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中》谢枋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中》谢枋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武夷山中》是宋末元初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遗民诗。

这首诗作于南宋亡后,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叹,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孤苦无依。

可是他还是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作品原文:
武夷山中
谢枋(bǐng)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作品注释:
1.武夷山:在福建崇安西南,群峰林立,溪流回湍,是著名风景区。

2.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3.青峰:苍翠的山峰。

4.几生:何年何月,几时。

作品译文: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创作背景:
诗写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此时,信洲失守,抗元失败后作者已在武夷山中转徙十年,文天祥已经就义两年。

蒙古的铁蹄从北向南践踏而来,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妻子和两个儿子被掳。

诗写于隐居后期,东南一带的抗元烽火已被扑灭,元朝统治者正开始访求亡宋遗臣,收买汉族士大夫。

作品赏析: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

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

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

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

这一句领起下文。

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

“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

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

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写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写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写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

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

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

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

字君直,号叠山。

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

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

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

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

同年任考官,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

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

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

宋亡,寓居闽中。

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终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

门人私谥文节。

所著《叠山集》16
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