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将本科室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所置的PICC共112例按置管顺序单
双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56例,双号为实验组56例。
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
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46.4%,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静脉炎健康教育
经外周静脉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主要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置入术[1]。
由于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尤
其适合肿瘤化疗患者。
作为一种介入性的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PICC
置管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机械性静脉炎[2]。
如果出现
静脉炎,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同时使患者对PICC置管的信任程度大减低,增加其心理负担。
因此,如何采取措施从各方面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已经成为PICC置管的首要任务。
据此我们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宣教。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20世
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由医生、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计划[3]。
我科自2009年10月应用CNP对初次置管的病人进行宣教,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为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本区住院的恶性血液病需化疗的
患者,均为初次置管。
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4~59岁,平均42.6岁。
将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56例;双号为实验组,56例,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高年资主管护师于患者肘部静脉(贵要静脉86例,肘正中静
脉26例,头静脉8例)进行穿刺置管,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文化程度、血管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给予健康
教育,其余时间则进行随机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
康教育,针对静脉炎的预防,制定患者行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专科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见表1。
表1 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4],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
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静脉炎的发生率的比
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2例患者共有40例发生静脉炎,对照组26例,发生率为 46.4% ;实验组
有14例,发生率为25.0%。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且较少发生Ⅱ级以上的静脉炎。
表2 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 n (%) 〕
注: 同对照组相比,P=0.018<0.05 X2=5.6
3讨论
3.1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
PICC是1929年德国外科医师Forssmann从自已手臂的前肘窝处静脉,置入了一条4Fr输尿导管,成为世界上第一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5]。
20世纪70年代PICC以良
好的材质重新被引进临床使用[6]。
多年以来,PICC以其独特的优点为长期输液和
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
但是PICC作为有创操作,其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尤其是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属无菌性炎症,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临
床表现为红、肿、疼痛及静脉条索样改变或触及硬结。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8.0%~26.7%[7,8],常发生于置管
后的第2~7天[9]。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痛苦,影响导
管的使用效果,严重时需要拔管,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降低了患者
对PICC置管的信任程度。
临床上有很多治疗静脉炎的方法的报道,但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成为PICC置管的首要任务。
3.2临床护理路径(CNP)的优点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它使护理标准化,以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内每天的成效护理作为标准值,其功能是运用图表形
式提供有序性和时间性的有效照顾[3]。
本研究将CNP运用到预防PICC置管静脉
炎发生的宣教工作中,对比常规宣教护理工作,静脉炎的发生明显减少,从而减
轻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PICC的使用寿命。
作者认为,应用CNP对PICC置管有
如下优点:(1)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以往的经验式护理模式,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有可以参照的标准
和结果判断指标,避免了由于护士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从而提
高临床护理质量。
(2)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护
士是主动、有计划和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的,主动的护理取代了被动护理的
转变,培养了护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改变了工作观念,
能过护士热情主动的服务与精心的护理指导,使患者受到多方面的照顾和关心,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实施CNP,目标明确,便于操作,指导性强,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由于在
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时间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应该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逐项落实,防止漏项[10],避免将健康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
病人,而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尤其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强,利于低年资护士
的培养。
所以,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建英,呼兵.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10):785.
[2]寇京莉,韩斌如.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 661-662.
[3]李文秀.临床路径实施思考[J].护理进修杂志,2002, 17(11): 841.
[4]付春华,赵雁,于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
[5]戴建华,叶文琴,袁彬娥.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5(5):377-379.
[6]Shaw J C 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ick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Pediatr Clin North Am,1973,20:333-358.
[7]乙苏北,王岩,李丹,等.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预处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1):93-95.
[8]杜华.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刺激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7-8.
[9]段培蓓,梅思娟,张园园.金黄散外敷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观察[J].中医护理,2008,4(15):71-73.
[10]李萍,赖红梅,程薇.应用临床路径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
杂志,2001,36(11):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