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讲稿专题课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课件
第一步:分析句子, 抓角度
找关键词语 修辞手法 描写方法
第二步: 结合语境巧分析 第三步 : 按要点组织答案
抓角度+ 扣内容 +品作用(效
果)
五、作业:
完成《剑指中考》 P72 第一题 P73第二题
二、例题引领 方法指点
例:
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 《春》
【思考角度】:找关键词语
抓角度 + 扣内容 + 品作用(效
果)
【参考答案】
角度:关键词 内容(特点) • “偷偷地”、“钻” 写出了不经
意间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具有蓬 勃生命力的特点,
• “ 嫩嫩的”、“绿绿的”运用叠词 ,富有节奏感、音韵美,写出小草 绿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爱好 和赞美之情。 作用(效果)
• 树》
-- 《那
例题引领 方法指点
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
出努力的样子。
【思考角度】
--《背影》
③从描写方法入手。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刻画了父 亲攀栏杆的情景,从父亲的艰巨中突出父亲 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理解句子的含义
一个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篇归一旨。
三个技能: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 语言要浅显; 根据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分析 ; 紧扣文章主题分析 ,答案要完整。
三、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1、请同学们试做《剑指中考》 P25《思念一块月饼》第22题
(202X年中考题) 2、 请同学们完成《剑指中考》 P71《像花生一样活着》第2题
四、课堂小结
•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我学会了……
语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31页PPT
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
阐释。
三、方法探究
例1、2007福建卷253页《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
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 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 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 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 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 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语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二、07高考例题展示
2008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 学家与诗人。
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 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 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 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 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 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 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
2008山东卷 《歌德之勺》
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二、07高考例题展示
20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2007重庆卷 《告别三峡》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 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 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高考专题复习理解小说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关联教材 3、赏析《祝福》中“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 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1.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手法)。 2.概括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下的鲁镇是一个封闭的 小镇,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语句表现内容,联系前 文与时代背景)。 3.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主旨)。 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 关(情节)。
关联教材
2、《老人与海》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 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关键词:“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把它消灭掉”——表层) 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坎坷、 磨难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 2.(关键词:“打不败他”——深层) 但是人们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坚强的意志,那么, 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三、答题角度
【答题角度1】 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语境意义、言外之意)
1.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 3.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转义的修辞手 法,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答题角度2】 手法+内容+结构+效果 (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
一看句中的关键词。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 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 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 确的句子。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 的意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明确句间关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复 句的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
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 3.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 效果(4分 )2013年《活着》
• 2013年山东卷《活着》
二 •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 分)。 分 •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析 • 应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 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 典 型 • (2)两个富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 考 着身体。 题 一 • 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 】 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
• (学生甲)运用了神态描写,“板硬”“或显著或含 蓄的恶心”,写出了人们对曾老头的鄙视与厌恶,表 • 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 现了人群的冷漠,对老头丑的厌恶 老头的丑陋。 • (学生乙)采用了侧面描写,运用了旁观者描写老人 的丑、经受沧桑,为下文小臭儿不愿见老人做铺垫。
• (2)心坠得他累。
• 1、内容上 •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
·
• 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 2、结构上 •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承上启下)、脉络句。 • 3、表达上
•子。
•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 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 结 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 2014年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 • 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 二 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 、 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分 析 • 参考答案:(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重要的语句的内涵(教案)(大全5篇)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重要的语句的内涵(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重要的语句的内涵(教案)2012届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主备人:苏娇教学目标:1、了解本考点在2012年考试说明中的要求2、掌握并活用“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解题思路3、注意答题的规范教学重难点:1、掌握并活用“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解题思路2、准确地审题并筛选整合3、规范答题思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
这一考点表面上是“理解”层面,但因涉及到修辞和文中的位置“关键句”的作用,以及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要涉及到分析、鉴赏,而且对本校的学生而言,有了理解句意的基础对于掌握文章主旨有一定的把握。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重要句子”和“文中”这两个词语的特点,用旧题来引发学生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掌握住解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住方法。
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阅读原则,在本考点的落实过程中会涉及前面两个专题的知识,如主旨句涉及到“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含义丰富句涉及到“词语语境法”。
也借此就前两个专题做一个巩固。
组长签字:2012-11-8一、考纲解读1、《2011年考试说明》: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2、“重要语句”是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丰富含意”指的是词语或句子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
