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DIY攻略攻略篇–6.5双炮摆位PT邀请码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影院DIY攻略攻略篇–6.5双炮摆位PT邀请码网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话说重金投入购回7B,把PB13U的音质、量感、速度、解析力都提升到全新高度,但却还是无法隐身,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人消得人憔悴”啊!
削波
7B开机后绿灯点亮,表示运作正常。
用0dB标准音量看电影或演唱会,每到低频充沛的片段,7B就会闪红灯,火爆情节更是闪个不停。
红色除了在A股可以振奋人心,其他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啊,连忙查阅说明书,翻译如下:
削波(红色闪烁)
当输入电平过高,超过功放可以输出的功
率时,就会出现削波。
7B SST2出现削波时,
绿灯会变红,输入电平降低后会变回绿色,即
红灯闪烁。
瞬间的削波是可以容忍的,它表明
已超出了功放的最大无失真功率(功率过载)。
但如果持续过载,喇叭单元就会有损坏的可能。
如果功放出现持续削波和过载,就说明需要一
个更大功率的功放才能满足需求。
之前曾经用一台4000W的专业功放推过PB13U,但《功夫熊猫》越狱最后一跃,示波器显示PB13U还是削波。
这么大功率还削波?于是断开低音炮,再测安桥5509的低音炮输出电平,没想到也是削波。
为什么连前级输出都是削波的?前面的信号是削波(失真)的,后面功放和低音炮再强大也不可能不失真啊。
难道蓝光碟的声轨本来就是削波的?
7B额定功率900W,超过900W就削波闪红灯。
PB13U原装数字功放额定功率1000W,峰值输出3600W。
是否意味着,PB13U在设计时就预留了电影火爆情节对功率的超大需求?
钻牛角尖
7B闪红灯成了心里的一根刺,既担心损坏PB13U,又不甘心投资巨大却还是要妥协,于是钻进了牛角尖:峰值功率重要吗?到底要多大功率PB13U才能不削波?
L先生的麦景图MC452(下图摘自官网)额定功率450W,虽然只有7B的一半,但峰值功率1800W是7B SST2的一倍。
想知道峰值功率是否重要,搬来试试不就知道了,耳听为实呀。
“搬来试试”只是四个字,但MC452重49.9公斤啊!于是又瘦了两斤……
MC452的规模感和震感虽然多过7B,但清晰度、速度、控制力都明显不如7B。
其实这和PB13U第一次接上380功放的结果类似,功率不够,听起来反而量感更足,其实是控制不住多出来的失真低频。
盯着MC452的功率显示屏,越狱片段大部分都去不到450W,只
有激烈时才会瞬间飙到1800W(虽然450~1800W是失真输出,但至少也努力过,力争表现出相应的大动态)。
7B的说明书没有标示峰值输出,对超出900W的信号,可能会压限以900W输出(为了保护喇叭)。
也就是努力做好分内事,保证900W以内安全、稳定、不失真,但不会牵强去表现超出能力的大动态,这是专业应用的需求,也是专业功放的特点。
电影的低频动态极大,所以很多低音炮都有超出额定功率两三倍的峰值功率,即使失真也要把大动态爆出来。
Bryston没有峰值功率,是不是买错了呢?[后悔]
买都买回来了,只有自我安慰一下吧。
毕竟电影超大动态的时间很少,权衡利弊,当然是确保900W以内的高保真(音质)为先。
但还是心痒痒,要不再狠狠心买台麦景图MC1.2K,额定功率1200W,峰值功率4800W,应该就两全其美了吧。
好在没买啊!
客厅只能单炮?
麦景图MC1.2K港行报价20.8万港币一对,但即使买了回来,也还是无法治愈我的心结,因为方向错了!
前级5509输出信号是削波的,你后面的功放再强大,也不可能把本来就失真的信号变成不失真呀。
为什么前级输出会失真?是蓝光声轨本来就失真吗?这怎么可能呢!
