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立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2024年10月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4分)
A.略无阙处(quē)沿溯阻绝(sù)飞漱其间(sù)
B.水皆骠碧(piǎo)能与其奇(yǔ)藻荇交横(xìng)
C.泠泠作响(líng)互相轩邈(xuān)嘤嘤成韵(yīng)
D.夕日欲颓(tuí)隐天敝日(bì)素湍绿潭(tuān)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望(轻微)
C.疏条交映(掩映)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D.互相轩邈(高)良多趣味(甚,很)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至于夏水襄陵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4分)
A.每至晴初霜旦B.相与步于中庭
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7.默写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
(1)思乡、离愁是诗文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关于植物的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
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5)《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可以使你成为拥有信念的人。
请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不符合斯诺眼中的毛泽东形象的一项是( )(4分)
A .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又有点畏惧的人
B .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
C .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
D .生活简朴,说话平易,爱吃辣(2)以下是小光同学分享的“读书笔记”,请你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每空2分,共4
分)读书笔记
出处A 、____________关键词那种信念摘录埃德加·斯诺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着。
从中我
们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变得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信念,那
种力量,那种热情。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
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牺牲。
启示B 、____________二、阅读探究(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7分)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10.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甲】三峡(文章略)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6分)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2)不见曦月____________(3)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瞿塘峡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②。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
”盖言难辨也。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
【注释】①匹练:一匹白绢。
②盎(àng ):古代的一种口小腹大的盆。
③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巨石。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发大溪口____________(2)唐故夔州______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3分)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15.陆游到瞿塘峡可能是夏季吗?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看法。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
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
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
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
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筐箩,用小剪刀在
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
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
她戴着花镜盘
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
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
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
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
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
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
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
那些盛开在筐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
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
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
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
火地开着花迎接它。
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
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满着幸福。
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
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
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撒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在窗上。
窗花是枝头飞翔
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
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
十几年前她全家从
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
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
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
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
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
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
有一年,竟也
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嫒、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
动作鲜活动感。
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
新年的阳
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
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
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
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16.文章第③段说“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
请你认真阅读③~⑤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4分)17.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6分)
1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使用的妙处。
(4分)
那些盛开在筐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19.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以文中的“窗花”为例,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6分)链接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常常在考察中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写作(60分)
20.“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点拨:A.“漱”应读shù;B.“骠”应为“缥”,“与”应读yù;D.“敝”应为“蔽”。
2.B 点拨:B.“薄”应是“接近”的意思。
3.D 点拨:A.“阙”同“缺”;B.“转”同“啭”;C.“反”同“返”。
4.D 点拨:A.“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B.“步”,名词用作动词,散步;C.“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A 点拨:正确的划分应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C 点拨:C项《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7.(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1)A “畏惧”不正确,应为“复杂”
(2)A.《红星照耀中国》
B.示例:那些革命战士为了胜利甘愿牺牲的精神,让我明白了坚定的信念会让一支队伍变得不可征服。
二、(一)9.D
10.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诗人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
山表达出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二)11.(1)阙:同“缺”,空隙,缺口。
(2)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沿:顺流而下。
12.(1)句意: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重点词语: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重点词语:峻,高;茂,茂盛;良,很,良多趣味。
13.①发:出发。
句意:我从大溪口出发。
②故:原来。
句意:唐朝原来也叫夔州。
14.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为: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
利刃切过。
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
15.不可能。
因为甲文提到,夏季瞿塘峡,水漫上山陵,水位很高。
而根据乙文“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可知,陆游出游时水位不高,尚未没过石堆。
(三)16.①幼时乡下冬日,女人们尤其是奶奶细致地剪窗花;②年关时节,人们张贴红彤彤的窗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由“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
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
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等内容概括可知,幼时乡下冬日,女人们尤其是奶奶细致地剪窗花;由“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
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内容概括可知,年关时节,人们重新封窗
并张贴红彤彤的窗花。
17.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用“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总承上文窗花的美好,用“是心头传
承的薪火”引起下文窗花越来越被老百姓接纳和喜欢。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联系“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
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
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
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
辈子的念想”“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等内容可知:内容上用“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总承上文窗花的美好,用“是心头传承的薪火”引起了下文窗花
越来越被老百姓接纳和喜欢;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8.“盛开”一词与窗花巧妙搭配,将窗花写得鲜活灵动,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语句的赏析能力。
“盛开”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
“盛开”原本是形
容花朵的,在句中描写了窗花,将窗花写得鲜活灵动,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结合语境中“那雪白的新
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等内容可知,这其中也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期盼。
19.①窗花承载着美好日子的喜气祥和及美好祝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想和期盼。
②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形式多样而优美,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凝聚着人们的智慧。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拓展延伸能力。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窗花”写了奶奶剪窗花、女人们重新封窗、人们贴窗花等关于窗花的几件事以及“我”与窗花的事情,“窗花”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如文中的“舞”字形象地展现了窗花寓意丰富,艺术形象灵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见窗花承载着美好日子的喜气祥和及美好祝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想和期盼。
结合链接材料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内容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形式多样而优美,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我们需要关注和保护好它。
三、20.思路点拨:“读懂”二字,包含了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对象及阅读感悟。
我们可以从自然风景中去领略美,可以从身边人的言行中感受爱,可以从诗词歌赋中体会韵,可以从新闻时事中明白社会责任,可以从发明创造中了解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写作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触较深的方面来写,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