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仓防堵改造优化实施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仓防堵改造优化实施探讨
摘要:电煤价格攀升,燃煤品质下降,各电厂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掺烧劣质洗
中煤及煤泥,造成锅炉燃煤严重偏离设计值,输煤系统负担加重,煤仓堵煤事件
频发,锅炉磨煤机由于断煤事件,发生助燃油量增加,严重影响了电厂安全生产。

本文分析该电厂在原煤仓使用空气炮及清堵机设备后仍然发生断煤,在分析该厂
堵煤机理后进行现场设备异动处理,基本解决电厂掺烧煤泥造成的堵煤事件,节
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煤仓;堵煤;掺烧;煤泥;异动
一、前言
由于煤炭市场的变化,电煤煤质严重偏离设计煤种,原煤仓堵煤事件频发,
尤其国家进行煤炭去产能及环保事件影响。

由于煤仓发生严重堵煤事件,为稳定
锅炉燃烧稳定,采取限制负荷或燃烧不稳定时大量投油助燃。

由于煤仓原煤水份大,使用清堵机及空气炮依然发生断煤事件。

由于上述这些方法均属于被动式清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堵煤问题。

电厂为降低生产成本掺烧煤泥及洗中煤,使堵
煤问题愈发突出,安全稳定生产不断受到困扰,需要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堵办
法成为第一要务。

根据煤仓物料流动原理,料仓靠近中心处流动最快,远离中心处由于仓壁的
沿程阻力作用流动较慢,由于煤仓下部一般为椎体,沿煤流通流方向截面逐渐变小,挤压力变大,煤粒与仓壁,煤粒之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大,但煤流沿壁面流
动重力未改变,故随着煤流的运动,锥形煤斗的等效流动动力越来越差,由于原
煤水份大,灰份多,细面多团聚效果更强,结拱堵塞的几率更大。

根据现场统计,堵煤一般发生在给煤机口2~3米部位。

一般情况下,上部堵煤是由于下部堵塞
造成,因为下部堵塞后,整个仓体内的煤流状态发生改变,煤流逐渐转变为管状
中心流,仓体容积变小堵塞更加严重。

二、热电厂概况
1、系统概述
电厂装机容量2*330MW机组,每台炉配置5台耐压称重式给煤机,给煤机
配置断煤信号,堵煤报警等。

该厂煤斗设计为双曲线煤斗,煤斗上方配置4台空
气炮,在发生断煤时运行人员投入空气炮后,前期有效果但后期由于空气炮炮口
处高速压缩空气作用形成鼠洞,造成空气炮成哑炮失效,过多使用空气炮使煤泥
内空隙率减少水份析出助力形成团聚起拱,过多使用空气炮造成煤流空隙率减少,阻碍煤流下行使疏通工作更加困难。

空气炮下部配备1台旋转清堵机,清堵机共配置三只绞刀,运行中绞刀运行300°左右,基本不存在死区。

旋转清堵机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速比减速机通过齿轮
传动,驱动回转锥仓绕煤仓中心线转动,与仓内安装的防堵组件共同构成一个特
殊的防堵清堵体系。

当煤仓下部发生堵塞时,回转锥仓开始转动,物料和仓壁发
生相对运动,此时物料在仓壁内侧无法与仓壁形成稳定的拱,发生堵塞的基础被
瓦解,拱坍塌堵塞消除,进而保证整个物料仓物料呈整体流动,理论上能解决原
煤仓堵煤问题,但对于该厂煤仓状况效果极差。

2、改前状况
电厂掺烧煤泥后5台给煤机频繁发生断煤,投入空气炮和清堵机仍不能满足
安全生产需要,采取24小时人员值守就地敲打疏通及定期清仓的办法控制堵煤
次数,上述方法均不能从根本解决堵煤事件。

由于该厂属于调峰机组,机组负荷
变化大,造成大量助燃油和考核电量。

此外,频繁断煤运行人员操作难度增大,
检修人员劳动强度增加,机组的安全生产无法保证。

3、堵煤原因
该厂设计时煤仓采用双曲线煤斗,由于断煤多次清仓检查发现煤仓无明显棚
煤点,实践证明清堵机及清堵机以上煤仓部位不存在棚煤点。

(1)给煤机入口煤流整形器堵煤,检查发现给煤机入口方法兰处被煤泥堵涩逐渐堆积形成堵煤。

整个煤仓的堆煤重量为420吨左右,由于煤斗结构等截面收
缩率的原因,越往下走煤泥整体受力越集中,靠近皮带喉口处作用力最大,煤泥
由于压强挤压原因形成煤泥硬块挂壁,逐渐形成管装流最后形成起拱断煤。

