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经济数据及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经济概况
主要趋势和展望
根据世界经济与发展组织数据,意大利GDP(PPP法统计)居世界第六位。

人均收入比美国低35.7%,但在欧盟里处于中游水平。

意大利国际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国际贸易十分繁荣。

因此,意大利可以称得上开放的经济体:意大利国际贸易额在 7大工业国总额中占8.9%,比GDP所占的比率高得多。

在过去50年里,由于意大利的经商传统和自由贸易政策,意大利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50-1963年间,意大利GDP平均年增长5.9%,1961 高峰年增长8.3%。

着名的"意大利经济奇迹"发生在1958-1963年。

这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创下最快记录,年均达10%。

国家的失业率最低,投资占GDP的比重很高:例如,1963年该比率高达27%。

1963年后,经济增长平缓,由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经济出现下滑。

在70年代,石油危机对意大利的经济打击尤为沉重,因为意大利十分依赖外国能源供应。

高通涨率时代随之降临,到了80年代,意大利产业进入重组时期,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变化。

90年代的经济政策是解决以前财政年度积累下来的财政收支失衡问题。

重点是私有领域,以促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大量原有条例被颁令取消,推行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银行私有化计划。

这以建立有效财政政策的、稳定币值、低利息率为目的的正确举措,使意大利于1999年1月1日加入欧洲货币联盟(EMU)和成为欧元缔造国之一。

从那时起到2001年底,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承认欧元作为他们交易的合法货币单位。

欧元货币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

趋势和政策
意大利财政和货币体系状况在过去20年里一直处于恶化中,从上世纪90年代起,意大
利决策者把稳定和巩固财政和货币体系作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效果是很显着的,使得该国在1999年1月成功加入欧洲货币联盟(EMU),并成为欧元缔造国。

1990年,意大利的预算赤字占GDP的11.1%,到了1996年,下降到7.1%。

后面几年里,政府采取紧的财政政策,使得预算赤字进一步下降到 2.7%,低于3%这个马斯特里赫条约所规定成为欧元缔造国的最高标准。

200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5%。

从1991年起,主要盈余开始增加。

抑制通货膨胀也取得了卓着成效:1997-1999年间,消费价格指数从未超过2%。

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则为2.6%。

成功抑制通货膨胀、低预算赤字、成功加入欧洲货币联盟,决定了长期利率水平的大幅降低,使其与欧洲其大国家持平。

过去10年里,意大利政府改变了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

从1993年起,财政收支一直出现盈余。

意大利的净负债余额也在1992年占GDP的10.8%,而在1999年意大利已变成债权国。

上世纪90年代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导致生产领域短期活力下降,GDP增长缓慢,并且,近期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削弱了意大利1998-1999年度经济增长力度。

然而,在2000年,意大利与欧洲其他国家一道,重新迈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轨道。

国际贸易
2000年,意大利进口额比上一年增加23.6%,出口额则增加16.4%。

由于欧元兑美元走软,使得意大利去年出口增加较快。

欧元区的稳定使得意大利与欧元区成员国贸易增加。

2000年底到2001年初,意大利对欧盟的出口比非欧洲地区增长要快。

总体上,进口增长快于出口,2000年贸易盈余为 13亿美元(占GDP的0.1%),比1999年的149亿美元减少了90%(占GDP的1.3%)。

美国和欧元区经济放缓,预期将影响意大利的出口。

考虑到GDP 增长更慢,净出口将比GDP增长快,使得意大利贸易盈余顺差。

意大利贸易今年贸易盈余将比预期高出一个百分比。

2000年意大利外汇储备减少到 403亿美元,比1999年408亿
美元略下降。

意大利的通货膨胀处于欧盟规定的严格范围内。

1992和1993年签发的工资调整协议,使工资上浮压力与通涨率持平,该协议于1998年重新签定,有效期至2002年。

除工资议定条款外,新的协议框架还削减部分雇佣成本,还包括投资激励措施和工人培训等。

2001年通涨率估计将稳定在2.5%左右,比计划中的2.3%略低。

工业
二战后,意大利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工业总量在世界位居第六。

意大利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她是7大工业国集团成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

意大利私有经济部分的显着特征是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数个大型的着名企业,如飞亚特和比瑞利等。

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和市场集中在意大利北部,这使得意大利南北收入差距很大,成为意大利最头痛的社会经济问题。

