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红歌专题做一名优秀少先队员少年强则国强动态ppt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 色 政 权
红 歌 的 范 畴
红歌的定义
第二部分红 歌 的 特 点
内容丰富,歌词生动新颖,积极健康,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深情厚 谊,抒发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历史的怀念,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如表现革命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的《我们是共产主 义接班人》 、反映对无产阶级的深情和对党的热爱的 《映山红》等等。
内容的健康性
红歌的发展
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欢迎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唉!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坚决 赤化川陕甘。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来伟大 的会合。 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唉!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 族的事业,高举红旗向前进。
宣讲人:时间: .
唱响红歌专题
做 一 名 优 秀 少 先 队 员 少 年 强 则 国 强
3 红歌的发展
反映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春耕歌》、《婚姻自由歌》《解放区的天》等。《八月桂花遍地开》雏形是在1929年秋,鄂豫边界及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将其不断修改 完善最终成型,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属于整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
粉碎了蒋贼的大围攻你看那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过冲 保卫工农新政权 带领群众闹革命 红军战士最光荣一杆红旗飘在空中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你看那)红军队伍真威风,百战百胜最英勇
亲爱的农友们哪拿起刀枪都来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红歌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不断地探索与寻找救国真理,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 然一新。不少红色歌曲如《纪念列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 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等既反映了对党和领袖的崇敬与热爱,又蕴含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救国真理。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革 命 音 乐
红歌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红歌,其创作者多数是直接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者、革命知识 分子或工农群众自己。如瞿秋白( 《赤潮曲》《国际歌》 )、彭湃《田 仔骂田公》、《五一劳动节》、《农会歌》 )等人 ,就是当时的革命领导 人。 红歌的阶级立场表明,它与“反动歌曲”是格格不入甚至势不两立的。 “在革命激情的奔放时刻,群体的意识是不容许谁在那里唱煽情的软歌, 更不容许直接地唱革命的反调,不容许和革命唱对台戏。 ”红歌具有深 厚的革命热情,它们反映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生活,如《秋收暴动歌 》、《上前线去》、《渡大渡河胜利歌》、《会师歌》等。
红歌铿锵有力,在战争年代犹如战鼓雷鸣,军号嘹亮,和平时期犹如春雷震天,细雨飘飘。每当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我们顿时感到心潮澎湃,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每一面旗帜都在冒着炮火奋勇前进。
很强的群众性
强烈的震撼性
红歌的特点
第三部分红 歌 的 发 展
民主革命时期(1919一1949年)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1949一1978年同的 时代特征,体现出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感。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红歌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具有不同的表现在民主革命时期,红歌吹响 了奋勇向前的号角,激起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成为一种犀利的战斗力。
精神追求
红歌的发展
唱响红歌专题
做 一 名 优 秀 少 先 队 员 少 年 强 则 国 强
演 示 完 毕 感 谢 您 的 观 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歌唱响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旋律,激发出人们的工 作热情成为一种现实的凝聚力;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红歌谱写了和谐中国 的华彩乐章,抒发出人们的时代真情,成 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民主革命时期
红歌的发展
从1927年到1937年,进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并开始了抗日战争。从1937年到1945年,进行 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从1946年到1949年,进行第三次国内 革命战争,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是在这种革命和革命战 争背景下,红歌体现出强烈的革命战斗性,如匕首、如尖刀《 大刀进行曲》,《干一场》,《九一八》,《打回老家去 》。因此,这一时期的红歌又称为革命歌曲、革命音乐。
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独立。 许多革命歌曲如《九一八》、《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打 回老家去》、《毕业上前线》、《干一场》、《打杀汉奸》、《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等,都分别反映了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恨,对汉奸卖国贼的严厉谴责以及誓死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信心和决心。
为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军会合后的行动方向应当指向哪里?是就地发展,还是继续北上?这是关系到红军今后命运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将长征与抗日联系起来;而 张国焘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在这种形势下,陆定一写下《两大主力军会合歌》 ,歌词如下:
民主革命时期
红歌的发展
