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是( )
A. 干冰升华
B. 光合作用
C. 白磷燃烧
D. 牛奶变质
3.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虽然有毒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5
B. +3
C. +1
D. -3
4. 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
A. 碘
B. 碳
C. 钾
D. 钙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棉花
B. 塑料
C. 不锈钢
D. 蚕丝
6. 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序数为50
C. 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7.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尿素
B. 氯化钾
C. 硝酸铵
D. 磷酸二氢铵
8. 下列有关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分子体积变小
B. 氧分子质量变小
C. 氧分子数目变少
D. 氧分子间空隙变小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聚氯乙烯塑料制食品包装袋
B. 甲醛可用于标本的防腐
C. 汽油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燃烧方法区分羊毛衣料和涤纶衣料
10. X、Y、Z 三种金属中,只有X 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将 Y、Z 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 溶解并产
生气泡,Z 无变化。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Y、Z
B. Y、Z、X
C. X、Z、Y
D. Y、X、Z
11. 餐厅的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炉,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温度
C. 清除可燃物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 葡萄糖属于糖类,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 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厕所清洁剂橘子西瓜鸡蛋清草木灰水炉具清洁剂
pH1~23~46~77~811~1212~13
A. 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可多吃橘子补充维生素C
B. pH<7的降雨称为酸雨
C. 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D.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数值会偏小
14. 有关下列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①作为发生装置
B. 实验室收集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③,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实验室收集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④,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
D. 实验室干燥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⑤,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
15.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 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固体MnO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D KC1 溶液K2SO4加入适量 B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
16. 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如图为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之一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它是_______(填名称),其属于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

(2)c、d两点对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写出d→c 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向e点对应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点对应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_______(填离子符号)。

(4)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_______(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17. 气体的制取,性质,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请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甲烷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9分)
18. 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生铁和钢是_______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2)铁在下列_______情况下容易生锈(填字母)。

A. 在干燥的空气中
B. 在潮湿的空气中
C.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D. 浸没在植物油中
(3)写出硫酸除铁锈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某工厂利用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

现有废硫酸9.8t(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铁屑反应,最多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9.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水是生命之源。

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属于混合物,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检验某水样为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将10克甲物质加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②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___(填字母)。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③将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3)稀硫酸(1:4)是指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与水(密度为1g/cm3)按体积比
1:4进行混合所得的硫酸溶液。

用水配制稀硫酸(1:4)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配制该稀硫酸584克需浓硫酸_______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另取一量筒,量取浓硫酸。

③混匀:在该过程中,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其原因是_______。

④将配制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0. 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N、O、S、Cl、Na、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B、D、E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A、C、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C和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H是同种类别的物质;B、J为单质;F和G常用于灭火。

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H的化学式_______,C的俗称是_______。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E与I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 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浓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1)U型管中的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2)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

II.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装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浓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3)写出步骤③中打开K1后出现的现象:_______。

上述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

(4)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___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CO2与NaOH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3】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NaOH溶液吸收CO2的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CO2,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
②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l5mL;
③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3所示。

(5)a、b、c三组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6)t2时刻对应的操作是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光合作用
C. 白磷燃烧
D. 牛奶变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牛奶变质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虽然有毒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5
B. +3
C. +1
D. -3【答案】B
【解析】
【详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B。

4. 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
A. 碘
B. 碳
C. 钾
D. 钙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碘、硒。

故选A。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棉花
B. 塑料
C. 不锈钢
D. 蚕丝【答案】B
【解析】
【详解】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中的一种,是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C、不锈钢属于合金,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D、蚕丝属天然纤维,不是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故选B。

6. 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序数为50
C. 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汉语名称“锡”,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可知其原子序数为50,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g”,所以相对原子质量“118.7g”,说法错误,故C错误;
D、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119-50=69,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尿素
B. 氯化钾
C. 硝酸铵
D. 磷酸二氢铵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尿素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有关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分子体积变小
B. 氧分子质量变小
C. 氧分子数目变少
D. 氧分子间空隙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
B、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错误;
D、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聚氯乙烯塑料制食品包装袋
B. 甲醛可用于标本的防腐
C. 汽油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燃烧方法区分羊毛衣料和涤纶衣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于制食品包装袋,故A错误;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用甲醛浸泡后动物标本不腐烂变质,故B 正确;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C正确;
D.羊毛衣料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用燃烧方法可区分羊毛衣料和涤纶衣料,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且燃烧后结成坚硬小球不易压碎的是涤纶,故D正确。

故选:A。

10. X、Y、Z 三种金属中,只有X 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将 Y、Z 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气泡,Z 无变化。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Y、Z
B. Y、Z、X
C. X、Z、Y
D.
Y、X、Z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X、Y、Z三种金属中只有X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X的活动性最弱;把Y、Z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Z,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Z>X。

