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中考语文想象看法类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答中考语文想象看法类试题
想象、看法类试题解答探秘
想象看法类试题,是指阅读中的根据情景想象或对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看法之类的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的开放性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
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解答想象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研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把握人物、对象的性格特征和心里活动,展开自然、合理的想像。

如2005年北京市
海淀区中考语文试题:
奔跑的火焰
……… 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 … …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我………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

“让我活下去吧… …”我感到它在这样对我肯告………
选文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补出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50字左右,3分)
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研读上下文,体会到这只狐狸身处险境,在这茫茫雪原,是那样的弱小,那样的无助,此时的它只有惊惶、绝望,这样把握之后,对狐狸的描写才能符合当时的情景,才能和下文自然衔接。

另外,还要注意语言通顺。

答案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
的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

看法类试题一般的问题是“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而所给的答案往往都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对这类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

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不至于“走火”。

另外,在答题时还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如2005年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试题:
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

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
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2分)
解答这道题,要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只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当然,语言要精练、通顺。

答案示例:①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

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

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

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模拟训练题
剥豆
(1)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豌豆快将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
(2)看他碗中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3)"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4)"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经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了一
把豆想放在他的碗里。

(5)"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
(6)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7)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他手起豆落,母子皆
敛声息语。

(8)"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
慢了下来。

(9)"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都是常事。

"
剥豆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10)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扫视。

只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受累的……"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11)"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加快了许多。

(12)一大袋豆子很快剥完,--------------------------------------------------------------。

(13)"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14)"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15)"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然是那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16)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试题:
1、联系上下文并展开想象,把(12)段缺失的内容补上。

(不少于150字)
2、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些喜悦悄悄地在我心里散开",请以母亲的口吻把"我"当时的心里活动写出来。

(不少于100字)
3、作者细想剥豆的经过,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试分析理由。

参考答案:
1、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2、想不到儿子小小年纪,便具有如此强烈的竞争意识、挑战心、好胜心,更可喜的是他具有如此强烈的自信心,我相信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3、角度之一,从情节发展来看,母亲剥豆时速度时紧时慢,剥多剥少,并未对儿子造成多大影响,儿子一如既往的认真、执着,轻松对待失败,没有赌气,没有沮丧--母亲小题大作。

角度之二,从积极关注儿子的成长来看,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始终不容疏忽懈怠。

母亲的时快时慢,瞻前顾后,实质是母亲对采取成功教育(增强儿子的自信心),还是挫折教育(从小面对真实的竞争,正确地对待失败),两种方法进行斟酌。

这种对教育方法的深思熟虑,永远不能说是多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