二、常考的题型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②重要句子的作用。
③鉴赏文中某句(段)话。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一)方法指导1、回顾旧题:①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②(10天津卷)“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种含义?请概括回答。
③(07年浙江卷)的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4分)2、请学生来谈谈这三或两道题是怎么做的?(1)审句,析关键词。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公开课课件
题目:从全文看,“墙”包含几层含义。 范例一 实体的建筑墙。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阻隔、壁垒、界限。限 制自由的屏障。通往梦想、成功的阻隔、困难。严格的户 籍制度,无法双方相互交流通信的阻隔。 范例二 1、有形的墙,阻隔人们的实体,如柏林墙,长城等。 2、无形的墙,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如封建社会的 旧制度,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3、通往成功,理想的障碍物,如生活中的困难。 范例三 1、砖石、土等筑成的屏障。 2、人为设置的有形的阻隔。 3、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难以沟通的无形的障碍。
2、无形的墙,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
障碍,如封建社会的旧制度,人与
人之间的隔阂。
3、通往成功,理想的障碍物,如生
活中的困难。
范例三
4分
1、砖石、土等筑成的屏障。
2、人为设置的有形的阻隔。
3、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难以
沟通的无形的障碍。
17.从全文看,“墙”包含几层 含义?(4分) (参考答案)
本义:①指生活中砖、石、土等筑成的屏障 或外围。比喻义:②指现实中人为设置的有 形的阻隔、界限等;③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法律条文和人们内心不合时宜的习惯、认识 等无形的阻隔、界限。
论述类文章阅读
— 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龙门中学 高三级 余丽平
学习目标
•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 词语、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 题思路。
今 天 , 我 们从 天南海 北欢聚 故乡, 共庆我 们六十 岁生日 。这一 天我们 盼望己 久 , 它 必 将 成为在 座的我 们回味 余生最 美好的 时光。 “ 小 鸟 在 前面带 路,风 儿 吹 向 我 们 ,我们 象小鸟 儿一样 ,来到 花园里 ,来到 草地上 。”远 去的童 年飘来 阵 阵 天 籁 般 的歌声 ,那年 我们十 六岁, 站在父 母工作 的工学 院大门 踌躇, 终究还 是 抖 抖 乳 嗅 未干的 趐膀告 别童年 四散飞 去。许 多年后 ,我们 终于明 白,童 年离去 的 那个地 方是回 程的路 ,而我 们往前 走的, 却是无 边无际 的沙漠 。我们 历尽艰 辛, 风 沙 将 我 们 俊俏的 容颜吹 成了一 道道沟 壑;总 有那么 一天, 我们都 会朝着 日落的 地 方 倒 下 , 于是我 们想回 来,回 到太阳 升起——童 年 开始的 地方。 山 城 的 霓
理解小说中重要句子含义解题指导课件(1)
小说语言
语言命题的四个常见思考角度 ①描述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简练,穷形尽相。关注描写的对
象。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彰显人物性格,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听
其言。着眼于人物形象。 ③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立足于全篇。 ④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马裤先
四、答题步骤 ①把握基本含义,吃透深层意思,联系内容和主旨;②指出语句在 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方面的作用。
【问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 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 分) 【答案】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 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点;②百亩园即 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的 “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 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 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 ⑵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 • 小结: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语言的含义,人物的行为往往反
映人物的内心以及形象;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考虑它 能否体现主旨。
• 小结: • 题型二: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文
题等。 • 方法:答题时分清关键词的多层意,即表层意、深
层意、象征意、双关意、主旨意等。 • 1.结合全文主旨和情感是理解语句的基础; • 2.突破重要词语的含意是理解语句的关键; • 3.透过表层意义的深挖是理解语句的重点; • 4.务求分层概括和答题是理解语句的要点。
• 回归文本,探究方法
P137右上角 划线句子的含义
• 例2:《枪口下的人格》 • 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课件
解析: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是指命题者给考生的信息。 题目中对“年轻妻子”的评价是“义无反顾”“承受悲惨 与苦难”,字里行间,充满对她们的敬重,感情倾向已经 暗示出来了。因此,可以推断出她们的形象具有“山峦” 一样的坚忍、高大,令人敬仰。这也就是作者把“她们” 写成“山峦”的深层原因。透过题目中的提示,可以将这 一句话的答题方向把握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析:“篇末”点明了此句在文章中的特定位置, 文章尾句的一般作用必须了解,大致可以归纳为: 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 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解答本题,首先要把 这句话的潜在含义理解出来,再分析它的具体表 达作用。
延 伸
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 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 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 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 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 逐层深入的作用。 3、尾句,多有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 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等作用。
延 伸
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 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 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 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 出来。 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 思。 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 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句中的特定称谓 2、句中的指示代词 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 原因状语 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 反语、反复。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 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
高考语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多项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多项选择题需要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注意排除干扰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判断正误题的注意事项
判断正误题要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排除干扰项,判断句子的真实性。
理解句子表层意义,包括 字词的含义、语法结构和 句子的逻辑关系。
2 进阶级
3 高阶级
掌握句子的深层含义,理 解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
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分 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阅读理解的错误类型
1 字词理解错误
对字词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答案错误。
2 逻辑推理错误
在理解义
通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提高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得分。掌握 阅读理解题的重要性和要求。
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的阅读理解要求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完整理解提出要求,需要注意相应技巧,并防止错误选项的 干扰。
阅读理解的三个难度等级
1 基本级
3 全盘否定错误
将部分内容否定而导致答案错误。
阅读理解中的线索
1 词汇线索
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来 解答问题。
2 语法线索
通过语法结构和标点符号 来解答问题。
3 上下文线索
通过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 答问题。
题干与原文的关系
题干是对原文的概括和提问,要准确理解题干与原文的关系,从而判断答案选项的准确性。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讲稿专题课
二 、 分 析 【 典 型 考 题 三 】
·
二 、 分 •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析 ·
•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 【 典 会长大。 型 考 •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 题 经不起摔打了。 三 】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
相关段落:
• (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 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 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也许有 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 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 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 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 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 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