(2)给煤机电动门内径630毫米,下部为750×650毫米的方形管渐缩为直径630毫米的圆管,此处渐缩34厘米方形凹槽内煤在竖直方向膨胀,水平方向压缩,压力呈被动塑性状态,随着落煤口尺寸减小,压力越来越大,煤颗粒之间,及煤
与内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在燃煤中煤泥含量超过20%水份超过12%以上,煤颗
粒之间极易发生团聚现象,特征尺寸将显著增大,煤粒挂壁集中,会有大量湿煤
粘接在轨道、边槽、凹槽内,造成粘壁、搭桥、结拱。

该厂煤闸板下部34厘米
凹槽是最易沾煤点,由于清堵机作用下煤较快,皮带运行带走煤量远小于煤流下
落速度,造成顺延皮带方向下煤不畅湿煤粘接挂壁起拱,空气炮频繁冲击湿煤泥,造成煤泥内空隙率减少水份析出助力形成团聚挂壁,大块煤泥塌陷堵塞落煤管中
心通道造成堵煤。

综合分析该厂断煤形成始点于给煤机上插板轨道凹槽及给煤机
上部落煤管煤流整形器处。

3、解决方案
针对该厂堵煤区域及特点,提出以下综合处理方案:
(1)改进给煤机入口煤流整形器结构。

适当扩大给煤机煤流整形器落煤口,增大煤流量,考虑到落煤的不均匀性及中心偏差,拆除给煤机落煤口后部16厘
米挡煤板,落煤口前部按40°圆弧状切割11.5厘米挡板。

由于方口煤流整形器减
少约束面积约0.07㎡,煤流运动平衡状态被打破,压力方向改变,原煤颗粒移动
靠近前、后部,尤其是煤流整形器前部煤流运动速度加快,造成喉口处压力分散,阻力减少,动力增大,流速增大,煤流流态优化,能够适应并超越煤流整形处动
态滑动摩擦角的临界值,原煤等效流动效果好,相对受力点减少或消失,煤流保
持不断流。

由于增大落煤速度,煤流相对内摩擦力加剧携带作用增强,整形器方
法兰处粘接湿煤被大煤流带走,不易发生堵煤事件。

(2)在给煤机上闸板下部开φ159mm的检查孔,当给煤机有断煤迹象及时
关闭给煤机上闸板,人工10分钟左右即可疏通直管段积煤保证下煤畅通,能大
幅度抑制堵煤事件。

(3)给煤机上插板使用方形闸板门,门体厚度10厘米,方形门体制作结构
原因形成下部34厘米凹槽,就地检查长期停用给煤机上插板处煤泥堆积自然形
成直径φ630mm内筒,依据煤流自然运动规律,制作直径φ630mm、厚度8~10
厘米、高度32厘米内筒填补门板处凹槽,使初期50厘米门体轨道凹槽减少至12
厘米,基本形成隐蔽性关断门,门体凹槽积煤点最小化,煤流临界流速最大化,
落煤管初始沾煤点消失,从管道结构上减小堵塞几率,保证煤流流态化。

4、改造效果
对给煤机煤流整形器进行扩口、改变方形闸板门凹槽结构及新加检查孔后,
基本解决给煤机断煤事件,锅炉燃烧稳定,节油效果显著。

实施改造后,电厂取得以下收益
(1)由被动防堵改为自动清堵防堵,彻底避免人工清仓疏通的麻烦,减少生产投入及设备维护成本。

(2)锅炉燃烧稳定,节约燃油,运行操作难度降低,对比电厂7月份断煤助燃投油约60吨左右,此次改造节约生产成本48万元左右。

(3)改造后,电厂大量掺烧煤泥30%~40%左右,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4)电厂此次异动零成本完成断煤改造,同比其他电厂由于拆除旋转清堵机后改造高效清堵装置节约近350万元左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煤仓防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处理好给煤机煤流整形器、落煤口的异动,以此达到给煤机下煤顺畅的目的,由于初期改造效果显著,对比大多数电厂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相关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的理论以及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树文,煤仓防堵的有效措施[J].煤矿开采,1994,03
[2]李金龙,王玉霞.煤仓堵塞机理及防止措施探讨[J].宁夏工程技术,2002,01
[3]宋景明,宋玉芳,王冬梅.双出口原煤仓防堵设计优化[J].应用能源技术,2014,07.
作者简介:
王建仁(1980—),男,内蒙古阿拉善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火电厂锅炉节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