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桐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桐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作者:马文志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千年桐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根据千年桐的生长特性,对其栽植采用合理高效的处理方法,并对苗木加以适当的截干,促进其分枝,该实验介绍了相关栽培技术要点,对千年桐生长栽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千年桐;栽植;发育;存活率
千年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原产我国北热带至中亚热带南部,主产区为广西、广东、福建,以及江西南部、湖南南部、浙江南部等地,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收益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经济树种,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随着当下能源紧缺的社会背景,千年桐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最佳树种之一,其栽培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对千年桐进行栽培试验研究,以提高其栽培技术。
一、试验地概况与方法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极端低温-3.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极端高温39.6℃;年平均降雨量1151~1268mm,雨季集中在5~9月,空气相对湿度79%,年无霜期346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对发展林业生产极为有利。
试验地为采伐迹地,面积为16.7hm2,海拔为320~473m,坡向为西南,坡度为20~25°,土壤为赤红壤,土层厚度为90cm,腐殖质层厚为5cm,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
2. 试验方法
造林初植密度为330株/hm2。
采用块状整地,沿等高线水平挖穴,上、下行穴位呈“品”字型排列,穴规格为穴面60cm×60cm、穴深40cm、穴底40cm×40cm。
回表土至穴1/2时施钙镁磷肥500g/穴,并与底土拌匀。
2011年4月底栽植,采用一年生嫁接苗,平均苗高为34cm。
千年桐造林后易发病枯死,造林成活率低。
为此,栽植前,对根系进行蘸根处理试验。
采用拉丁方设计,设3个试验处理,分别为:灭菌剂+5%钙镁磷黄泥浆蘸根系(A);灭虫剂+5%钙镁磷黄泥浆蘸根系(B);以5%钙镁磷黄泥浆蘸根系作对照(CK);3次重复,每个试验处理小区面积0.067hm2。
在每个试验处理小区内选择1株具代表性的油桐,调查其萌动发叶、生长和落叶情况。
2011年12月调查每个试验处理小区的造林成活率。
同时,调查其自然分枝情况和对光线的反应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1.油桐树年生长发育过程
据2011年试验调查,千年桐高生长情况见表1及图1,千年桐在试验区4月初(平均气温19℃)顶芽开始萌动,4月中旬(平均气温21℃)开始发叶,6月至7月中旬(平均气温26~28℃)高生长速度最快(1.12cm/d),7月下旬(平均气温29℃)生长速度变缓
(0.29cm/d),8月(平均气温27℃)生长速度又加快(0.88cm/d),9月(平均气温26℃)生长速度又变缓(0.14cm/d),10月上旬(平均气温23℃)基本停止生长,12月中旬(平均气温13℃)基本落叶。
从以上试验调查可以看出,千年桐在试验区一年生长时间仅为5个月(150d左右),造林当年高度年生长量为82.9cm,高度月生长量为16.6cm,一年高度生长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生长量比第2个高峰期生长量增加27.3%,2个高峰期间隔时间较短(约15d)。
表1 各处理千年桐平均高生长情况
图1千年桐各处理高度年生长过程
2. 千年桐造林成活率
据试验调查,千年桐造林成活率见表2,千年桐雨季造林栽植时根系未蘸药液(CK)的造林成活率为51.4%,处理A(灭菌剂)的造林成活率为89.1%,处理B(灭虫剂)的造林成活率为87.9%。
处理A造林成活率比CK增加37.7个百分点,处理B造林成活率比CK增加36.5个百分点,处理A造林成活率与处理B相当。
各处理方差分析见表3,各处理互比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4。
表2 千年桐各处理造林成活率
表3 方差分析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
下同。
表4 各处理平均数互比差异
经表3方差分析和表4互比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处理A造林成活率与CK相比,处理B 造林成活率与CK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处理A造林成活率与处理B造林率成活相比差异不显著。
3.千年桐自然分枝情况
了解千年桐自然分枝情况,对指导科学修剪、培育良好冠形、提高结实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试验调查,千年桐造林当年开始分枝,造林当年自然分枝率为64%,自然分枝的千年桐每株分叉1~3个枝条,分枝处离地面高度为11~35cm,平均分枝高度为23cm。
4. 油桐树对光照的反应
了解千年桐对光照的反应情况,对科学选地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据试验调查,在试验地边缘,千年桐侧面受其他树种树冠稍微遮挡,其树干均表现明显趋光斜向生长,对光线反应极其敏感,是极喜光强阳性树种。
三、试验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千年桐可在试验区生长,在-2~-1℃气温条件下未受冻害。
千年桐在试验区萌动发叶较迟(4月中旬开始发叶),高度年生长有2个高峰期,即6月至7月中旬和8月,第1个高峰期生长量比第2个高峰期生长量增加27.3%,2个高峰期间隔时间较短(约
15d),造林当年高度年生长量为82.9cm,高度月生长量为16.6cm,10月上旬基本停止生长,12月中旬基本落叶,生长时间较短(仅为5个月)。
因此,千年桐在试验区造林季节应选择春季3月底顶芽未萌动前为宜,幼林抚育和追肥时间以高度生长第1个高峰期前(5月底)为宜,每年幼林抚育和追肥1次为宜。
千年桐根系属肉质根,雨季栽植易感染病害枯死,造林成活低(51.4%)。
因此,千年桐栽植时必须进行根系蘸农药处理。
采用灭菌剂或灭虫剂+5%钙镁磷黄泥浆蘸根系处理,造林成活率可达87.9%~89.1%,比对照增加36.5~37.7个百分点,采用灭菌剂处理与采用灭虫剂处理的造林成活率相当。
千年桐造林当年自然分枝率较低(64%),每株分叉1~3枝,分枝高度较低(23cm)。
由于千年桐具有一定的自然分枝能力,且分枝高度较低,因此不必太早进行截干促进分枝,应在造林当年落叶后或翌年萌动前对未分枝的苗木进行截干,促进分枝,以节省用工,利于培育良好冠形。
油桐树对光照反应极其敏感,属极喜光树种。
因此,营造千年桐应选择光照充足的阳坡,而且每年幼林抚育除草要及时,防止杂灌草遮挡苗木而影响生长。
千年桐根系属肉质根,雨季造林根系未蘸农药处理,容易发病枯死,造林成活率低,枯死原因和致病病原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千年桐落叶后的干旱冬季(12月下旬至翌年1月)栽植是否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待进一步试验。
四、结语
总之,对于千年桐的栽植培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季节、地质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分析研究,使用不同的植物栽植方案,对其生长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最有利于油桐生长的栽培方案,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其种植生长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保民.大树移植养护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
[2] 赵艳格、周海涛、张新军.在园林中应用大树移植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