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7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外壳由自身核糖体合成的
B.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C.其研究增进了人们对DNA的认识
D.动植物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运载体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参与成熟生物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
B.蚕豆的叶肉细胞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C.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可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D.导致老年人白发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直接原因不相同
3.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不参与
B.Mg2+在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过量摄入NaCl,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
D.增大细胞外液的K+浓度,静息时神经元膜内外电位差降低
4.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A.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只通过水通道蛋白失水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其浓度梯度进行的
D.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小有关
5.研究者利用一种实验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发现,该小鼠的吞噬细胞可以支持HIV病毒的繁殖,而HIV感染的吞噬细胞可以分布在机体多个组织中,比如脑组织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B.该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T细胞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数量一直减少
D.HIV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HIV
6.油菜物种甲(2n=38)光合作用能力强,物种乙(2n=20)产油率高.下列有关培育光合能力强、产油率高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X射线等处理少数甲植株,不可能获得所需植株
B.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29条D.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一般可育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8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耐低氧能力不同黄瓜品种(A、B)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填“能”或“不能”)产生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低氧胁迫下,黄瓜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如图所示的柱形图做进一步解释,请根据品种A的柱形图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
8.(10分)某人研究甲、乙两个品种豌豆,甲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acm左右,乙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5acm左右.经研究甲品种几乎不含赤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中信息分析,赤霉素具有的作用.此外,赤霉素还能诱导大麦种子合成以促进种子萌发.
(2)若对乙品种幼苗施加较高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则乙品种植株,所结种子数量.若去除自然生长的乙品种幼嫩荚果中的种子,则乙品种荚果,原因是.
(3)有人用某种浓度的IAA溶液处理去除内源生长素的乙品种幼苗,与未用激素处理的正常幼苗相比,则被处理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9.(9分)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模型.图中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常在K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有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呈.
(3)提高种群的K值,可采用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0.(12分)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但并非出生后即表现患病症状,并且发病年龄不确定.如图是一例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家系的系谱(已知Ⅱ2、Ⅲ2不携带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致病基因的根本来源是.
(2)Ⅲ1的基因型为,确定依据是.
(3)若Ⅳ4和Ⅳ5婚配后代中,一定不患该病的概率是,则Ⅲ4基因型为.(4)Ⅳ8已妊娠,为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可对胎儿进行.
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
11.(15分)为了防治大气污染,烟气脱硫是环保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为了获得用于烟气脱硫的脱硫细菌,并了解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样与细菌的筛选:在某热电厂烟囱周围区域要尽量做到采集土样.为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烟气脱硫细菌,可以通过增加脱硫菌的浓度.
(2)驯化脱硫细菌:将筛选出的脱硫细菌接种于有少量无菌水的三角瓶中,边搅拌边持续通入SO2气体几分钟,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并逐步延长通SO2的时间,同时逐步降低培养基的pH.此操作的目的是分离出的脱硫细菌.
(3)培养与观察: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
养时间),驯化后的脱硫细菌表现出稳定的特征.用高倍显微镜(填“可以”或“不可以”)观察到脱硫细菌的核糖体.
(4)探究生长规律:在计数时,计数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直接计数法.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通常推测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四、选做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12.良种牛繁育的产业化技术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产生后代E的过程中,图中的A、B、C、D牛中,牛可以是非良种个体.
(2)若①是体外受精,需要提供发育至期的卵子和已的精子.②过程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受体卵子细胞核的目的是使重组细胞的完全来自良种牛;
③过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的目的是,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3)用于移植的胚胎需要用发育培养液培养至适宜的阶段.在使用合成培养液培养时,通常还需加入等天然物质.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时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早期胚胎造成危害.
(4)与F相比,E更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E是有性生殖后代,其亲代减数分裂及受精过程中会分别发生.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外壳由自身核糖体合成的
B.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C.其研究增进了人们对DNA的认识
D.动植物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运载体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7H: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一种核酸组成.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A、病毒自身没有核糖体,其蛋白质外壳只由宿主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
B、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正确;
C、其研究增进了人们对DNA的认识,C正确;
D、动植物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运载体,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参与成熟生物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
B.蚕豆的叶肉细胞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C.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可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D.导致老年人白发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直接原因不相同
【考点】57:细胞凋亡的含义;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2、选择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4、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解答】解:A、细胞凋亡参与成熟生物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A正确;
B、蚕豆的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B正确;
C、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与无限增殖无关,C错误;
D、导致老年人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催化黑色素合成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识记细胞癌变的特征,区别导致老年人白发和白化病患者白发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3.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不参与
B.Mg2+在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过量摄入NaCl,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
D.增大细胞外液的K+浓度,静息时神经元膜内外电位差降低
【考点】1U: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钠离子和钾离子在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离子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这是动作电位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基础.
2、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
3、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K+均有关,A错误;
B、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Fe2+在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错误;
C、过量摄人NaCl,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C错误;
D、静息时神经元膜内外电位差是K+外流造成的,增大细胞外液的K+浓度,细胞内K+内外K+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时神经元膜内外电位差降低,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无机盐的作用,知识点包括兴奋的传导、渗透压的维持,综合性较强,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4.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A.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只通过水通道蛋白失水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其浓度梯度进行的
D.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小有关
【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据图分析,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跨膜用过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解答】解:A、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A正确;
B、根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水分运输的方式,B错误;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正确;
D、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相对含量有关,例如细胞液水的相对含量少,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属于中档题.
