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怎样读诗 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
阅读准备
(一)走近作者
1.教师范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听学生说艾青的身世。 2.小组互读,品最打动人心的诗句。 3.全班齐读,谈谈艾青与乳母的故事(教师补充艾青与没有血缘 关系“母亲”“哥哥”的相关细节故事)。 4.教师补充介绍艾青的人生经历及三个创作阶段。
阅读规划
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诗人曾经无数次憧憬过的 美好时代,有幸读到这本《艾青诗选》,重温慷慨激昂 的历史。相信,这些体现时代脉搏的诗句,会像春雨一 样润泽你的心灵,请接下来,请大家能够认真地品读艾 青的诗作,并从中获得力量。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制作 《艾青诗选》手抄报
只是因为有了光
也就没有杨花飞絮的春天
我们的大千世界
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
才显得绚丽多彩
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
人间也显得可爱
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
……
思考:
诗中通过描述 光的过去、现 在和将来,热 情讴歌了“光” 的形象,蕴含 了怎样的主题?
总结:
从艾青三个阶段创作的作品来看,这些 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时 代的烙印。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 朗读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思维能力 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 感情。 ■审美鉴赏 能用析意象、赏画面等方法初步品读艾青的诗歌, 感受艾青诗歌的魅力。 ■文化自信 提高阅读现代诗的兴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能简单点评《艾青诗选》中的作品。
(二)名人评价
阅读准备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 明的意象。
——聂华苓
走近作品
内容梳理
依据艾青的三个创作阶段来引导学生去梳理他的 诗作,每一个阶段分别举一首代表性的诗作作为范例 进行赏析。
内容梳理 走近作品
第一个阶段:初期(20世纪30年代)——忧郁与悲哀的笼罩
导入形式3(悬念导入):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他的经历很独特,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曾用画笔渲染城市的缤纷,描绘人间的苦难,鞭挞社会的黑暗。后 来,他不幸被捕入狱,被剥夺了画笔,失去绘画条件。他转而在小 小的牢房中写下大量的诗歌,用生命的激情抒写他对养母的怀念、 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从此,他一鸣惊人,风靡全国,他 就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艾青。他的 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播到英、法、德等十多个国 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艾青诗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思考:读艾青的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内容梳理
走近作品
第二个阶段: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导入形式1(话题导入):
上下五千年,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再 到近现代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当你 打开《艾青诗选》时,或许会心存疑虑:“我能读懂这些长长短短的 诗句吗?”倘若你能静下心来,便会发现这个诗歌的王国是如此色 彩斑斓。诗人以诗为画笔,为我们展现了动人的画卷,合着时代的 节拍,反映着真实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读诗歌,读“艾青”, 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所营造的斑斓世界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思考: 在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内容梳理
走近作品
第三个阶段:晚期(1978年以后)——赞美与歌唱的情怀
光的赞歌(节选)

……

世界要是没有光
方法点拨
读诗方法口诀:“三看”“一勾”“细分析”。 “三看”,一是看诗题,明确题材,领会其主要内容;二看作者,了解作 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三看注释。 “一勾”是圈点勾画出富有韵味的诗句,品读并动笔写下旁批。 “细分析”是分析遣词造句、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人情感。
学生活动: 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艾青的诗歌,运用口诀中的方法,自主阅读 一首诗,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导入形式2(作者导入):
说起艾青,同学们并不陌生,在课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 他的《我爱这土地》。先来谈谈你对艾青有哪些了解。(学 生发言后总结)艾青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被称为“中国 诗坛泰斗”。著名诗人牛汉评价他说:艾青是个大形象。甚 至许多评论家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是“艾青 的时代”。为什么他们会给艾青这么高的评价呢?这节课,我 们就借助《艾青诗选》, 一起走近艾青,去深深地体会一个 时代歌者的赤子深情。
知识讲解
导读课
(一)走近作者
阅读准备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逸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中 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 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成“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 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
读 书 方法
如何“细分析”呢?
①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一般是分行写的,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
现力。
② 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③ 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诗歌表层物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④ 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最根本的区别。 ⑤ 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