故选B。

11. 餐厅的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炉,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温度
C. 清除可燃物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知道,若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是隔绝了空气,从而达
到了灭火的目的。

故选A。

12. 葡萄糖属于糖类,其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厕所清洁剂橘子西瓜鸡蛋清草木灰水炉具清洁剂
pH1~23~46~77~811~1212~13
A. 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可多吃橘子补充维生素C
B. pH<7的降雨称为酸雨
C. 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D.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数值会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橘子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吃橘子,会使胃酸增多,故A错误;
B、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B错误;
C、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显碱性,与氨态氮肥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而使肥效降低,故C错误;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会使碱性减弱,pH数值会偏小,故D正确。

故选:D。

14. 有关下列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①作为发生装置
B. 实验室收集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③,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实验室收集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④,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
D. 实验室干燥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⑤,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需要加热,使用装置②作为发生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收集氧气时,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使用装置③时,气体从导管a进入,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④,且气体从导管b进入(即短进
长出),故符合题意;
D、实验室干燥氧气、氢气时,均可使用装置⑤,且气体从导管a进入(即长进短出),
故不符合题意
15.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 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固体MnO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D KC1 溶液K2SO4加入适量 B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固体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时,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带入新的杂质硝酸钾,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
16. 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如图为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之一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它是_______(填名称),其属于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

(2)c、d两点对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写出d→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向e点对应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点对应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_______(填离子符号)。

(4)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_______(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1) ①. 金刚石②.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3)H+(4)NaH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b点对应物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对应物质是碳的单质,碳的单质中金刚石是自然界中
最硬的物质,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金刚石属于单质。

故填:金刚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小问2详解】
c点对应物质是碳的氧化物,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c是CO,d点对应物质是碳的氧化物,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d是 CO2 ,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
d→c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e点对应酸是碳酸( H2CO3),碳酸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在碳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碳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故填:H+。

【小问4详解】
f点对应碳元素化合价为+4的盐类物质有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氢钠(NaHCO3)等,其中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填:NaHCO3。

17. 气体的制取,性质,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请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甲烷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H2O22H2O+O2↑
【答案】(1)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2)2H2+O22H2O(合理即可)
(3) ①. 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②. 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 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2H2O+O2↑;
【小问2详解】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实验步骤: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故填: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9分)
18. 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生铁和钢是_______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2)铁在下列_______情况下容易生锈(填字母)。

A. 在干燥的空气中
B. 在潮湿的空气中
C.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D. 浸没在植物油中
(3)写出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某工厂利用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

现有废硫酸9.8t(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铁屑反应,最多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含碳量 ②. Fe2O3+3CO2Fe+3CO2(2)BC
(3)
(4)解:设最多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x。

x=3.04t。

答:最多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3.04t。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铁的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0.03%~2%,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氧化
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O3+3CO2Fe
+3CO2;
【小问2详解】
A、在干燥的空气中,铁与水隔绝,不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和水、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符合题意;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铁和水、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并且氯化钠溶液能够促进铁
生锈,符合题意;
D、浸没在植物油中,铁与氧气隔绝,不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故填:BC。

【小问3详解】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硫酸除铁锈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铁,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详见答案。

19.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水是生命之源。

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属于混合物,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检验某水样为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将10克甲物质加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是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②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___ (填字母)。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③将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3)稀硫酸(1:4)是指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与水(密度为1g/ cm3)按体积比1:4进行混合所得的硫酸溶液。

用水配制稀硫酸(1:4)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配制该稀硫酸584克需浓硫酸_______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另取一量筒,量取浓硫酸。

③混匀:在该过程中,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其原因是_______。

④将配制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1) ①. 蒸馏②. 取样,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则该水样为硬水
②③丙>乙>甲
(2) ①. 1:5 . D .
②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产生(3) ①. 100.6 .
的热量不能散失,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小问1详解】
吸附是将不溶性杂质吸附在它的表面、沉降是除去较大的颗粒、过滤是除去不溶性固体,这些净化水的方法得到的水仍然是混合物,蒸馏得到的水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所以净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检验某水样为硬水的方法是:取样,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则该水样为硬水;
【小问2详解】
①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所以将10克甲物质加入到25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溶质甲的质量为5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5g:25g=1:5;
②t2℃时,由于甲乙溶液的状态未知,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无法确定,故选D;
③将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降低,均析出晶体,甲受温度影响较大,甲析出的晶体大于乙,降温后溶液中溶质小于乙,故降温后乙的溶液质量大于甲溶液的质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温过程中溶液质量不变,则三种溶液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
【小问3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