5.研究者利用一种实验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发现,该小鼠的吞噬细胞可以支持HIV病毒的繁殖,而HIV感染的吞噬细胞可以分布在机体多个组织中,比如脑组织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B.该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T细胞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数量一直减少
D.HIV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HIV
【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基本丧失,因此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其它病原体等.
2、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
【解答】解:A、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A正确;
B、“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该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T细胞,B正确;
C、根据分析中的图示: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刚开始,随着HIV浓度的增加,T 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增加,后期HIV浓度增加时T细胞数量减少,C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说明HIV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HIV,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掌握免疫的过程,并能联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点解决艾滋病出现的现象.
6.油菜物种甲(2n=38)光合作用能力强,物种乙(2n=20)产油率高.下列有关培育光合能力强、产油率高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X射线等处理少数甲植株,不可能获得所需植株
B.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29条D.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一般可育【考点】9A:杂交育种.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
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组成的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用X射线等处理少数甲植株,可能会引起其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但基因突变的概率低,且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虽可获得所需植株,但可能性也非常低,A错误;
B、甲、乙植株都是二倍体,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则F1的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9条,但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58条,C错误;
D、若将甲、乙植株杂交可获得F1,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正常配对,所以得到的植株一般可育,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耐低氧能力不同黄瓜品种(A、B)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
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如图所示的柱形图做进一步解释,请根据品种A的柱形图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
【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4[H]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
或2丙酮酸+4[H]2乳酸.(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属于细胞的第一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供氧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中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不释放能量,所以不能生成ATP.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也产生少量的乙醇,说明此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乙醇增多.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在低氧时,品种A产生的丙酮酸比品种B产生的丙酮酸少(品种A=0.21﹣0.18=0.03,品种B=0.34﹣0.19=0.15),而产生的乙醇比品种B产生的乙醇多(品种A=6.00﹣2.45=3.55,品种B=4.00﹣2.49=1.51),其柱形图为: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不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3)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理解细胞呼吸相关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8.(10分)(2017•沈阳二模)某人研究甲、乙两个品种豌豆,甲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acm左右,乙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5acm左右.经研究甲品种几乎不含赤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中信息分析,赤霉素具有促进(使)植株增高的作用.此外,赤霉素还能诱导大麦种子合成淀粉酶以促进种子萌发.
(2)若对乙品种幼苗施加较高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则乙品种植株会迅速增高,所结种子数量减少.若去除自然生长的乙品种幼嫩荚果中的种子,则乙品种荚果会停止发育,原因是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3)有人用某种浓度的IAA溶液处理去除内源生长素的乙品种幼苗,与未用激素处理的正常幼苗相比,则被处理幼苗的生长情况是比对照生长快、比对照生长慢甚至死亡、与对照无差别(或答: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速度相同,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
【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解答】解:(1)甲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acm左右,乙品种豌豆成熟植株株高15acm左右,又因为甲品种几乎不含赤霉素,可推测赤霉素具有促进(使)植株增高的作用.此外,赤霉素还能诱导大麦种子合成淀粉酶以促进种子萌发.(2)若对乙品种幼苗施加较高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则乙品种植株荚果生长发育将会停止,原因是促进荚果生长发育的生长素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
(3)IAA溶液对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用某浓度的IAA溶液处理去除内源生长素的乙品种豌豆幼苗,与对照组相比,被处理幼苗可能出现的生长情况是:比对照生长快、比对照生长慢甚至死亡、与对照无差别(或答: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速
度相同,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
故答案为:
(1)促进(使)植株增高淀粉酶
(2)会迅速增高减少会停止发育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3)比对照生长快、比对照生长慢甚至死亡、与对照无差别(或答: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速度相同,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和生理作用两重性,以及有关赤霉素的验证实验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实验设计预测的能力,难度适中.
9.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图中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常在K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有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呈周期性变化.
(3)提高种群的K值,可采用就地保护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符合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
关键点: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K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解答】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而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图中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使得种群数量增加减慢.在自然条件下,有些影响因素呈周期性变化,使得种群数量常在K值上下波动.
(3)提高种群的K值,可采用就地保护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故答案为:
(1)数量不能
(2)数学K值(或环境容纳量)
(3)减小周期性变化
(4)就地保护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图理解S型曲线,判断种群的变化,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中档题.
10.(12分)(2017•沈阳二模)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但并非出生后即表现患病症状,并且发病年龄不确定.如图是一例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家系的系谱(已知Ⅱ2、Ⅲ2不携带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致病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2)Ⅲ1的基因型为Dd,确定依据是因为Ⅲ2不携带致病基因(D),Ⅳ1和Ⅳ2患病,Ⅲ1的应该含有D基因,又Ⅱ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Ⅲ1的应该含有d 基因..
(3)若Ⅳ4和Ⅳ5婚配后代中,一定不患该病的概率是,则Ⅲ4基因型为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