春从心出
二 、 分 析 【 典 型 考 题 二 】
„„ ⑤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 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⑥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 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 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 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 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 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 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 在你不经意时,已经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 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 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但是, 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 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 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9.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 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2021/7/26
24
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七段首句说“因 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的含意 是什么?
其实其前文是评述马克思在科学上的贡献 及其对其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上的关注,其后 文是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再依句“因 为”和“首先”可知,这句话是说明马克思为 什么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本句的意思是:马克 思重视科学研究是为了用科学来推动革命实践。 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唯一的此题答案组成公式:手法+表面意+
深层意,此公式适用于重点词唯一的句子解
释题。 答案: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
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
工作辛劳。 2021/7/26
22
三、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 理解
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
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
注意: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转化为概括性 的直白的语言。
2021/7/26
21
《针挑土》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 意。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此句不难看出要把答题重点放在“倦容”这
个词上。这里的拟人手法也很明显。先答表
面意,再答深层意。此题答案组成公式:手
法+表面意+深层意,此公式适用于重点词
答案:
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 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社会进步的 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 西。
2021/7/26
19
二、从修辞手法入手
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 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 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比喻句要找出两者之 间的相似性,借代句要找出相关性,比拟句 要找出形象性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PPT学习教案
例1、2007山东卷21.作者最后说: “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 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 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苦难和艰苦) 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 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 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 呼唤和坚持。
第7页/共9页
例4、《熊十力的牛脾气》 (结尾) 那一代的学人,是牛气的一代,是不知道谦 虚为何物的一代,牛的背后,是真性情,真的执拗。 对学问,对师友,对弟子,莫不如此。他们实际上是 永远的孩童,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整个世界,整个 人生。
这样牛的学人,现在还有吗? 21.如何理解“这样牛的学人,现在还有吗”这句话 的意思。(4分)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会计学
1
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点解说: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主 要考查内涵丰富或结构复杂的句子、 修辞句、主旨句等。
第1页/共9页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 含意。(5分)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 当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 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 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理解句子含义方法探究:
第一步:回归原文,扣住段落中心或文章主旨,找出关
键词(指代词、修辞和含义丰富的词)。
第二步:推断上下文语境,解释关键词含义: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从上文中找,“取近不取远”。
修辞义要根据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相应的阐释。运用比
喻的就找出本体、喻体;运用象征的,就要寻找词语的
象征对象。运用反语,就要褒贬互换;运用双关,就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 过渡句(承上启下)、脉络句。 • 3、表达上
• 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 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重要语句是就其在文中的作用而言
• 1.文眼句:它既可揭示中心,又能提挈全文;不仅可使 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融合在一块,而且能使文章 内部意义贯通流畅。 • 2.主旨句:标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是全文的核心和灵魂,有极强的概括力。 • 3.衔接句(过度句):既可起结构上的起转承合作用, 又归结和提示上下文内容。 • 4.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作用,位置多在段末, 多为议论性句子。 • 5.警策句:文字十分简练,内容异常丰富,含义尤为深 刻。“沉默啊,沉默。。。” • 6.精彩句:绘景写人、抒情说理时,有独到功力,它浸 透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包含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用意。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 某句的深刻含义。 • 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 么? • 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 某句话的意思。
一 、 感 知 重 要 句 子 的 一 般 性 特 点
• 1、内容上 •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
·
• 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二 、 分 析 【 典 型 考 题 三 】
·
二 、 分 •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析 ·
•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 【 典 会长大。 型 考 •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 题 经不起摔打了。 三 】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
相关段落:
• (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 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 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也许有 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 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 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 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 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 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
(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段通 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有 高阔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 推断作者认为南方没有北方的这种粗 犷。
答案: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 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1、关于句子的含义,要注意 以下几点
•
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 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 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高考专题辅导
第六模块: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 效果。 •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 3、理解某些段落的内容与作用。 • 4、理解与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 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 句子等。 •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 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 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 7.含蓄句: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的需要,故意不 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方法把含义隐藏于句 中,它多是比喻、象征等修辞的语句含蓄的表达 含意。 • 8.难懂句:由于句子结构复杂或内容深奥隐晦而 不容易理解的句子。但却是理解文章的难点,抓 住它可为突破难点,理解全文带来方便。 • 9.引用句:其内容往往是文段内容的概括。 • 10.总结句:是文章内容或情感的收束。
