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以学定教”和“教无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的“以学定教”和“教无定法”
“以学定教”较之传统的“先教”,“先学”绝对可以说是对传统的颠覆。
这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也是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解放和顺应。
“以学定教”其实就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不同的是,“先教”是由教师主观臆断或是教学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而“先学”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同样是确定教学重难点,应该由课堂的主导者还是由课堂的主体来确定?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答,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只是个常识性的问题。
世间万事总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以学定教”也是如此。
要想保证“先学”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上,以下的几个环节是必须加以重视的。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环节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自主学习开展得好,“后教”才有了针对性,教学效果才能有保障,“先学后教”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反之亦然。
但是,“先学”并不等于学生漫无目的、信马由缰的“学”。
从小学数学的学习来看,课堂起始阶段的自主学习要解决的是对公式、定理的理解进而上升到对例题的分析、领悟并最终形成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公式、定理的基本理解和运用,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的知识没能有个清楚的了解,对学生已经掌握的东西仍然喋喋不休地讲解的话,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心不在焉甚至是昏昏欲睡也就不难理解了。
组织教学。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为什么有的教师尝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时候,课堂氛围显得热闹非凡可实际效果却是糟糕透顶呢?究其原因,多是课堂教学组织不力的缘故。
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收”,“先学后教”讲究的是“放”。
但是要注意的是,“先学后教”的“放”不能是无度的,而必须是收放自如。
所以说,“先学后教”模式也是要进行组织教学的。
在尝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起始阶段,学生要从原先的“静”的课堂过渡到“动”的课堂,可能一下子适应不来,一部分同学就可能忽略了学习的目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组织教学。
但是如果组织教学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么课堂学习的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先学后教”背景下的组织教学应该是除了学习纪律的维持外,更多地对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监控。
更进一步说就是做好组织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行学法的指导、问题的收集等等工作。
合作学习。
如果说自主学习环节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开端的话。
那么,合作学习环节就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高潮部分。
高潮部分精彩与否是会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质量的。
结合“先学后教”教学经验来看,要想保证课堂高潮部分的精彩,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是要做好的。
一是学生的合作在多大程度上的实现,二是合作学习成果于何种方式进行交流展示,三是合作学习效果怎样有益评
价。
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如果仅从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来看,为了保证合作在最大程度上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时机、内容、步骤、方式等等要素加以考虑;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并促成合作的成功,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不断更新交流展示的方式;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就应该善用有益评价的手段。
课堂检测。
就好象小学数学的练习很讲究检验一样,一堂好的“先学后教”的课也是需要检验的。
检验“先学后教”课堂的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
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多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其目的更在于通过课堂检测来了解本堂课的学习效果、知晓学生学习的不足并据此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课堂检测效果好,关键在于检测题目的设置。
检测题目设置得好,检测到的课堂学习就准确;反之亦然。
以小学数学“先学后教”课堂的检测题目来说,有几个要点是应该注意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设置的题目要和本堂课的学习相符合;其次是要注意设置的题目要尽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切忌把题目设置得又怪又偏;再次是要注意设置的题目最好是例题的变型,至少是在题型与难度上与例题差距不大。
在设置课堂检测题的时候,有不少教师聪明的想到了选用课后的配套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教育界历来主张“教无定法”,这一主张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同样适用。
以小学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来看,“后教”在时机和方式上更是要讲究“无定法”。
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点拨、启发;比如说在学生交流展示后的补充、更正、归纳、讲解;还有在课堂小结阶段的拓展、延伸等等。
传统的“先教后学”强调的是教师的讲解。
而“先学后教”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更强调的是学生间的互教以及学生的观察学习。
有不少的课改名校甚至是硬性规定了教师授课的时间,以此来规范,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互教和观察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间的互教在获取知识的效果上要远远胜于教师的教。
特别是学生的观察学习也应视为一种“后教”的方式。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观摩了其他同学的解题步骤,他们因此就能够在观摩解题步骤的基础上去揣摩他们的解题思路、方法。
这是一个观摩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充分调动各种知识和思维的过程。
从解题的过程到结果的产出,包括解题的规范,其实就应该视为一种学生间的互教。
总而言之,“先教后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
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对“先教后学”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先学”与“后教”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任何偏废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从一堂课的步骤上来看,“先学”是基础,而“后教”则是提升。
只有“先学”阶段处理得好,“后教”的提升才有了可能。
当这两个步骤都处理好了,那么这样的一堂课就是成功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