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血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脉
面颈部的动脉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在颈部分为颈内和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是颈前部、口腔颌面部、颅顶及硬脑膜等处的动脉主干。

锁骨下动脉是供应颈部下份深部及脑后2/5 部分的动脉主干。

颈内动脉经颅底的颈动脉管进入颅腔,供应脑的前3/5 部分、眶内部分及额部。

(一)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起点: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走行:胸锁关节深面上行,经气管外侧、胸乳肌深面,进入颈动脉三角;
分支: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外动脉;
重要结构:颈动脉窦:分叉或颈内起始处的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分叉处后壁的化学感受器。

(二)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走行:分叉后在颈内动脉内侧,向前弯上行,转向上外后,经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深面,穿腮腺,至髁突颈后方,分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两终支。

分支:1)甲状腺上动脉2)舌动脉3)面动脉4)上颌动脉5)咽升动脉6)枕动脉7)耳后动脉8)颞浅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 artery )起始部:舌骨大角稍下方,偶见起于颈总或甲舌动脉干。

走行:弓形向下,沿甲状软骨外侧下行,至甲状腺上极,入甲状腺。

分布:胸乳肌支,舌骨下肌支,环甲肌支。

临床意义:a、舌骨下肌皮瓣b、胸乳肌瓣c、动脉插管化疗d、颈外动脉结扎在该动脉与舌动脉之间。

2)舌动脉(lingual artery )起始:平舌骨大角尖(因此此尖为寻找舌动脉起始位置或颈外动脉的标志)。

以舌骨舌肌分为三段。

第一段:起点支舌骨舌肌后缘,位置表浅,管径 2.1mm游离瓣手术血管吻合的受区动
脉;结扎止血。

第二段:位于舌骨舌肌深面,发出舌背动脉T舌根肌肉和黏膜。

第三段:舌骨舌肌前缘至终末支。

舌下动脉:颏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至舌下腺。

磨牙舌侧位置表浅,易损伤。

舌深动脉:经舌神经内侧、颏舌肌与舌下纵肌之间至舌尖。

舌深动脉短支供应肌肉,与对侧无交。

临床意义:A、长支构成舌黏膜动脉网,反应供血、温度;B、舌动脉插管化疗治疗舌部
恶性肿瘤;C颈外动脉结扎标志。

3)面动脉(facial artery )(又称颌外动脉):常作为各种游离组织瓣的受区供给吻合动脉起点:舌骨大角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