过去,政府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很多大型的工业和金融公司。

从1994年进行的私有制和相关改革,使得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

意大利自然资源并不丰富,铁、煤、石油的储存量都不大。

天然气主要储存在波河谷和亚德里亚海沿岸。

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和80%的能源依赖进口。

意大利的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十分发达,主要由中小企业来完成。

意大利的主要工业是精确机械、工业机械和设备、初加工和深加工金属,运输设备、机动车、化工、制药、电力和电子设备、时装、面料、皮夹、珠宝、鞋类。

农业
意大利大部分国土被山地和丘陵覆盖,国土面积大约3000万公顷,只有23%的土地是
低地,在南部低地的比重仅占18%,而中部更低,只有9%。

过去几年的城市化进程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农业产值在意大利新增产值中占2.5%,约570亿里拉,从业人员近200万。

意大利南北部农业有鲜明的区别。

北部(包括艾米利亚-罗马涅、伦巴第、利古利亚、皮挨蒙特、威尼托、特兰提诺-阿尔托·阿迪杰、瓦莱·达奥斯塔)呈专业化生产趋势,主要出产谷类、牛奶、芝士、水果、蔬菜、甜菜、花、葡萄酒、经济作物、肉类产品。

中部(包括马而凯、阿布鲁佐、拉齐奥、托斯卡那)出产的产品混合了南北特点,包括谷类、葡萄酒、橄榄和橄榄油、家畜制品(牛、样、猪)、水果、蔬菜、花、经济作物(向日葵、土豆、大豆)。

南部(包括坎帕尼亚、莫利泽、阿普里亚、巴西利卡塔、卡拉布里亚、西西里、撒丁岛)有大型的农场出产谷类、牛、羊等,更多的农场种植橄榄树、葡萄、果树、柠檬、花、水果。

服务业
服务业是意大利的一个支柱产业,意大利1/4的就业人口从事服务业,服务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1/3。

服务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医院、商店、通信、交通、旅游等领域。

就商业而言,北部有大型的商场(超级市场和多层的商场),管理规范;而南部主要是一些零售商店,经营者一般是以前的农业工人,较缺乏企业家魄力。

银行、保险、金融业发展得比较成熟,区域分布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同造成的(例如在西西里有大量的银行,比皮埃蒙特多得多),单一般说来,这些服务主要集中在商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伦巴第、皮埃蒙特、威尼托、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坎纳。

通信网络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很快。

道路交通也有了明显改善,尽管还未能满足货车运输的需要。

由于海陆运输未能有效结合,港口设施未能充分利用(尽管意大利商业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之一)。

国内航空与国际航空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由于意大利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艺术和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民风,成为世界上吸引游客最多的国家之一。

旅游业主要由宾馆业务量和其他一些因素衡量:海外游客占了1/3过去几年里,大约2000万外国游客到过意大利。

从经济角度看,外国游客的消费,为旅游业带来的盈余达100-120亿里拉。

发展最快的主要领域
由于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和欧洲市场需求的扩大,预期意大利公司的投资将会增加。

另外,意大利公司正在不断自我完善,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欧洲市场。

完全开放的意大利电信市场,尤其是互联网业务,创造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根据欧盟要求逐步开放和私有化的能源领域,同样使得该领域对设备和服务的需求扩大。

同时,无论意大利的公共服务领域还是私有领域,都在寻求有效途径提高效率和削减成本,包括利用外部信息平台服务、培训、和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政府在意大利经济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上世纪90年代初,意大利政府控制了全国1/3工业,和几乎2/3银行业。

如今在很多领域,政府的角色正在弱化,但意大利供电集团(ENEL)和意大利石油化工集团(ENI)这两个公共设施部门除外,同时,政府在电信业也拥有很大股份。

2001年3月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报告《意大利体制改革》提到"90年代,意大利进行了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成员国中最大型的私有化改革?quot;
国际收支状况
意大利从1993到1999连续出现盈余。

2000年,在连续7年盈余后首度出现赤字56亿美元,而1999年盈余是82亿美元。

多年的盈余使意大利在1999年成为净债权国,对外债
权占GDP的4.8%,2000年的比重捎下滑至4%。

2000年吸引投资和对外投资比1999年略下降,净对外投资为240亿美元。

这反映意大利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增加了海外资产的比重。

2000年吸引直接投资净额为10亿美元。

基础设施现状
为了在10年内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现政府向议会提交了一份法案,包括去除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官僚主义障碍的措施。