• 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
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 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 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 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 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 特点。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如余秋雨《都江堰》一文,第一段为: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 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
“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 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 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 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 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 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 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 么特点)。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 划线句子的含意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 的海洋。 (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
解题分析:
• (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 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 是大西北充满悲壮,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 坚强,学会坚强。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 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 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 些品格。 其答案: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 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 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 就句子析表达,看修辞
比喻,找本体、喻体、相似点
• 信息先分类,明确其联系
3、联系全文主旨,有何深意 • 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4、分层对点答题,紧扣原文
+ 就句子特殊性,过渡句
(尽量用原文语句概括上下文)
根的神韵
„„ ①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 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②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 ③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 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 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 ④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⑤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 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 博大的胸怀。 „„ 16.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划线句子“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 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的含义?(4分) 【答案】1、村头的老榆树养育了古老的村庄,是村庄悠久历 史的见证,因此是旗帜;2、树根默默地支持着老榆树的成 长,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正如长埋地下的历 经漫长岁月的化石一般有价值。
·
春从心出
二 、 分 析 【 典 型 考 题 二 】
„„ ⑤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 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⑥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 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 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 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 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 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 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 在你不经意时,已经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 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 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但是, 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 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 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9.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 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 (1)联系本句的含义。 •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 揭示段意。 •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 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 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 果。
• 例如:
• 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 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 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相关段落
•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 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 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 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 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 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 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 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 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答题思路
•
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 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句的功能是 把话说得更形象生动,更具体可感。 海洋给人的感觉宽广深邃,绿色给 人以生机,而我从平沙千里、荒无 人烟的戈壁滩一下子走进林带,自 然会感觉反差巨大,眼前以亮,格 外惊喜。
参考答案
•
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隔 壁的反差句的语 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 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 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 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 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 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 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 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 在此处着重揣摩。
•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感 情,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 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 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 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 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 表达效果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
衬,烘托出主体事物特点或者烘托 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对
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 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事 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
二 、 分 析 【 典 型 考 题 一 】
• 语句: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参考答案】 • 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 与中国人的精神(或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 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 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 • 3、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 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解题要点】 【考场答案例析】 ★1、就句子析语法,抓关键词 •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养 育了无数华夏儿女,所以 • 复句先分层,单句找主干 每一个炎黄子孙有义务为 ★2、就有效信息区,找解读点 她写传记。1’ • 信息先分类,明确其联系 • 黄河是母亲河,她的传记 3、联系全文主旨,发掘深意 应由她哺育的炎黄子孙来 • 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写,且传记本身也应能体 ★4、分层对点答题,紧扣原文 现中国人自己的精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