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2011年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遵循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突出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思维视野较广、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有自觉跟踪学术前沿动向研究的敏锐力,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理论宣传和党政实际工作方面的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2、深入而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并能够依据这些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党政实际工作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较高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思政教学论)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

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公共课程(含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6-8学分;专业主干课6-9学分,选修课12—35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

要求第1—3个学期修满学分,4—6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
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表
五、教学实践
在三年学习中,学生需在第四学期进行四周的教学实习,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讲解一个到两个单元本科生教学中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个学分。

六、学位论文
1.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
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2.学位论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开题报告会和答辩报告会;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起点和先进研究方法;论文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且符合学术规范。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对研究生的培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八、考核
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2001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科学地阐述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教育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教育通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基本课程,它主要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作为研究对象。

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既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同时又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课程编号:002002 课程名称:教学论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

通过教学论的教学,要使硕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学规律,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教学论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意义及其任务,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教学规律;
(四)教学原则;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六)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
(七)课程内容;
(八)当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向与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L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002003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理解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并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及运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

教学内容:
1.教育心理学概论
2.教育与心理发展
3.学习概论
4.认知领域的学习
5.动作技能和性格、品德的学习
6.影响学习的内部外部因素
7.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陈琦等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18000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并结合理论研究中的最前言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较深的理论层次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征,使学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基本原则,为今后从事其他方面研究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文化;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陈中立主编:《反映论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吴易风等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扬耕、陈志良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何秉孟主编:《劳动价值理论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李秀潭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180004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课学期:2
教学要求:
引导研究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着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方法的科学运用和创新,使他们奠定起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作好实际工作的基础。

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心理咨询方法、调节
评估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政司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邱伟光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黄震先主编:《思想工作方法论》,王玄武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张志刚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9年版。

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2000年版。

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18090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要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主要讲述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渊源,及其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与教育,社会、社会关系与教育,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综合技术教育,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分子和教师,无产阶级教育权及其对教育的根本改革、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教育科学研究等问题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教育民主”,到“教育开放”,再到“教育创新”,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有各自鲜明时代的教育主题,而且分别产生了“新民主主义”、“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策略;同时将介绍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以及马恩列斯教育思想在苏联的运用;介绍了当代西方教育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张健主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

2 .孙来斌著:《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o
课程编号:180302 总课时:36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
教学要求:
引导研究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当代的发
展,着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作好实际工作的基础。

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评估。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L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政司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 .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 .邱伟光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9年版。

7 .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2000年版。

8 .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开课学期:3
教学要求:
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辅导活动,让研究生掌握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内涵、基本知识与主要研究思路,并在其中的某一侧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新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学分:2 开课学期:2
课程编号:180308
课程名称: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载体,为进一步深造及开展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教学内容:
学科多元化(利用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体现代化、互联网信息传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全球化(全球化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个性化、社会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才具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现代化(现代化队伍的基本素质、队伍专家化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网络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L张豪锋主编:《网络与学校德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郑永廷主编,《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教出版社2000年;
4.梁桂麟:《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人民出版社,200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