是因为5509算来算去,也没办法在这么大的空间和聆听距离用一个低音炮达到蓝光声轨低频部分的标准声压级,所以只能给出削波的信号。
长期在削波和过载下服役,估计也是两个PB13U的原装数字功放先后烧掉的原因之一。
回顾“B4.2音箱灵敏度”,要让功放和音箱有能力达到标准声压级,要么缩短聆听距离(换小空间),要么提升功率和灵敏度(换大器材)。
前面钻牛角尖,就是老想着换大器材(2>1),却没想过可以做加法(1 1>2)。
因为有过在客厅找炮位、斗驻波的艰辛历程,所以一直错误地认为,只有独立影音室才能用双炮,客厅只能单炮。
以下摘自2013年初写的攻略PDF版:
低音炮摆位是个难题,炮的体积越大,选
择的余地就越小。
PB13-Ultra好是好,但如
果客厅不够大,确实很难容身。
因此,业界越
来越倾向于多炮模式,用两个甚至四个小炮,
实现比一个大炮更好的效果。
但是,客厅影院环境所限,如果在阳台角
落的另一边(客厅与饭厅之间)再摆一只低音
炮,势必会在皇帝位产生极大的驻波。
一个炮
的驻波就够你烦了,“多只香炉多只鬼”,怎
么办?
其实,客厅也能用双炮,效果比单炮不止好一倍,而且摆位也更简单,只需对称摆在左右声道旁边即可。
虽然结论就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但探索实践、思考确认的过程,却比单炮摆位的历练还要艰难。
实验①
380与PB13U再次联手,不过不是用380的功放推PB13U,而是在7B推PB13U的基础上,找谢总借了一个惠普SUW-380,测试双炮效果。
2013年10月26日,PB13U摆在原来单炮最佳位置,380摆在右声道旁边(上图),Audyssey测了10个点。
当时的笔记:
低频量感、规模感很强大,震沙发、震裤
脚,但不会感觉胸闷。
7B闪红灯少了一些,
但激烈片段仍然长闪。
380虽然摆在单炮驻波严重的位置,但顺
利隐身,如果不是看到单元在动,甚至会怀疑
它在偷懒。
靠近听,确实在出力,但回到皇帝
位,就再也无法察觉它的存在。
PB13U虽然摆在单炮最佳位置,但低频
却无法离箱,就像壮汉要彰显自己一样。
关闭
380,改回单炮(重新导入单炮的Audyssey
数据),PB13U就没那么明显了,只有在低
频强烈时才现身。
今天的解读:
7B削波少了,证明低音炮可以通过做加法来实现更高的声压级。
激烈片段仍然长闪红灯,说明380帮不了多少,毕竟380的体积和功率都无法与PB13U+7B相提并论。
380顺利隐身,有Audyssey帮忙,客厅也可以上双炮,即使是摆在单炮驻波严重的位置。
也证明了380本身的水平,“我小是小,但咱可是隐身侠!”
为什么PB13U在单炮模式时隐时现,双炮模式却无法隐身?单炮模式因为摆位正确和Audyssey校正,所以若隐若现,当低频和中高频协调时隐身,当低频削波失真时现身。
而双炮模式下,PB13U+7B 的能力、速度和解析力都明显优于380,越突出当然就越难隐藏自己。
实验②
左强右弱,所以PB13U无法隐身。
音箱离墙越近,低频越强,能否通过调整摆位,平衡两者在能力上的差距?
10月28日,PB13U尽量离墙,380尽量靠墙,Audyssey测3个点。
结果比上次差,低频浑浊了,原因可能是Audyssey只测3个点校正不够准确,也可能是380过于靠墙。
380仍可隐身,但PB13U更加突出,感觉左边低频距离很近。
这次才注意到,Audyssey除了第一个点(正中皇帝位)两个炮先后播放测试信号(测距离和声学曲线),之后的测试点都是两个炮一起播放信号(测声学曲线),测试和校正结果合并为一个SW低音炮声道的曲线,而不是两个炮各有一条校正曲线。
由此猜测,Audyssey 并不会单独针对每个炮进行校正和均衡,而是双炮合在一起做。
注:麦景图RoomPerfect的测试模式与Audyssey不同,不但会在每个测试点对每个炮进行单独测试,而且还有低音炮与其他声道的合并测试,比如左声道加炮测、中置加炮测等等,所以RoomPerfect 的低频动态均衡效果更加优胜。
实验③
两次都失败了,不甘心,决定再试一次单炮。
7B取代了PB13U原装数字功放,音质和效果大幅提升,当初找到的最佳炮位,是否会因此改变?
