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精神的时代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精神的时代意义
作者:田东林杨永建刘杉金成
来源:《商情》2013年第18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新形势下云南各族人民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云南精神是云南高原特色的集中体现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因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禀赋的差异,往往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如,以“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
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新江苏精神。
这些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体现,又反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精神状态和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
千百年来,巍巍高原、七彩云岭的云贵高原,不仅赐予了云南宝贵的矿藏、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而且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历史。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云南特色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有色金属蕴藏量使得云南冶金工业发展在全国独树一帜,多样的生物资源使得云南成为难得的种质资源库,温暖适宜的气候为动植物和人类提供了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高原在赋予云南好资源、好风景的同时,也赐予了云南人特有高原胸襟,她敞开怀抱、容纳万物,汇集和养育了26个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与大山时刻相伴,朝夕相处,演绎了人类历史上独特的多民族优秀文化,这种文化融入到了每个民族的灵魂深处,便成为云南精神的源流,成为具有高原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是“上善若水”般真挚情感和红土高原般博大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大情怀。
但与此同时,她也被贴上了贫困、落后标签。
而云南人民生在高原,长在高原,拥有高原所赐予的博大的高原情怀,他们奋发、勤劳、向上,不惧困难、险阻。
云南人孜孜不倦地耕耘呵护高原,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赋予高原人文韵味;同时,高原也带给了云南人无限风光和生活玉液琼浆,并对云南人民形成自己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深深融入云南人民的血液和基因里。
二、云南精神是塑造云南形象的一面旗帜
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创造了云贵高原,高原造就了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神奇般的宜人景色,大山把无限美好的风光和生活的血液乳汁无私地奉献给了云南各族人民,养育了淳朴、耿直的云南各族人民。
但同时也培育了云南人“金山银山不如自己家乡的山”、“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的特有性格和气质,体现出云南人的恋家、恋乡之情;环境幽静、自我封闭、安于现状的“世外桃源”景象成为了云南人追求的人间天堂。
曾几何时,思想保守、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心情懒惰、封闭落后一度成为了云南人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以来,这些观念已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极大精神障碍和难于甩掉的思想包袱。
历史在延续,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弘扬云南精神,光大云南精神,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现实;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就是要以高原俯视万物的精神,用大山特有的感召力、凝聚力和驱动力,摒弃“山里人”身上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激发云南人的昂扬斗志和热情;就是要脚踏实地,既立足大山,又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时代脉搏,提升云南人的思想境界和开放意识,大力营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让“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成为26个民族、4600多万同胞兄弟发展经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思想旗帜,让云南精神的光芒永远普照红土高原。
三、云南精神是云南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深深熔烙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勤劳而朴实的云南人民谱写了一篇篇华美的乐章,将灵气动人的舞蹈搬上世界舞台,将彩云之南的风韵绵延到每一个角落,吸引众多游者慕名而来。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繁荣,是云南人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
翻开历史的画卷,两千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辟世界航海事业,云南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门户,延绵不断的马帮商队开辟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近现代史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自强,云南建成第一条国际铁路,设立第一个内陆海关,修筑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开辟驼峰航线,铺设中印输油管道;为了追求自由、真理和光明,为了民族的解放、尊严和幸福,在中法战争、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运动(护法运动)、台儿庄战役中,多少七尺男儿,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救亡图存,他们正义凛然,忠烈刚直,不畏强暴,体现了高原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回顾历史,自强不息的云南各族人民从来就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从来就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从来就有奋发有为的精神,像高原一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岁月更迭、变化万千而更加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审视现实,云南提出并推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南各族人民以山连山、岭接岭的气度,敞开山一样博大的胸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胆创造沿边开放奇迹。
在云南精神的感召下,云南各族人民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追求,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大山的女儿”。
有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杨善洲;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公而忘私,
团结带领全村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普发兴;情系三农、倾心“三农”、献身“三农”、艰苦奋斗、一丝不苟、躬耕云南的朱有勇院士;“全国模范公安民警家属”、“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获得者罗映珍,等等。
他们彰显出了云南人的精气神韵。
展望未来,云南各族人民将永远传承和弘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建设现代化的道路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执着追求,坚忍不拔,奋勇拼搏,勇往直前,不断超越,去实现云南腾飞、图强的彩云梦想。
四、云南精神是云南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低,经济与政治之间、经济与文化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和谐的状况依然存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各种矛盾还依然突出,改变这些不平衡、不和谐状况是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弘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精神,就是要激励全省4600多万各族人民敞开胸怀,以高原的气势、大山的坚韧为动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差距,积极探索,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不断深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各层次改革,通过改革,让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千万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建成云南各族人民美丽幸福家园,实现全省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五、云南精神是云南跨越发展的行动指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发展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民族“直过区”实现千年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拼搏奋进,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彩云之南成为祖国大西南一片美丽芳菲、生机勃勃的热土。
云南的每一次跨越发展,都与高原的气势,战略的眼光,国家发展的大局,云南整体的谋划息息相关,因为云南的发展离不开每次跨越发展的目标定位,更离不开发展的内在动力——云南精神。
每一个云南人都应自觉身体力行云南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为实现云南的跨越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2012-11-8.
[2]李志昌.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EB/OL].http:///feature5/html/2012-07/16/content_2304850.htm. 2012-07-16.
[3]王绵勇.浅谈“井冈山精神”及其现实意义[C].
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9,(09):3.
[4]张文华等.论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意义[J].党史文苑,2007,(06):18.
[5]杨宗芬.弘扬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07.
[6]戴晓仪.新江苏精神的时代意义[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