走行:起于前壁,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在咬肌附着前缘绕下颌骨下缘上行至面部。

分布区域:压迫止血:下颌骨下缘。

分支:(1)腭升动脉:面动脉起始处发出,分布于软腭和腭扁桃体。

(2)颏下动脉:转至面部时发出,分布于舌下腺、颏部,颈阔肌瓣的血供。

(3)下唇动脉:近口角处
发出,分布下唇黏膜、皮肤、腺体。

(4)上唇动脉:口角附近发出,与对侧同名动脉
吻合,分布于上唇,唇夹动脉环止血。

( 5)内眦动脉:面动脉末端,分布于鼻背和鼻
翼T缺如时可由眶下动脉或眼动脉代替。

4)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颈外动脉终末支。

起始:髁突颈后方。

走行:经髁突颈深面,翼外肌
浅面,进入翼腭窝。

分为三段:第一段:下颌段,起始处至翼外肌下缘;第二段:翼肌段,翼外肌下缘至翼上颌裂;第三段:翼腭段,翼上颌裂至翼腭窝。

(1)下颌段:1) 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颅中窝,分布于硬脑膜。

2)下牙槽动脉:翼外肌下缘附近
发出。

走行:下颌支内侧面,经下牙槽神经后方进入下颌孔,供应下颌骨、磨牙、牙周组织。

分支:颏动脉,切牙支。

(2)翼肌段:最长的一段。

走行:翼外肌下头浅面,行于颞肌深面向前上,至翼上颌裂。

分支:咬
肌动脉、翼外肌动脉、翼内肌动脉、颞深前动脉、颞深后动脉;供应咀嚼肌、颊肌、TMJ囊;与面动
脉、颞浅动脉、眼动脉分支吻合。

(3)翼腭段:1 )上牙槽后动脉:起始: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

走行:沿上颌
骨体后面下行,发出分支至牙槽孔、磨牙牙槽突颊侧牙龈和黏膜。

;2 )眶下动脉:起始:上牙槽后动脉起点附近。

走行:经眶下裂入眶腔,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至面部。

供应:眶下区、上唇根部及牙龈。

分支:上牙槽前动脉,供应前牙、牙周、上颌窦黏膜。

末支:上唇动脉及内眦动脉吻合。

3)腭降动脉:起点:翼腭窝内发出。

走行:经翼腭管下行。

分支:腭大动脉出腭大孔,供应硬腭黏膜。

末支:鼻腭支,至切牙孔,穿切牙管至鼻腔。

临床意义:麻醉回抽,正颌手术避免腭降动脉损伤。

4)蝶腭动脉:上
颌动脉终支,经蝶腭孔至鼻腔。

上颌动脉应用解剖:
①上颌动脉为供应口腔颌面部的主要动脉,分支较多,位置较深,且彼此相互吻合,血供丰富,除一
支脑膜中动脉入颅腔外,大部分分支供应上、下颌骨,牙齿、腭、鼻窦、咀嚼肌和鼻腔等处。

②临床上可利用上述特点设计各种轴型皮瓣,如以腭大动脉为蒂的,修复牙槽突与腭部缺损,腭裂修
复术中岛状瓣的应用,上颌骨切除和上颌窦癌根治术的上颌动脉结扎术,上颌骨各种正颌术式在设计和操作时都要考虑上颌动脉及其分支
③与上颌正颌外科手术最密切时翼腭段,翼上颌连接的平均高度为14.6mm上颌动脉
至翼上颌连接处最下缘距离是25mm因此上颌动脉距离翼上颌连接上端尚有10mm 距离,正常情况下不会被伤及,但是如果骨凿安放过高,有可能损伤
5) 咽升动脉( ascending pharyngeal ):走行:起自颈外动脉起始处内侧壁,沿咽侧壁外侧上行至颅底。

分布:咽、软腭、腭扁桃体、颈深肌群。

6) 枕动脉( occippital artery ):面动脉高度起始,后上至枕部,分布:胸乳肌支
7) 耳后动脉( 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起自下颌后窝内,二腹肌后腹上缘,颈外
动脉后壁,分布于耳廓后部肌肉和皮肤。

8) 颞浅动脉(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
起始:髁突颈平面,腮腺深面。

走行:经耳道软骨上方-与颞浅静脉伴行-腮腺上缘-越过颞骨颧突根部-颅顶。

分支:面横动脉( transverse facial artery ):起始:颞浅动脉出腮腺之前发出。

走行:颧弓与导管之间前行,至眼外侧角下方。

分布:腮腺、TMJ咬肌、皮肤。

终末支:额支:额部,顶支:供应颅顶。

(三)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分段:颈部和颅内部颈内动脉颈部:走行:起始于颈动脉三角,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转向颈外动脉后内侧,经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深面向上入颅。

分支:偶见枕动脉。

颈内动脉颅内部:经颅底颈动脉管入颅。

颈内动脉颅内部分支及willis 环: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四)、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 ):起点: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行径:经肺尖前内侧、颈根部、穿斜角肌间隙,移行为腋动脉。

分支:椎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1)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向上穿行第6 至第1 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汇
合成基底动脉,末端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参与颅底动脉环。

2)甲状颈干(thyrocervical trunk ):(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 thyroid artery :走行:颈鞘后方;分布:甲状腺、咽喉、食管气管。

);(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 走行:前斜角肌和膈神经浅面、
颈内静脉和胸乳肌深面;分布:颈背部浅层肌(斜方肌))
3)肋颈干costocervical trunk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二段,颈深动脉分支至颈深部,与枕
动脉降支吻合。

(五)头颈部的动脉吻合
1)颈外动脉各分支之间的吻合:与对侧同名动脉的吻合:中线。

同侧不同分支之间的吻合:颏动脉与颏下动脉、舌动脉。

2)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吻合:内眦动脉与眼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

3)颈内外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之间的吻合: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吻合,Willis 环
二、面颈部静脉
浅静脉:(1)颌面部:面静脉,颞浅静脉。

(2)颈部:颈外静脉,颈前静脉。

深静脉:(1)颌面部:翼丛,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

(2)颈部: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一)颌面部浅静脉
1、面静脉(facial vein ):
1)起始:内眦静脉。