10月28日,PB13U和7B换位,把PB13U从原来靠近空调的单炮最佳位置(下图地上的白色方框)移到靠近左声道,Audyssey测10个点。
结果PB13U出现箱体震动,7B闪红灯更频繁。
失真越多,当然就越难隐身,还不如原来在最佳炮位若隐若现,低频强烈时才失真现身。
解释:单炮距离角落越近低频越激烈,反之越平滑(低频变弱)。
PB13U换位后离阳台角落远了,低频随之变弱,AV前级要输出更高电平来弥补低频的减少,所以把7B和PB13U都逼到极限,就像竭尽全力把杠铃举过头顶的举重运动员,两眼直瞪(闪红灯),双手不停地抖(箱体震动)。
实验④
请教惠普谢总,他估计系统默认两个炮是一样的,正常情况下也
很少人会用两个不同的低音炮。
于是再借一个380,测试380双炮组合。
10月30日,把PB13U摆回原位,挪开7B,摆下380,恰好在左声道左侧(下图),与右声道右侧的380一起组成双炮,Audyssey 测8个点。
两个380都顺利隐身!不但能量充足、震感强烈,而且音质宽松丰满,绝对完胜单个原装数字功放的PB13U,也完胜单个B15a搭配麦景图RoomPerfect。
双炮和单炮完全是两码事,不只是双拳难敌四手,而且是1+1>2。
P先生独立影音室的观影距离和我家差不多,升级安桥5509后虽然低频效果好了很多,但一到激烈片段f113就会“咯咯咯”地拍边,说明单个f113也无法达到标准声压级,一样会完败给双380。
原装PB13U 2.5万,二手B15a 2万,f113 4.2万港元,两个380才18,560啊!顿时就起了放弃7B和PB13U的念头。
太太说,你先别急着后悔,再仔细比较一下才做决定吧。
实验⑤
10月30日,PB13U+7B在原最佳炮位,Audyssey测8个点,和两个380打擂台。
先用最“残忍”的片段考验双380的能力极限,看低音单元是否会失真和拍边。
包括《钢铁侠2》和《变形金刚3》最后决战,《碟中谍4》逃狱震穿楼板和克里姆林宫大爆炸,《创:战纪》摩托大赛,《飞翔的艺术》SO FAR GONE。
在标准音量下,双380全部通过,没有拍边。
难度系数最大的《创:战纪》和《飞翔的艺术》,因为超强低频长时间持续不断,所以太太感觉震得有点过分,不是很舒服。
也就是说,如果持续在顶格极限运行,双380会略有失真。
Hi-Fi和AV兼容并蓄,就是追求大声而不吵——既要达到电影标准声压级(音量),又要舒服好听(音质)。
低音炮经常落得轰轰然、头胀胸闷、吵到邻居等“恶名”,其实是因为(单炮)能力不足,但又硬是要开大音量,导致大量驻波共振和Hold不住的低频失真,怎可能舒服好听。
经过上述狂暴测试,确认双380在观看距离4.0~4.5米的空间(与豪华版相匹配的空间,详见“B1.1匹配空间的预算”)可以基本达到标准音量,满足本攻略选择和推荐产品的前提标准。
再听PB13U+7B,7B的红灯不停地闪,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因为担心削波过多会损坏低音喇叭呀。
单个PB13U即使是7B加强版也无法达到标准声压级,量感、震感远远不如双380那么激昂滂湃、地动山摇,但低频很清晰、层次分明,速度快、收放自如,轻重强弱、冲击感、力度感都明显优胜。
太太的第一感觉是很舒服,不但低频清晰了,而且中高频也清晰了。
Hi-Fi是一分钱一分货啊,清晰有力(音质好)的低频是那么的舒服!舒服的低频又是那么的昂贵!
