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酸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
2020(6)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Indication Error of pH (acidity) Meter
10.16629/ki.1674-2796.2020.06.003
[收稿日期] 2020-09-07
[作者简介]赵旭(1977—),女 ,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从事能源供热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pH(酸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赵旭1,李哲2
( 1、青岛能源开源热电有限公司,青岛 266000
2、中认尚动(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
摘要:依据J J G 119-2018实验室p H(酸度)计检定规程以及J J 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相关标准,分析介绍p H(酸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关键词:pH(酸度)计;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直接比较法;标准溶液测量法中图分类号:TM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796(2020)06-0009-03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Indication
Error of pH (acidity) Meter
Zhao Xu 1, Li Zhe 2
( 1. Qingdao Energy Kaiyua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Qingdao 2660002. CQC Standard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200233 )
Abstract: According to JJG 119-2018 Laboratory pH (acidity) meter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JJF 1059.1-2012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and relevant standards, the uncertainty evaluation method of pH (acidity) meter indication error in measurement result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Keywords: pH (acidity) meter ;Uncertainty of indication error ;Direct comparison ;Standard solution measurement
0 引言
实验室pH(酸度)计是一种电化学分析仪器,用于测量水溶液的pH 值,pH(酸度)计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对其展开定期校准极为必要。

此时,需要应用pH(酸度)计检定装置以及pH 标准溶液,结合校准结果对pH (酸度)计实施维护。

同时,还需要根据校准结果进行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以确保校准的科学性。

1 评定方法
1.1 电计示值
1)测试方法
pH(酸度)计电计的示值误差测量采用直接比较法进行。

即用被校pH(酸度)计的读数平均值与pH(酸度)计检定装置的pH 设定值差,以确定被校pH(酸度)计测试仪的示值误差。

本次使用的pH(酸度)计检定仪校准范围为0pH ~14pH,其最大允许误差为±0.0005pH。

被校对象为0.1级pH (酸度)计。

2)标准不确定度来源
pH(酸度)计电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检定装置引入的不确
—2020(6)
10.16629/ki.1674-2796.2020.06.003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Indication Error of pH (acidity) Meter
定度分量(B类);被校pH(酸度)计重复测量所形成的不确定度分量(A类)。

3)计算灵敏系数
数学模型:ΔpH
示=pH

-pH

灵敏系数:C1
==1C
2
=-1
4)计算不同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上述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依照顺序分别设定
为u(X
1)、u(X
2
)。

——pH(酸度)计检定装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X
1
)评定(B类)
由于pH(酸度)计检定装置的pH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0.0005pH,则半宽度为0.0005pH,在区间0pH~14pH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

其计算公式如下

——被校pH(酸度)计重复测量引入的
标准不确定度u(X
2
)评定(A类)
u(X2)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被校pH(酸度)计读数的不重复性,可通过连续测量被校pH(酸度)计示值得到测量值,采用A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对被测pH(酸度)计在7.0000pH设定点上连续测量10次,每次测量需重新调整被校pH(酸度)计,测试所得数据见表1。

表1 10次测量值实验结果
序号示值/pH
17.01
27.02
37.03
47.02
57.02
67.02
77.03
87.02
97.03
107.02
7pH:
单次实验标准差:
u(X2)=0.006 pH
5)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
输入量u(X
1
)与u(X
2
)彼此独立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6)标准不确定度的拓展
扩展因子为2,计算可得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01pH。

2 仪器示值
1)测试方法
pH(酸度)计仪器的示值误差测量采用标准溶液测量法进行。

即用一种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后,测量另一种标准溶液的pH值,将测量值与标准溶液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即可得出仪器示值误差。

本次使用的pH(酸度)计标准溶液为6.88pH,U=0.01pH(k=3)。

被校对象为0.1级pH(酸度)计。

2)标准不确定度来源
pH(酸度)计仪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pH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B类);被校pH(酸度)计重复测量所形成的不确定度分量(A类)。

3)计算灵敏系数
数学模型:ΔpH
仪示
=pH
仪示
-pH

灵敏系数:C1
==1
C
2
==-1
4)计算不同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上述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依照顺序分别设定
为u(X
3
)、u(X
4
)。

——pH标准溶液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X3)评定(B类)
pH标准溶液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由标准
溶液的不确定度u
1
(X
3
)以及环境温度影响u
1
—10
— 11 —
2020(6)
10.16629/ki.1674-2796.2020.06.003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Indication Error of pH (acidity) Meter
(X 3)引起。

该标准溶液经校准确认符合说明书的技术指标要求,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pH,k =3。

则不确定度u 1(X 3)=0.003pH。

标准溶液温度按Nenst 方程进行温度补偿。

式中 E —电极电位差
 T —校准时标准溶液的热力学温度 A —常数
温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为:
式中 u (T )为校准时标准溶液热力学温度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
当T =293.15K(20℃),pH T =6.88,温度校准误差在±0.4℃范围内,则



——被校pH(酸度)计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X 4)评定(A 类)
u (X 4)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被校仪器读数的不重复性,可通过连续测量被校仪器示值得到测量例,采用A 类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对被测对象在6.88pH(20℃)标准溶液下连续测量10次,每次测量需重新调整被校测试仪,测试所得数据见表2。

表2 10次测量值实验结果序号
示值/pH 1 6.852 6.853 6.864 6.835 6.856 6.847 6.858 6.869 6.8610
6.85
6.88pH :
单次实验标准差:
则u(X 4)=0.0094pH 5)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
输入量u (X 3)与u (X 4)彼此独立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6)标准不确定度的拓展
扩展因子为2,计算可得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02pH。

3 结语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pH 酸度计不确定评定的方法,旨在减少检验精度误差对实验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为实验室出具检验结果提供重要保障。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表现,也是提高实验室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V 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laboratory pH (acidity) Meter JJG 119-2018.[2] Evalu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JJF 1059.1-2012.[3] 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实验室pH(酸度)计检定规程.JJG 119-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4] 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