铁路--意大利铁路集团,一家政府机构,负责铁路营运。

铁路运输快捷又经济,半数以上的火车是电气化火车。

高速公路--意大利高速公路网络总长约197,000里,包括3000公里超级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网覆盖了所有主要产业中心,与北欧相连。

货车运输业务主要由获得政府许可的私营公司承担。

空运--意大利航空公司(一家国有公司)是意大利最主要的航空公司,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该司正准备完全私有化。

其他航空公司包括LAUDA航空公司、 ITAVIA航空公司、欧洲航空公司、地中海航空公司。

意大利有完善的机场网络,包括19个国际机场、17个国内机场、59个军用机场。

海运--意大利有六个主要海港:热那亚、里窝那、那不勒斯、巴勒莫、特里斯特、威尼斯。

另外还有35个小型港口,只要是沿岸运输。

产业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北部的中小企业)在生产、出口、创造就业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产业区"的划分大大促进了这些企业发展。

产业区发挥了大量小企业在同一地区从事同一行业不同分工的整体优势。

一直以来,企业之间的合作(通常工会之间的合作)使合作各方在信息获得、集体采购、市场开拓上均获益。

产业区通过法律形式规范企业之间
的合作计划、为项目获得国家或地方融资、建立服务合同。

例如,利用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公共和私有资源,是产业区的成功的保证,并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电子商务
意大利互联网业务起步教晚,但从1999年起,意大利的互联网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互联网商业和家庭用户激增,截止至2000年底,意大利估计有1200万互联网用户,估计到了2003年,人数达到2900万。

电子商务已进入广泛应用,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贸易机构一致认为,在将来一两年内,电子商务将会飞速发展。

估计意大利电子商务成交额在1999年约超过 11亿美元,2000年月43亿美元。

预期2001年将达到80亿美元,2003年将超过500亿美元。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到2003年,网上购物者人数将从1999年的960,000增至980万。

在意大利,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预期是:1)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2)认可电子商务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更好途径;3)完善对网上购物者保护的立法;4)政府出台认可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的相关法律;5)意大利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达成《电子商务交易协议》;6)意大利政府颁发计划促进新经济的发展、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得到认可;7)贸易促进机构、主要组织、当地政府促进电子商务的创新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8)作为移动电话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充分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电子商务(截止到2000年底,意大利开通的移动电话超过4200 万台,3500万用户)
意大利政府最近出台了一个计划促进新信息通信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根据计划,2000年政府拨款6.5亿美元促进新信息通信技术在私营企业和学校中的应用,拨款1.65亿美元促进电子商务和新技术在纺织、服装、制鞋行业中的应用。

贸易促进机构、主要组
织、各地政府也积极地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B2B 和B2C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促进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很多意大利企业建立网站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产品信息、提供指引,但这些功能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

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的变革,要求买卖双方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联系。

为了满足这个需要,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大量投资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实行网上销售和网上购物。

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999年约9.7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40亿美元。

预计2001年将达70亿美元,2003年将达385亿美元。

正如其他国家一样,电子商务对意大利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在B2B电子商务中最活跃的是电信公司、金融公司、和生产企业。

事实上,意大利所有主要的产业集团都在组建电子商务系统,预计三年后,半数以上的公司采购将通过电子商务途径实现。

互联网的免费接入、政府加大对信息通信领域的投资、2001年底所有意大利学校接入互联网、个人电脑价格下降、互联网通信费用下降,这一切使得互联网业发展十分迅猛。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是最高的,使得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扩展的互联网业务来拓展基于互联网的消费市场成为可能。

在意大利,最有前景的B2C领域是电脑和软件、出版、互联网音乐和录象、娱乐书籍、度假、旅游。

媒体和出版机构正增设IT终端促进B2C的发展。

欧盟自由贸易区成员资格
自从欧盟1958年成立时起,意大利一直是欧盟成员国。

其他欧盟国家包括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奥地利、芬兰、和瑞典。

还有一些国家在申请加入欧盟。

欧盟成员国间形成了统一的海关和统一的自由贸易市场。

对非欧盟进口征收统一的关税。

欧盟还实行一致的农业政策、联合运输政策,资金和货物在欧盟成员国间自由流动。

根据《欧盟统一关税优惠体系》规定,意大利向10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关税。

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几乎所有成品和半成品免关税。

每年针对此类进口实施配额限制,并且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以防止其他地区货物饶道入口。