追求完美
如果一开始就用双380取代原装的PB13U,那故事就结束了。
以双380的性价比,肯定是最佳选择。
2万元连一个高素质的进口炮都买不到,更别说两个了。
但问题是,我已经品尝过PB13U+7B的美味,却因为音量不达标,要换成双380,那难免是个遗憾。
对我这个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就更是沮丧了。
没想到,太太提出了完美方案:你量一下,如果另一边能放得下PB13U,就上双PB13U+7B嘛!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花六七万买一套PB13U 7B,总比重新买房子要便宜啊。
好感动!好激动!好兴奋!好开心!太好了
女人其实比男人更需要Hi-Fi,更有潜质
玩Hi-Fi,只要感动了她,发烧之路就会充满
阳光,越走越宽!(详见认识篇“A5 Hi-Fi,
男人的世界?”)
我非常幸运,有一个很多发烧友都羡慕的
好太太。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她鼓励我将这
个朝思暮想的“小三”娶回家。
(详见“B5.6
麦景图:另一个苹果”之男生择偶三大标准)
实验⑥
抓一个壮丁朋友帮忙,搬来L先生的PB13U,势将完美进行到底。
“L先生是你什么人呀,怎么想搬啥就搬啥?”——是好友+贵人啊![感恩]
10月31日,把左炮放在单炮最佳位置,右炮放在右声道右侧,和实验①的摆位一样,只是右炮由380变成PB13U+7B,Audyssey 测8个点。
用标准音量狂飚前述五大“残忍”片段,两台7B除了在《碟中谍4》逃狱震穿楼板(就像真的拆楼一样)和克里姆林宫大爆炸(就像自
己被炸了一样)闪过两三下红灯,其他片段震得地动山摇也没有出现削波。
双PB13U+7B成功达到标准声压级,低频量感、震感、规模感今非昔比,令人叹为观止!太太感言:原来低频无处不在,以前不但感受不到,而且也想象不到,低频可以如此强劲又那么舒服!
“双炮隐身了吗?”——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呀!右炮从一开始就不见了,但左炮还是不肯乖乖退隐,时不时闪出身来刺痛我脆弱的心。
为什么要跟我作对!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炮的问题?于是调整工作岗位,把左右炮换位,结果没分别。
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如果不是当时记了笔记,真是很难想象自己会傻到这种地步,把70公斤重的两个大家伙搬来搬去,只是为了证明两个一样的炮是不是一样的!(这样折腾法,怎可能不消瘦,身体怎可能不出问题?)更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还有更傻的……
实验⑦
客厅是横向长方形不对称空间,左边是阳台角落,右边是开放的饭厅。
虽然两个炮一样,但左炮离角落近,低频会更强,所以仍然是左强右弱,无法隐身?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客厅的“错”,还是要通过调整左炮的摆位来解决?
11月10日,左炮转身,炮口向外(上图),Audyssey测10个点。
结果连校正后的曲线都拉不直(下图),听感也不好,不但左边的低频明显,而且感觉有驻波残留。
唯有把左炮摆回原来的单炮最佳位置,按当时的笔记,几乎是要举手投降了:
估计左炮是不可能做到完全隐身的了,毕
竟是角落位置。
刘汉盛说得对,左右建筑结构
不平衡造成声音的不平衡是无法解决的,就算
是留点遗憾吧。
世事无完美,有得必有失,双炮带来震撼,
也带来投诉,一次是早上八点多(把楼下吵醒
了),一次是晚上十点多(吵着楼上睡觉),
看来以后是不能太早或太晚看电影了。
房子(空间)那么重要,能不贵吗?
实验⑧
为什么双380就能隐身呢?当时因为单炮最佳炮位被PB13U占了,所以直接把380放在左声道左边,和右声道右边的刚好对称。
思考:估计Audyssey对单炮与双炮的处理机制不同,单炮只需校正一个位置发出的低频,但双炮要对两个位置发出的低频进行合并校正,所以单炮的最佳位置,对双炮是没意义的。
单炮就像用一只手指架起一根筷子,那个点往往不在中间,而且很难找。
但双炮就像用两只手指架起一根筷子,原来一只手指的那个点当然就没用了。
再思考:两个位置发出的低频,怎样合并才是最好的?这不就和两声道立体声是一样的道理嘛,对称才能平衡,平衡才是最好。
恍然大悟!左炮不能隐身,是因为不平衡。
被投诉,也是因为不平衡,造成多余的低频驻波和共振,所以才会吵到邻居。
11月22日,把PB13U对称摆在左右声道旁边,凌晨四点起床,Audyssey测22个点,势要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大功告成,双炮隐身,Yeah!
