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艺舟双楫》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广艺舟双楫》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又名《书镜》。
书法论著。
六卷。
清康有为撰。
前有清光绪编十五年(1889年)自序。
(撰者事迹参见《新学伪经考》条) 全书七万余言,除《自叙》外共六卷二十章。
卷一列《原书第一》、《尊碑第又名《书镜》。
书法论著。
六卷。
清康有为撰。
前有清光绪编十五年(1889年)自序。
(撰者事迹参见“《新学伪经考》”条) 全书七万余言,除《自叙》外共六卷二十章。
卷一列《原书第一》、《尊碑第二》、《购碑第三》、卷二列《体变第四》、《分变第五》、《说分第六》、《本汉第七》,第一、二两卷论书体源流;卷三列《传卫第八》、《宝南第九》、《备魏第十》、《取隋第十一》、《卑唐第十二》;卷四列《体系第十三》、《导源第十四》、《十家第十五》、《十六宗第十六》、《碑品第十七》、《碑评第十八》、《余论第十九》,第三、四两卷为评碑;卷五列《执笔第二十》、《缀法第二十一》、《学叙第二十二》、《述学第二十三》;卷六列《榜书第二十四》、《行草第二十五》、《千禄第二十六》;第五、六两卷讨论笔墨技巧和学书经验。
康氏在卷一《原书第一》中用三千余字论述古今中外书体流变,所涉甚广。
最后的“综而论之”将中国书法史分为三个体势:“周以前为一体势,汉为一体势,魏、晋至今为一体势,皆千数百年一变;后之必有变也,可以前事验之也。
”以此而引出“尊碑”的必然趋势。
《尊碑第二》为全书的中心。
康氏以“夫纸寿不过千年……故今日所传诸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又列举当朝“得天、石庵,然已远逊明人,况其他乎!流败既甚,师帖者绝不见工”。
因此大声疾呼“物极必反,天理必然”,“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
”并以道光年为界限,褒贬乾嘉间金农、郑燮的“欲变而不知变者”,翁方纲“终身欧、虞,褊隘浅弱”,以至阮元“知帖学之大坏,碑学之当法”,而“惜见碑犹少,未暇发㧑”,则“仅能伐木开道,作之先声而已。
”他赞扬包世臣著有《安吴论书》,“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
以至“咸、同,碑学大播……莫不口碑”。
最后,列举了碑版的五条好处,为帖学所不及,由此立论。
《购碑第三》一章继而深入研究碑版优劣,提倡“见千碑而好临之”,大褒魏、晋南北朝之碑,而贬斥唐碑“可学者殊少”,因而“可以缓购”。
以大量篇幅列举了自三国·吴《葛府君碑》至北齐《铁山摩崖》诸碑一百九十九种。
康氏认为“若诸碑之未见,家法之未熟,而遽欲言书,书乎,书乎,匪吾攸闻!”
康氏在《体变第四》中以“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为据论述了碑学大兴“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自信碑学有无限前景。
其《说分第六》列汉碑二十余种,西汉刻石十余种,并备述钟鼎缪篆。
最后引出“吾于正楷不取唐人书,亦以此也。
”可见其主张的一贯性。
《备魏第十》一章,用“何言有魏碑可无X碑”的比较论述,把魏
碑与南碑,与齐碑,与周碑(北周),与隋碑,与唐碑诸朝之碑相比,得出莫过于魏的结论,认为“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孰能比《张猛龙》也!”认为唐人“欧、褚、颜、柳、断凫续鹤以为工,真成可笑。
”认为唐人的法度“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
”进而在《取隋第十一》中又盛赞隋碑,而唐人之法仅承隋法,连欧、虞本人都是隋人。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以前人否定后人,也不免有偏失。
《卑唐第十二》一章中说:“论书不取唐碑,非独以其浅薄也……良以世所盛行,欧、虞、颜、柳诸家碑,磨翻已坏,名虽尊唐,实则尊翻变之枣木耳。
”他认为“况求宋拓,已若汉高祖之剑、孔子之履……即得信本(欧书)墨迹,不如古人,况六朝拓本,皆完好无恙。
”一味否定唐碑与学唐之风,唯六朝碑版可信可取。
《广艺舟双楫》虽有偏激或玄妙费解处,但仍不失为一代名著,故人称之为书论史中之殿军。
其书意在总结晚清碑学理论,为包世臣《艺舟双楫》推而广之,究而深之。
康氏大量收集汉魏六朝碑版,对前人版多匡正,并多有新的见解。
其书涉及面甚广,力主尊碑抑帖,文章华丽,才华横溢,少人可比。
康氏的尊碑抑帖说占尽篇幅,他从书法史上,书法艺术风格上,碑版之完好与摹拓失真诸方面尊碑抑帖,尊魏卑唐。
他说:“书有南北朝,隶、楷、行、草、体变各极,奇传婉丽,意态斯备,至矣!观斯止矣!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讲之尤甚。
然缵陈隋之余,缀其贵绪之一二,不复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缺乏变化。
因而以为若欲学书,切不可由唐人入手……从此入手便与欧虞争道,岂与终身寄唐人篱下,局促
无所成哉!”其实北碑乃中原古风,并不能称楷法极则,不足“称观斯止矣”。
学唐人便“寄唐人篱下”,而专学北碑,不复求变,也逃不脱“寄北碑篱下”的窘境,关键在于如何学,如何变。
《广艺舟双楫》中的《执笔》、《缀法》两章也有许多独到处。
他认为“向不能书,皆由不解执笔,以指代运,故笔力靡弱,欲卧纸上也。
”他主张平腕竖笔之法,特宜作大字。
然而完全否定指法,不免偏颇。
康氏所盛赞的碑版,如龙门造像、云南二爨,石门铭等也囿有个人偏好,而列为上品。
康氏学说,至今并未统领书坛,尊碑之风有限,而抑帖全然不能。
自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以后,碑学渐成一科,与帖学对峙,至今尚存。
可见其影响至深。
《广艺舟双楫》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康氏万木草堂本,今收入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