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检测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乳酸菌无氧呼吸又称为发酵
【答案】C
【解析】蛔虫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缺氧,蛔虫没有线粒体,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无细胞器,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没有CO2,所以长跑时产生的CO2全部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错误;一般情况下,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发酵,所以无氧呼吸的概念大,发酵的概念小一些,发酵和无氧呼吸为不同概念,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的呼吸作用方式,考查发酵、无氧呼吸的概念,解答时,注意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属于分析、运用层次,难度中等。
2.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答案】A
【解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进行着,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正确;ATP水解后形成ADP和Pi,因此,ATP与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错误;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可以和ADP迅速的转换,因此能够保证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C错误;酶催化的高效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才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又顺利进行,ATP只是提供能量,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属于分析、运用层次,难度中等。
3.下图1为ATP的分子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为腺嘌呤,B为腺苷
B.图1中的化学键①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
C.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图2中催化过程Ⅰ和过程Ⅱ的酶不是同一种酶
【答案】D
【解析】图1中的A为腺苷,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为三磷酸腺苷(ATP),A错误;图1中的化学键②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B错误;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对于动物细胞都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对于植物细胞也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 错误;酶具有专一性,过程Ⅰ和过程Ⅱ的酶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D正确。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了ATP的分子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下图是显微镜视野中某细胞的一部分,有关该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B.图中有两个中心体,该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图中只有结构1、6中含有RNA
D.结构1在行使其功能时有水生成
【答案】D
【解析】图分析题图可知,①线粒体、②中心体、③核糖体、④高尔基体、⑤细胞质基质、⑥细胞核。
图示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此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图中有两个中心粒,即一个中心体,可能属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的植物细胞,B错误;RNA在细胞核、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均有分布,C错误;结构1为线粒体,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够产生水,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5.高中生物学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B.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C.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答案】A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A错误;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B正确;脂肪鉴定步骤是: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正确;观察质壁分离步骤是: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材中的相关实验。
6.对下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若表示葡萄糖进入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此曲线可表示动物骨骼肌细胞内ATP生成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D.若表示环境温度与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则该曲线不能表示恒温动物
【答案】C
【解析】如果题图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可能是酶浓度等,A正确;如果题图曲线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不再是膜内外浓度差,是运输葡萄糖的在他蛋白质的数量,B正确;即使没有O2,细胞也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错误;恒温动物生物体内的温度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所以若表示环境温度与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则该曲线不能表示恒温动物,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运输、酶、ATP等知识。
7.由丙氨酸、甘氨酸和亮氨酸组成的三肽有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已知有丙氨酸、甘氨酸和亮氨酸3种氨基酸,现让这3种氨基酸共同构成3肽,且要求每个氨基酸位点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则可以有不同的排列顺序,第一个位点有3种可能性,则第二个位点有2个可能性,而第三个位点只有1个可能性了,所以由丙氨酸、甘氨酸和亮氨酸组成的三肽有3×2×1=6种,A正确。
8.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功能①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A正确;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B错误;胰岛素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携带的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形成胞间连丝完成信息传递,D正确。
9.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C.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
D.呈透明的胶质状
【答案】B
【解析】细胞质基质呈透明的胶质状,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B 错误。
10.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基质
C.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定都含有g和h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b是细胞核,A错误;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的是细胞膜,f是细胞器,e是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B正确;d是细胞壁,其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根尖细胞不含有叶绿体,D错误。
11.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实验中的甲装置需要40℃的温度,乙装置需要0℃的温度
C.甲装置需要不停的送入新鲜空气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答案】B
【解析】甲实验中一直通气,进行有氧呼吸,乙实验密闭,处于无氧状态,进行无氧呼吸,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A、C;对甲、乙装置需要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实验,这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B错;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D对。
【备注】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是容易题。
12.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跨膜运输的相关内容。
A正确,Na+逆浓度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细胞能按照自身的需要逆浓度使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 错误,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增强了细胞吸水能力;D正确,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二、综合题
13.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解回答以下问题。
(1)O点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
(2)在O2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O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器官CO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Q点重合,其呼吸类型为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是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贮藏时,应取__________值,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氧呼吸
(2)无氧呼吸 吸收的O 2少于呼出的CO 2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
量 6H 2O +C 6H 12O 6+6O 2酶――→6CO 2+12H 2O +能量
(3)有氧呼吸 氧气吸收量与CO 2释放量相等
(4)a(或P) 两种呼吸方式均较弱,分解有机物较少
【解析】(1)观察曲线可知,在O 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的呼吸作用类型为无氧呼吸。
(2)在O 2浓度小于b℅时,O 2的吸收量曲线低于CO 2的释放量曲线,表明植物既在进行有氧呼吸又在进行无氧呼吸,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C 6H 12O 6+6H 2O +6O 2→(酶)6CO 2+12H 2O +能量
C 6H 12O 6→(酶)2C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
(3)Q 点时两曲线重合,O 2的吸收量等于CO 2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
(4)因为在a 点或p 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低,所以保存果实、种子时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a%,因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最低,消耗有机物最少。
【备注】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难度中等,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4.下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立体模式图的一部分。
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2参与____________(细胞器)的形成。
(2)图中标号1在细胞不同时期的存在状态____________,可被__________染成深色。
(3)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 (用图中标号回答)。
(4)若该图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 (用图中标号回答),而应添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该细胞中特别丰富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用图中标号回答)。
【答案】(1)核糖体
(2)不同碱性染料
(3)4、5、7
(4)6、7、9中心体3、4、8、10
【解析】结合图例考查了识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1)图中标号2为细胞核,其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细胞核中含有染色质,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中学阶段常用的染色剂是醋酸洋红、和龙胆紫溶液,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ATP的产生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7]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5]细胞质基质和[4]线粒体。
(4)唾液腺细胞为动物细胞,不含有[7]叶绿体、[9]液泡、[6]细胞壁,而有中心体;从功能上看,唾液腺细胞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所以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3]核糖体、[8]内质网、[4]线粒体、[10]高尔基体的含量特别丰富。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5.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请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个氨基酸脱去____________分子水缩合而形成的,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__肽。
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
(3)脑啡肽水解后可产生____________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答案】(1)1 1
(2)54五(多)72
(3)4R基不同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故其是由5个氨基酸脱掉4分子水形成,叫五肽;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
(3)由题图可知,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5个氨基酸的R基有4种,故其水解可产生4种氨基酸,氨基酸不同的原因是R基的不同。
16.根据下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央方格内A物质名称是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数字填在答题线上: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产[H]的阶段是
______。
(3)图中1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图中4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4)影响呼吸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有:①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
_______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5)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可以推测一定不是产生______的无氧呼吸。
(6)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请书写产物为B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
【答案】(1)丙酮酸
(2)1、2、3 ;1、2
(3)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
(4)酶
(5)乳酸
(6)C
(7)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和物质变化,图中的长方框A是丙酮酸,1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4是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过程,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3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1)图中央方格内A物质名称是丙酮酸。
(2)根据图形分析已知,1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3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1和2阶段都产生[H]。
(3)图中1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4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5)1、4过程中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6)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葡萄糖彻底氧化、葡萄糖脱水缩合、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7)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