爽快舒服兴奋
把双PB13U+7B摆好、调好后,低频成为整套系统表现最好的环节(当然投资也最大),收放自如、反应迅速,爆得快、收得更快,绝无半点拖沓。
爽快爽快,快起来,自然就爽!
无论是温柔的大提琴,还是火爆的机器大战,都干净清晰、层次分明、细节丰富,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既无多余也无不足。
何谓清晰的低频?用耳机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不用耳机也能听到那么清晰的低频,那该多舒服啊!
两个PB13U在两台7B共1800W功率的驱动下,表现出极大的动态。
一是强弱、弹性对比明显,《功夫熊猫》师傅用包子训练阿宝(上图摘自时光网,下同),筷子翻飞(速度)、阿宝一屁股坐到地上(重量和搞笑)、肚子顶包子(弹性)、抢到包子(成功的喜悦),这些低频虽然没有越狱那么火爆,但每一种的感觉都不同,恰如其分地配合了情节表达的需要。
二是在很强劲之上,还有非常强劲、超级强劲、无比强劲,在火爆的低频中还能突出更火爆的低频,比如《创:战纪》在摩托引擎和背景音乐的低频震撼中,凸显冲撞的力量和爆炸的冲击。
《变形金刚》原声CD第10首Scorponok是巨蝎怪首次现身对战的背景音乐,光是CD的低频就已经极其狂暴,电影里还要加上枪炮和爆炸的音效,可想而知是多大的动态和难度。
大多数低音炮在这些片段,要做到不失真不拍边都已经很难,更别说在低频里凸显低频了。
双PB13U+7B不但能做到,而且让人很爽、很兴奋、很激动,不会有任何不适感。
“那么震撼,还有投诉吗?” 刚开始确实有点惴惴不安,但后来就放心了。
从双炮隐身至今已经两年半,没再接到任何投诉。
儿子说:原来你在客厅播《飞翔的艺术》,我和妈咪在房间里都觉得东西在震,调好之后就没有了。
Hi-Fi就是高保真,失真越大,声音越难听,自己不舒服还会吵到别人。
低频也一样,开到标准音量,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有没有感觉不舒服,二是会不会影响邻居,就大概知道低音炮调得好不好了。
双380
双PB13U+7B那么好,为什么不帮L先生也装一套?因为位置不够,放不下两套PB13U+7B。
而且要把PB13U改成无源炮,不但性价比不恰当,还会失去原装质保,所以只能自己疯(其实是洗湿了头没办法),不能推荐给别人。
给L先生升级的是双380,攻略推荐的也是双380,三个原因:
①声音离箱
声音离箱是Hi-Fi的境界与追求,也是判断音响素质高低最简单直观的依据。
380这个“隐身侠”,不但身材小巧,容易摆放,而且好像怎么摆都比人家更容易隐身,真是难能可贵。
②模拟功放
模拟功放不但声音更好听,而且更稳定。
③高性价比
不到两万元就能在不超过4.5米的观影距离基本达到标准声压级,能量充沛;而且拥有Hi-Fi的音质,温暖宽松。
除了双380,恐怕找不到其他选择。
L先生升级双380后,低频比以前丰润饱满,弥补了房间装修用木过多造成中低频过于单薄的问题。
而且原以为双PB13U+7B必赢双380,没想到……
震裤管
2014年5月初,也就是半年后,再到L先生家看电影,发现低频弥漫,明显震裤管。
家里低频那么好,怎么只是震沙发,却震不到裤管呢?超低频不是震的位置越低,档次越高吗?