红歌的发展
1963年发表出来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产生于新中 国最困难的时期。政治上 出现了错误的决策,三年 自然灾害,也就只能依靠自 己的双手,于困境中闯出 一条自己的路来。 这首歌 诞生以后,成为当时人民 群众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的精神动力。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歌 唱祖国》(王萃词曲)、《中 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麻扶 摇词、周巍峙曲)、《歌唱 毛泽东》(托尔逊瓦依提词、 阿布里克木曲)、《草原上 升起不落的太阳(光未然词、 李群、 张文纲曲)、《全国 人民齐欢唱》等。
红歌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 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红歌发展呈现出春色诱人、风光万千的局面,在艺术上更趋成熟与完美。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往歌曲“标准化”、“单一化”的模式受到冲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个时期的红歌的内容,反映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宣传和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一是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表达了对祖国 的无比热爱。二是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红歌的发展
1991年的《爱我中华》表现出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汇聚在爱国主义下,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盛景。1997年的《公元1997》表达了对香港主权回归以,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体现爱国主义情感,海外游子之眷念情感。实现伟大复兴之憧憬情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要的历史使命。立志实现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华儿女,满怀对美好未来的幸福憧憬,豪情万丈,心潮激荡。 《走进新时代》、《好日子》、《大地飞 歌》、《走向复.兴》等歌曲抒发了对走进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憧憬,表达出全国人民共同祝一愿祖国繁荣昌 盛的美好心愿。 进入21世纪以来,红歌奏响了新的时代旋律,谱写了和谐中国的华彩乐章。代表性歌曲有:《平安 中国、 《生死不离》、《你和我、 《为祖国干杯》、《走向复兴》等等。
狭义:是特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1937共反国)时期的革命歌曲。广义: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 革命历史阶段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在国际共产主义
和 广 义 的 定 义
狭义
广义
红歌的定义
把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的革命政权称为“红色政权”,而把反革命统治称为“白色政权”。红歌实质上是指为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所创作的,宣扬革命奋斗,讴歌团结内容积极 向上,具有强烈感染性的优秀歌曲。从时间看,红歌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革 命运动开展以来。从范围看,红歌不仅包括中国革命歌曲,也包括各国优秀的革命歌 曲。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歌的内涵在不断的充实,外延在不断的拓展。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新时期,不仅革命歌曲,包括一切积极向上、催人奋进、铿锵有力的好歌, 都可以列入红歌的范畴。
红歌的定义
红歌的特点
目录
第一部分红 歌 的 定 义
运动史上,红色一直是各国共产党人钟情和喜爱的颜色。马克思最喜欢颜色是“红色”。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 维克党称革命军队为“红军”,把共产国际领导的工会国 际组织称为“红色工会国际”。
红歌的发展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唱什么歌、哼什么调,反映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的精神追求,反映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发展底气。史学家司马迁说过:“音乐 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 ”宋朝政治家王家石也指出:“乐者,天下 之中和。 ”有些靡靡之音之所以被人称为亡国之音,就是因为它们在传唱之中,唱 掉了人们的精神,唱掉了人们的底气。一个民族需要凝聚力,一个国家需要蓬勃向 上的精神,一个社会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红歌正好体现出这种共同的追求。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岁月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一致的,这也是红色革命歌曲为什么在今天依然有力量的原因。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红歌所表现的时代性也有所不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长期的战乱增加了人 民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这一时期的红歌大多表现劳动人民反对内战、反对民族压迫的抗日作品,如《大刀进行 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红歌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内容的健康性
鲜明的时代性
红歌的特点
红歌的创作、加工、流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革命的生产生活中自然产生的,它根植于普通百姓的劳动、斗争、生活、 娱乐之中,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同时,红歌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它非常适 合于普通百姓的传唱,老少皆宜。
红歌的发展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不少歌曲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自由、热爱和平、决 心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努力的崇高理想,如《民主建国进行曲》《 铁路工人歌》、《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这些歌曲,体现 了对新中国的憧憬,洋溢着胜利在望的欢乐感情。
这个时期红歌的内容,反映出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无比自豪、 乐观奋进的时代情绪,反映出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洋溢着翻身解放的喜悦和 主人翁的豪情。王萃的《歌唱祖国》反映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