欧盟和欧洲经济区(EEA)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使得自由贸易区除欧盟外,还包括挪威、冰岛、列支敦士敦、和瑞士。

根据协议,绝大部分工业品和经加工的农产品在这个区域内贸易免征关税。

这个协议,使19个国家间的主要工业产品交易免关税,直接影响了3.8亿人口。

对外国投资开放
总的说来,外国投资者投资意大利并没有什么障碍。

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意大利公司100%的股权。

但对外国投资也有一些限制。

政府有权阻止"影响国民经济"的、牵涉外国公司的合并;或者在外国公司祖国对意大利实行歧视性政策时,政府有权阻止牵涉该外国公司的合并。

有一些工业领域严格限制、甚至完全禁止外国投资,如飞机制造业。

其他领域对外国投资无限制。

意大利反托拉斯法律(对国内外投资者同样适用)规定政府有权审核超过一定金额的合并和产权交易。

意大利政府对外国公司实行国民待遇,一些情况除外。

例外情况包括电影业、对非欧盟企业从事银行业有附加资金要求、限制非欧盟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等。

意大利同时还限制外国投资者从事国内水上运输。

在雇佣上,只有在就业办公室确认在欧盟内找不到合适人选从事这项工作,方可聘用非欧盟海外员工。

外国对意大利的投资不多。

在欧盟15个成员国里,意大利的外国投资额位居第13,仅比希腊和葡萄牙略高。

1996-2000年,意大利的外国投资额在世界排第22位,预计2001-2005年排名将不变。

意大利去年的外国投资有所增加,但与经济规模相近的英国相比低得多。

欧盟公司可以不在意大利设立分支而提供投资服务。

其他地区的公司须征得CONSOB的批准,方可提供同类服务。

CONSOB将不允许那些歧视意大利公司的国家的企业从事该业务。

外国投资者允许投资政府出售的企业,但国防领域除外。

国资私有化途径包括私有化安排、由工人购买国有股份、由管理层购买国有股份、通过上市途径出售。

通常,政府会在每个私有化项目中,会选定一个"核心小组"持股(小组成员同意至少三年内不转让股份),或者由政府控股。

国内外投资在意大利面临相同的税收标准。

外国贸易区/自由港口
在意大利有两个自由贸易区,分别位于特里斯特和威尼斯,都位于意大利北部。

在这些地区,只要所购买外国物品用于生产加工复出口,全部免征关税。

自由贸易区法律允许任何外国公司根据其祖国的劳工规定和社保制度雇用其本国工人。

自由贸易区特殊政策包括:
- 货物离开自由贸易区进入欧盟国家可延迟180天缴纳关税;
- 货物可在自由贸易区内改变形状而不受海关条例限制;
- 从第三国进口货物免征关税。

劳动力
根据2001年4月政府最新统计显示,意大利失业率为9.6%,比1月份10.1%下降,达到了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传统的区域差别仍然存在,南部失业率达19.4%,中部7.2%,北部4.1%。

由于北部劳动力缺乏,只能雇用生手或半生手移民工人,使得雇用成本上升。

就业人口从2000年4月的20,930,000上升至2001年的21,373,000,增加了443,000人。

超过1/4是临时聘用(9.5%)或兼职(9.6%),主要在服务业。

北部由于工业和服务业较发达,那里有大量熟练技术工人。

在北部部分地区,缺乏工程、护理、信息技术、销售、和熟练手工操作人员。

南部农业和地下经济分布较广,有大量的
生手劳工和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一般不愿意离家外出工作。

移民工人一般从事季节性的收割、建筑、护理工作,以及其他低工资、不需要技能的工作、对意大利人没有吸引力的工作。

意大利的劳动力市场有较大的灵活性。

根据1997、1998、1999年修改条例规定,鼓励为降低社会保险成本和工资成本而雇用兼职工人。

政府职业介绍所增加了辐射性、鼓励私人企业从事职业中介服务。

这一切为扩大招聘临时工人成为可能,尽管意大利在这方面比很多其他国家的经验浅。

工人工资成本大约占管理层雇用成本的一半,非直接工资支出和社保支出大约占雇用成本的45%,这些对经营者造成的压力较大。

高效的资本市场和投资组合
意大利金融资产可在境内金融市场自由流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贷款。

外国人在该领域的参与不受限制。

意大利股票市场融资与其他7大工业国有所不同。

股票市场1999和2000年度十分活跃,市场的管理十分高效和现代化。

意大利政府国债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债市场之一,该市场建立了先进、高效的电子化交易系统。