走行:面动脉后方下行至咬肌前下角,穿颈深筋膜浅层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浅面,与下颌后静脉汇合至面总静脉。

2)接纳区:内眦、鼻背、眶下区、上下唇、翼丛。

3)静脉瓣的临床意义:大多面静脉都有瓣,形态成袋状,袋口呈向心性开放,静脉有瓣但又不能完全阻止血液反流,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反流,有的静脉瓣薄而少,难以阻挡血液逆流,当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尤其是上唇和鼻根部炎症,容易在面
静脉内形成血栓,若处理不当或挤压感染部位,其感染源或细菌栓子可以经内眦、眼上静脉而逆流至颅内的海绵窦,或经面深静脉而至翼丛再达海绵窦,从而导致颅内严重的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故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面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2、颞浅静脉(superficial temoral vein ):
1)起始:头皮静脉网。

2) 走行:额支和顶支汇合,于颧弓根部浅面入腮腺,接纳腮腺、突颈部与
TMJ耳廓的小静脉,在髁
上颌静脉汇合成下颌后静脉。

(二)颌面部深静脉1、翼丛( pterygoid plexus ):位置:颞下窝内,颞肌与翼内外肌之间。

走行:接纳上颌动脉各分支的伴行静脉,向后汇成上颌静脉。

通连:翼静脉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后外:经上颌静脉至下颌后静脉;前:经面深静脉至面静脉;上:经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静脉至海绵窦。

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部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从而引发颅内感染。

2、上颌静脉( maxillary vein ):
1) 起始:翼丛。

2) 走行:经髁突颈内侧与上颌动脉第一段伴行,经下颌支后缘汇入下颌后静脉。

3、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ein ):
1) 起始: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

2) 走行:在腮腺下端穿出,下行至下颌角,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与面静脉汇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成颈外静脉。

3) 临床意义:下颌缘支在腮腺下端跨越下颌后静脉。

4、面总静脉(commonfacial vein ):起始: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汇合。

走行:斜向后下, 经舌下神经和颈内外动脉浅面,平舌骨大角入颈内静脉。

临床意义:角淋巴结,位于面总静脉与颈内静脉交角处。

(三)颈部浅静脉
1) 颈外静脉( external jugular vein ) 起始: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的后支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在下颌角汇成。

走行:沿胸乳肌表面向下后行至后缘距锁骨中点2.5cm 处,穿颈深筋膜浅层汇入锁骨上静脉。

接纳:枕部、颈外侧皮肤和肌肉。

2) 颈前静脉( anterior jugular vein ):起始:颏下区。

走行: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在颈下部呈直角转向后外至颈外静脉。

颈静脉弓:两侧颈前静脉下端发出颈静脉弓,气管切开时避免损伤。

临床意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可作游离组织瓣的吻合静脉。

(四)颈部深静脉
1) 颈内静脉( interna ugular vein ):起始:颅底颈静脉孔的乙状窦。

走行:起始处膨大为颈静脉上球,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于颈鞘内,至锁骨胸骨端深面,膨大
成颈静脉下球,后与锁骨下静脉汇成头臂静脉。

属支:面总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临床意义:空气栓塞:颈鞘的牵拉致开放状态,胸腔的负压对静脉血的吸引;在施行口腔颌面颈部恶性肿瘤手术时,往往需要切除一侧或双侧颈内静脉。

颈清扫。

2) 锁骨下静脉( subclavian vein ) 起始:腋静脉的延续,第一肋骨外侧缘。

走行:胸锁关节后方、前斜角肌内侧与颈内静脉汇成头臂静脉。

颈静脉角: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淋巴导管注入。

属支:颈外静脉,肩胛上静脉,颈前静脉(偶见)。

(五)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颈内静脉:主要回流静脉1)导血管:通过颅骨直接相连的短静脉,导血管可以均衡颅内、外静脉的压力,颅外感染亦可经导血管传到颅内。

2)板障静脉:除与颅内静脉窦想通外,还与颅顶部软组织静脉相联系。

也是颅外感染向颅内蔓延的途径。

3)脑神经及血管周围的静脉网
4)眼静脉:眼上静脉与内眦静脉,后经眶上裂与海绵窦相连。

眼下静脉与翼丛
5)枕骨大孔周围静脉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