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第2讲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2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都是从物质的性质入手,根据特征物理性质或特征现象来判断;不同的是,检验强调“唯一性”,而鉴别强调“差异性”。

1.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鉴别
物质检验或鉴别的依据
O2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小木条[1]复燃
CO 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为[2]红色且气体产物使澄清石灰水[3]变浑浊;通入PdCl2溶液中产生[4]黑色沉淀
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5]褪色,加热溶液又变为[6]红色;通入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中,溶液[7]褪
色;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O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8]红棕色
Cl2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9]蓝;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0]先变红后褪色
NO2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通入水中生成[11]无色溶液,其水溶液呈[12]酸性
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在潮湿的空气中产生[13]白雾;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14]白烟;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15]白色沉淀(HCl极易溶于水,通入溶液时注意防倒吸)
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16]蓝
H2S 有臭鸡蛋气味,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通入CuSO4溶液中产生[17]黑色沉淀
H2、CO、
CH4点燃时火焰均为淡蓝色,可通过检验它们的燃烧产物进行鉴别:将气体产物先通入无水硫酸铜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为[18]H2;若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19]CH4;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20]CO
CO2无色无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但不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等褪色
2.常见离子的检验与鉴别具体参见本书P029
3.固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4.有机化合物的检验与鉴别
具体参见本书热点13
示例[2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检验溶液中FeSO4是否被氧化的操作是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2)已知草酸157 ℃升华,170 ℃以上分解可放出CO2和CO。

将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若出现黑色变红色现象,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CO。

(✕)(3)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说明NH4HCO3显碱性。

(✕)
(4)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
[22][天津高考]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C)
待检验物质所用试剂
A 海水中的碘元素淀粉溶液
B SO2气体澄清石灰水
C 溶液中的Cu2+氨水
+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 溶液中的N H
4
[23][2021广东改编]检验久置氯水中Cl-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久置氯水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研透高考明确方向
命题点1 物质的检验
1.[2021山东]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C)
A.向NaHSO3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HS O3-具有氧化性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紫色褪去,证明Fe3O4中含Fe(Ⅱ)
C.向浓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
D.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解析 向NaHSO 3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则HS O 3-和H 2S 发生归中反应生成了S ,HS O 3-体现氧化性,A 项正确。

向酸性KMnO 4溶液中加入Fe 3O 4粉末,紫色褪去,说明Mn O 4-被还原,可以证明Fe 3O 4中含Fe (Ⅱ),B 项正确。

向浓HNO 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有NO 2产生,NO 2可以是炭与浓HNO 3反应生成的,也可以是浓HNO 3受热分解生成的,C 项错误。

向NaClO 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后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 ,可以证明NaClO 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D 项正确。

命题拓展
(1)若C 项产生的气体中检测出CO 2,由此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原因为 红热的炭还可以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CO 2 。

(2)NO 2与Br 2(g )均为红棕色,请设计实验鉴别NO 2与Br 2(g )
将二者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为NO 2,得到橙色溶液的为Br 2(g )[或将二者分别通入AgNO 3溶液中,无沉淀产生的为NO 2,生成浅黄色沉淀(AgBr )的为Br 2(g )] 。

2.[2022浙江]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

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C )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先加入少量KClO 3溶液,再加AgNO 3
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B 加到少量KMnO 4溶液中,再加硫酸酸
化,振荡
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 先加到少量FeCl 2溶液中,再加入稀盐
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D 先加入少量Na 2SO 3溶液,再加入
BaCl 2溶液和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解析 A 项方案设计的目的是使N O 2-还原Cl O 3-,生成Cl -,但氯化钠也能电离出Cl -,A
项错误;若该溶液为NaCl 溶液,加入硫酸酸化,KMnO 4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Cl -使KMnO 4溶液褪色,B 项错误;N O 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Fe 2+生成黄色的Fe 3+,C 项正确;稀硝酸也能氧化S O 32-生成S O 42-,D 项错误。

3.[全国Ⅲ高考]已知:K sp (BaSO 4)=1.1×10-10,K sp (BaS 2O 3)=
4.1×10-
5。

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H 2SO 4、BaCl 2溶液、Na 2CO 3溶液、H 2O 2溶液
实验步骤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③加入过量稀盐酸④出现乳黄色浑浊,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⑥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4.[全国Ⅱ高考]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试验,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B)
A.KCl、NaCl
B.KCl、MgSO4
C.KCl、CaCO3
D.MgSO4、NaCl
解析根据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而CaCO3难溶于水,即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CaCO3;根据实验②做焰色试验时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白色固体中含有KCl;结合实验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能与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只能为Mg2+,即白色固体的另一成分为MgSO4。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

命题拓展
某阳离子为钠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 O42-、C O
3
2-、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只取原溶液一次,便能一一检验出其中存在的阴离子。

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最合理的是(A)
A.过量稀HNO3、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
B.酚酞溶液、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
C.过量稀盐酸、过量BaCl 2溶液、AgNO 3溶液 解析 ①先加入过量的稀HNO 3,若有气体产生,说明原溶液中有C O 32-,否则没有;②继续加入过量的Ba (NO 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 O 42-,否则没有;③向②的上层清液中再加入AgNO 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Cl -,否则没有,A 项正确。

B 项中加入过量Ba (NO 3)2溶液后,Ba 2+与S O 42-、C O 32-都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判断原溶液中S O 42-、C O 32-的存在情况,错误。

C 项中加入稀盐酸、BaCl 2溶液后引入了Cl -,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Cl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