外汇金融政策
为了与欧盟政策保持一致,意大利没有外汇管制。

没有制定特殊外汇汇率,各种货币可自由兑换。

允许外资和收入从国外自由流入,也允许自由流出。

意大利人可自由从事国外金融业务,包括直接投资、买卖外国股票、住房贷款等。

以前不允许携带价值超过2000万里拉(12500美元)的有价证券进出国境,现在该规定已取消。

居民可自由携带外汇和里拉出入国境。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处理每笔超过2000万里拉的外汇交易时,必须向意大利银行外汇办公室申报。

主要外国投资者
2000年,意大利直接利用外资总额从1999年的73亿美元(GDP的0.6%),增至127亿美元(占GDP的1.2%),但增速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还是较慢。

意大利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1999年的44亿美元(GDP的0.4%),增至100亿美元(占GDP的0.9%)。

服务业吸引的外资最多,从1999年的50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69亿美元;其中,对银行和保险业的投资最为集中。

2000年外资对工业的投资增至5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机械领域。

意大利银行预测,截止至2000年底,外国人通过股票市场对意大利的直接投资达1093亿美元(占GDP的10.2),其中,美国的投资达149亿美元,占所有外国投资的13.6%。

意大利通过股票市场对外直接投资达1594亿美元(占GDP的14.8%),其中意大利对美国的投资达177亿美元,占所有对外投资的11.1%。

银行数据显示,瑞士通过股票市场对意大利的直接投资额最大(占总额的14.6%),其次是美国。

欧盟国家占总额的62.6%。

虽然日本对意大利是净投资国,无论日本对意大利投资还是意大利对日本投资的数额都不大,分别占总额的1.8%和0.9%。

除瑞典外,意大利是其他欧盟国家的净投资国。

在非欧盟国家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获得的意大利投资最多。

意大利企业进军中国市场
意大利一直是中国良好的贸易伙伴。

从1991年起,意大利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取得显着进展,已经成为中国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在世界上的第十大贸易伙伴;按照中国官方统计,1996年意中贸易顺差为50.8亿美元;在意中贸易中,机械产品和纺织品居领先位;意大利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仪表机械大类,占向中国出口总额的65%,约为21亿美元,其中纺织机械、陶瓷机械、塑料机械和金属加工机械最为突出;另外意大利
的服装产品中在中国市场进口占有份额高,达到40%,意大利皮革制品在香港的销售额也有大幅度增加,中国对意出口的产品首先是纺织品,特别是丝制品,也出口一些电器、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

意大利的许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跃跃欲试,有些已经得了到可喜成果。

其中包括菲亚物持公司、法塔(FATA)集团、piaggio公司、Alenia公司、M0ntedison集团等等,现在已有22家合资企业,主要进行淀粉和药品方面中间产品的生产,该企业还在与中方伙伴不断洽谈新的合作项目。

以“六腿狗”为标志的埃尼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已立足30多年了,其子公司Agip在南海和广东沿海勘探和开采石油,日产12万桶,1996年它还与中国石油业最大的国有公司CNOOC合作,创办了合资企业“(Chinagip)”这大概算得上西方石油业与中国签订的最大的合作协议了;Agip与中方还有着多方面的合作,如沙漠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及石油产品销售等。

埃尼另一子公司SnamProgetti签署了40多项向中国提供技术、工程服务和原材料的合同,其中涉及氮肥铺设方面也收获颇丰,意大利在欧洲颇有影响的家具和窗帘业企业Ommnimo在广州建立了一家合资生产企业,其产品现已出口美国市场;意大利的食品加工机械引进中国,为了不失意大利“比萨”饼原有特色,其烤箱生产厂商已向中国出口其产品,并且积极为中国培训“比萨”饼人才;着名内衣精品制造商“Bolognese”集团也看好中国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腰包,准备来华开设专卖店,出售“LaPerla”时装内衣。

为了加强意大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意大利采取了多方面优惠的措施,“意大利工业协会”和“世界企业协会”除代表意大利企业参加“今日意大利”展览外,还专门带来了一个由20多家来自农业、食品、机械、制鞋和珠宝业的中小企业组成的代表团,以帮助他们与中方取得联系。

中意两国相隔遥远,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文化差异甚大,这为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困难,而意大利外贸协会(ICE)正是帮助企业克服这些困难,获得有用信息的服务机构,它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