再仔细比较L先生的双380和我家的双PB13U+7B,发现各有所长。
我家的低频解析力、速度、动态、控制力确实遥遥领先,但却不如双380那么宽松、丰润、弥漫。
双PB13U+7B很快,但声音也偏紧,震感强劲,却震不到裤管。
双380偏慢,因而声音偏松,虽然震感没那么强烈,但同样能震沙发,而且震裤管。
震裤管是什么感觉?超迷人的呢!如果说双PB13U+7B是在火爆的低频中突出更火爆的低频,那双380就是在宽松的低频中突出更宽松的低频。
前者是按摩,后者是抚摸;前者是经久不息,后者是连绵不断;前者是震撼心灵,后者是抚慰身心。
其实要二者兼具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低频啊!
为什么我家震不到裤管?这个问题至今都还没找到确定的答案,估计是因为空间长度不够,无法准确还原超低频。
也可能是因为双炮摆放太靠外侧,低频无法直达皇帝位,无法直接吹裤管,只能间接震动沙发。
双炮摆位原理
下图是JL AUDIO建议的双炮摆位(参考f113用户手册绘制),左下和右下两种摆法我都没听过,Z先生的独立影音室是右上角的摆法,双B15a摆在左右墙中间,效果不错。
攻略建议按左上角的摆法,把两个炮对称摆在左右声道旁边。
这种摆法不但适用于独立影音室的纵向密闭空间,也适用于客厅的横向开放空间。
因为低音炮与前级的距离最近,可以节省线材成本(线越长越贵)。
上图摘自SVS官网文章《为什么要上双炮?》,最后也有双炮摆位的建议,全文翻译如下:
你可能在AV论坛看到过不少关于双炮的
帖子,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SVS,
我们是双炮的超级粉丝,只要有可能就要上双
炮,双炮可以让家庭影院和音乐系统都获得极
大的提升。
双炮能带来的好处如下:
两个小炮比一个大炮更容易摆放
很多发烧友会在客厅摆放家庭影院和音乐
系统,所以低音炮的摆放要兼顾声音效果和家
居美观。
一个大炮如果摆在音效最佳的位置,
可能会在视觉上显得十分突兀,但如果放在好
看的地方,声音又可能会不好听。
两个小炮更
容易实现既好听又好看的摆放,而且还能实现
与一个大炮类似的效果。
拥有更多皇帝位
即使经过精心摆位,单炮也只能在一个皇
帝位上实现最佳频率响应。
单炮无论放在房间
的哪个位置,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低频模式
(驻波峰谷),影响聆听位置的频率响应。
听
众往往会发现,虽然只是从调好的皇帝位移动
很少的距离,也会导致低频效果变差。
正确摆放的双炮,各自的低频模式将会重
叠(注:可能是指驻波的峰谷相互弥补或抵
消),从而大幅提升房间低频模式的密度,可
以在更多聆听位置获得更平直的频率响应。
这
也会使Audyssey MultEQ等自动设置程序更
容易对低音炮声道进行校正和均衡。
轻松实现更高的低频声压级
我们的销售人员流行一句话:“能实现大音量本身就是音质的保证”。
双炮将大幅提升系统可以达到的低频声压级,提供更大的动态范围,降低输出压缩和失真,并减少系统过载的可能。
如果你喜欢用大音量享受动作和科幻电影带来的冲击感,双炮是个极佳的选择,将毫不费力地满足你对低频的需求。
两声道发烧友的立体声低频
立体声发烧友都知道低频的方向性对声音的成像和保持声场的稳固都非常重要。
在发烧立体声系统中加入双炮,可以维持低频的立体感,防止声场塌陷,尤其是低频能力有限的小型书架音箱,就更需要搭配双炮来实现Hi-Fi 的效果。
低频更容易离箱
即使低音炮与主声道和环绕声道的低音分频设置十分恰当,单炮还是经常会被听出放在房间的哪个地方,如果不是放在银幕下方就更难隐身。
相比之下,双炮的位置几乎不可能被听出来。
听众一旦感受过这种身临其境、无所不在的低频,就再也不会回头去用单炮了。
双炮摆位建议
基于我们的大量测试,以及专业音响界的研究,我们建议把双炮摆放在以下位置:
①银幕墙的左右角落;
②银幕墙的三分之一处(大概是中置和左右声道之间);
③左右墙的中间。
因为会影响设备机架与中置声道,所以③并非首选。
①和②是最常用的选项,所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