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01人口迁移。

2.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02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是指人口跨□
03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041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指在□
09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10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11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12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自我探究]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 不是。

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
01差异和自然环境的□02变化。

(2)主要因素:气候、□03土壤、水、□04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05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主导因素:□06经济。

3.社会因素
(1)政治、□
07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主要因素:政策、□
08社会变革、战争和□09宗教等。

[自我探究]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自我反馈』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 .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
C .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 .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答案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
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答案 C
解析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国界的重新划定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及地区间冲突引起的难民潮等。

『活动点拨』
[教材P9活动]
1.可在对家庭调查后作答。

移动对家庭的影响主要从亲人的分散与团聚,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就业、上学条件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等方面作答。

2.(1)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目前,许多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导致人口变化的幅度也随之降低。

这些国家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需要从国外迁入人口,使人口迁移成为影响人口增减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动因是经济因素,在一些人力资源不足的国家,往往就业机会多,会吸引众多人口迁入,使人力资源在空间上得以重新配置。

(3)人口迁移使劳动者找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

同时,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人群,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材P11活动]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密度较小;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经济发达;宗教;个人需求。

2.影响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四次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探究点人口的迁移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2)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
[答案](1)国内人口迁移。

(2)“闯关东”“下南洋”等。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越过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越过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3)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虽然人口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例如我国的“进城务工潮”现象。

2.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的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在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

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第(2)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

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1)C (2)B
[方法指导]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因素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有重要影响。

探究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其他因素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体是20~34岁的人,这些人迁移主要是务工经商,这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

第(2)题,甲年龄段表示新出生的人口,其父母对应的是乙年龄段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亲子关系。

[答案](1)D (2)A
[方法指导]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
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探究点1人口的迁移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答案 B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是( )
A.非洲B.大洋洲
C.北美D.拉丁美洲
答案 D
解析在19世纪以前,由于美洲地区属于新大陆,移民蜂拥而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的迁入地区,非洲则仍然是迁出地区。

探究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把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把他们搬迁到……”反映的是政府组织人口迁移,故判断为政策因素影响。

4.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原因是( )
A.气候B.资源
C.政策D.战争
答案 D
解析叙利亚居民的外迁主要是受战争的影响。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基础巩固]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答案 C
解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出国留学这种居住地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属于长期性的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C.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D.身体疾病
答案 D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中国“春运”在世界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春运交通压力巨大,旅客数量年年攀升。

据此回答3~4题。

3.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4.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②出行时间分散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④民工潮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3.A 4.C
解析春运的旅客主要是民工和大中专院校学生,客流量大。

春节前人员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人员流向城市外出务工和求学。

下图为我国1998~2016年人口重心迁移折线图。

读图,完成5~6题。

5.1998~2016年我国人口重心向( )
A.东北方向移动B.西北方向移动
C.东南方向移动D.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从纬度来看,1998~2016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总体向南移动,从经度来看,基本向东移动,总体向东南移动,故C项正确。

6.推测上图中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原因是( )
A.东南地区经济发达B.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C.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D.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A
解析图中的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主要为东南。

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重心的变化,故A项正确。

[能力提升]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知,美、德、加、英、澳等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为正值,中、墨、印、印尼、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为负值,这说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答案 C
解析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就业、环境等压力,加强迁出地人口与外界社会文化交流,促进生活观念的更新,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人口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读2005~2010
年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港澳台资料暂缺)人口净迁移率(%)统计表,完成9~11题。

9.2005~2010年期间( )
A.东北地区人口迁移数量较少
B.整体人口净迁移率相对均衡
C.中西部省区劳动力流失严重
D.新疆人口净迁移率零增长
答案 C
解析表中数据为人口净迁移率,不能反映人口迁移数量,排除A项;人口净迁移率不均衡,B项错误;大部分中西部省区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说明中西部省区劳动力流失严重,C项正确;新疆人口净迁移率较大,D项错误。

10.造成2005~2010年我国人口净迁移率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区域( )
A.气候的舒适度差异B.经济发展不平衡
C.社会风俗习惯差异D.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答案 B
解析读表可知,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区)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中西部地区人口净迁移率普遍小于0,说明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迁向东部地区,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项正确。

11.2000~2010年京、津、沪、浙、粵五省市净迁移率较高,对该五省市的影响是( ) A.改善生态环境质量B.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
C.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D.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 D
解析读表可知,这五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大于0,人口为净迁入。

受人口迁入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加剧城市住房紧张局面,加大城市交通拥堵压力,A、B、C三项错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
12.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 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大的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

材料二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4分)
(2)为什么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12分)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6分)
(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6分)
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地区和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

(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13.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8分)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8分)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省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8分)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4分)
答案(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赡养老人问题严重。

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时间:8~10月。

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的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不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解析第(1)题,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环境、留守儿童和赡养老人问题等方面分析。

空间分布特点可从图中获知。

第(2)题,部分农民工流入新疆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从事棉花的采摘,主要集中在8~10月。

第(3)题,影响山西和云南人口迁移的因素应分别从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和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