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刷焊膏技术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模板 • PCB • a焊膏在刮板前滚动前进 b产生将焊膏注入漏孔的压力 c切变力使焊膏注入漏孔

X


Y
F
• 刮刀的推动力F可分解为
• 推动焊膏前进分力X和
• 将焊膏注入漏孔的压力Y

• 焊膏印刷原理示意图
d焊膏释放(脱模)
焊膏在刮板前滚动,才能产生将焊膏注入开口的压力
• 刮板
焊膏
焊膏滚动
印刷时焊膏填充模板开口的情况 脱模
(e) 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环境卫生——环境温度过高 会降低焊膏黏度,湿度过大时焊膏会吸收空气中的水 分,湿度过小时会加速焊膏中溶剂的挥发,环境中灰 尘混入焊膏中会使焊点产生针孔。
• (一般要求环境温度23±3℃,相对湿度45~70%)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非常 多,而且印刷焊膏是一种动态工艺。 ① 焊膏的量随时间而变化,如果不能及时添加焊膏的 量,会造成焊膏漏印量少,图形不饱满。 ② 焊膏的黏度和质量随时间、环境温度、湿度、环境 卫生而变化; ③ 模板底面的清洁程度及开口内壁的状态不断变化;
• 单向印刷时有一块刮刀是印刷用的,另一块刮刀是作 为回料用的; ②双向印刷
• 双向印刷时两块刮板进行交替往返印刷。
• 传统的印刷方式——都是开放式印刷,焊膏暴露在空气中,在 刮刀的推动下在模板表面来回滚动。有单向印刷和双向印刷两 种印刷方式。
• 新型的印刷方式——随着SMT向高密度、窄间距、无铅焊接的 发展,对印刷精度、速度以及印刷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印 刷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出现了各种密封式的印 刷技术。最初有英国DEK公司和美国MPM公司推出的刮刀旋转 45°以及密封式ProFlow(捷流)导流包印刷技术。最近日本 Minami公司和Hitachi公司相继推出了单向旋转和双向密闭型 印刷技术。这些新技术适合免清洗、无铅焊接、高密度、高速 度印刷的要求。
(b) 其次是焊膏质量——焊膏的黏度、印刷性(滚动性、转移 性)、触变性、常温下的使用寿命等都会影响印刷质量。
(c) 印刷工艺参数——刮刀速度、刮刀压力、刮刀与网板的角 度以及焊膏的黏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因此只有正 确控制这些参数,才能保证焊膏的印刷质量。
(d) 设备精度方面——在印刷高密度窄间距产品时,印 刷机的印刷精度和重复印刷精度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c) 开口壁的形状和光滑度:开口壁光滑、喇叭口向 下或垂直时焊膏释放顺利。
开口面积B
开口壁面积A
PCB
放大后的焊膏印刷脱模示意图 Fs——焊膏与PCB焊盘之间的粘合力:与开口面积、焊膏黏度有关 Ft——焊膏与开口壁之间的摩檫阻力:与开口壁面积、光滑度有关 A——焊膏与模板开口壁之间的接触面积; B——焊膏与PCB焊盘之间的接触面积(开口面积)
1. 工艺目的
• 把适量的焊膏均匀地施加在PCB的焊盘上,以保证 贴片元器件与PCB相对应的焊盘达到良好的电气连 接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 施加焊膏要求
(a) 焊膏量均匀一致性好。焊膏图形清晰,相邻图形之间尽量不粘连。焊 膏图形与焊盘图形要尽量不要错位。
(b) 在一般情况下,焊盘上单位面积的焊膏量应为0.8mg/mm2左右。对窄 间距元器件,应为0.5mg/mm2左右。
• (a) 传统开放式 (b) 单向旋转式 (c) 固定压入式 (d) 双向密闭型 各种不同形式的印刷技术示意图
4. 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
(a) 首先是模板质量——模板印刷是接触印刷,因此模板厚度 与开口尺寸确定了焊膏的印刷量。焊膏量过多会产生桥接, 焊膏量过少会产生焊锡不足或虚焊。模板开口形状以及开口 是否光滑也会影响脱模质量。
(c) 印刷在基板上的焊膏与希望重量值相比,允许有一定的偏差,焊膏 覆盖焊盘的面积,应在75%以上。
(d) 焊膏印刷后应无严重塌落,
• 边缘整齐,错位不大于0.2mm,
• 对窄间距元器件焊盘,Biblioteka • 错位不大于0.1mm。
(e) 基板不允许被焊膏污染。

SJ/T10670标准 免清洗要求 无铅要求

焊膏缺陷
3. 印刷焊膏的原理
• 焊膏和贴片胶都是触变流体,具有粘性。当刮刀以一定 速度和角度向前移动时,对焊膏产生一定的压力,推动 焊膏在刮板前滚动,产生将焊膏注入网孔或漏孔所需的 压力,焊膏的粘性摩擦力使焊膏在刮板与网板交接处产 生切变,切变力使焊膏的粘性下降,使焊膏顺利地注入 网孔或漏孔。
• 刮板
焊膏
中间,前后呈45°角。菱形刮刀可采用单刮刀作双向 印刷。刮刀在每个行程末端可跳过焊膏。菱形刮刀的 焊膏量不易控制,并容易污染刮刀头。 • 拖尾形刮刀——一般都采用双刮刀形式。刮刀的角度 一般为45°~ 60°。
各种不同形状的刮刀
RUB
MET
橡胶刮刀 金属刮刀 橡胶+金属刮刀
各种常用的刮刀
(d) 印刷方式 ①单向印刷(刮刀只能作一个方向印刷)
3.1 影响焊膏脱模质量的因素
(a) 模板开口尺寸:开口面积B与开口壁面积A比> 0.66时焊膏释放(脱模)顺利。 面积比>0.66,焊膏释放体积百分比>80% 面积比<0.5,焊膏释放体积百分比< 60%
(b) 焊膏黏度:焊膏与PCB焊盘之间的粘合力Fs>焊膏 与开口壁之间的摩擦力Ft时焊膏释放顺利。
• 橡胶刮刀的硬度: 肖氏(shore)75度~ 85度。 ②金属刮刀
• 金属刮刀耐磨、使用寿命长(约10万次,是聚胺酯的10倍左 右)。用于平整度好的金属模板印刷;适宜各种间距、密度 的印刷,特别对窄间距、高密度印刷质量比较高,而且使用 寿命长,应用最广泛。
(b) 刮刀形状和结构 • 橡胶刮刀的形状有菱形和拖尾形两种。 • 菱形刮刀——是将10mm×10mm的方形聚胺脂夹在支架

(a) 垂直开口
(b) 喇叭口向下 (c) 喇叭口向上

易脱模
易脱模
脱模差
• 模板开口形状示意图
3.2 刮刀材料、形状及印刷方式
(a) 刮刀材料
①橡胶(聚胺酯)刮刀
• 橡胶刮刀有一定的揉性,用于丝网印刷以及模板表面不太平 整、例如经过减薄处理(有凹面)或印制板上已经做好倒装 片的(模板上加工了凸起保护)模板印刷。
1- 印刷焊膏技术
顾霭云 2009年
内容
1. 工艺目的 2. 施加焊膏要求 3. 印刷焊膏的原理 4. 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 5. 提高印刷质量的措施
• 焊膏印刷是保证SMT质量的关键工序。 • 据资料统计,在PCB设计正确、元器件和印制板质
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表面组装质量问题中有70%的 质量问题出在印刷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