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汇编——地球上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三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汇编——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3•南沙区二模)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如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青岛
2.(2020•梅州模拟)读下面某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图甲)及世界某地区图(图乙),完成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海域与乙图所示地区都位于北半球
B.甲图中①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
C.甲图中③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
D.乙图中M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3.(2020•梅州模拟)如图为世界某大陆西岸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
该大陆及其西岸洋流性质可能
为()
A.南美洲大陆、寒流B.非洲大陆、暖流
C.北美洲大陆、寒流D.澳大利亚大陆、暖流
二.解答题(共17小题)
4.(2023•广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受太阳辐射、近地表气温、降水、风速、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气温和水位的多年月平均状况。
时间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水温(℃)27.529.830.129.026.225.725.3气温(℃)28.929.328.727.827.327.3272水位(m) 2.1 1.7 1.5 2.0 3.5 5.77.7(1)风对洞里萨湖表面水体有降温效应,试说明原因。
(2)与4~5月相比,6~8月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9年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出现异常高值,分析其机制。
5.(2023•惠州校级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
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方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
6.(2023•东莞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湾顶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湾顶水深在10米左右,最深处位于湾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约32米。
辽河口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
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分布着我国最大的芦苇湿地;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
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
如图示意辽东湾位置,如图示意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
(1)分析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说明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
(3)分析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
7.(2022•广东模拟)海盐是食用盐的一种,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
图为我国沿海省区海盐生产能力图。
(1)比较图中甲和乙两海域的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2)与河北相比,浙江海盐产量明显较低,试分析自然原因。
8.(2022•广东模拟)如图为辽东湾2017~2018年冬季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分析与同纬度海区相比,辽东湾冬季海冰广布的原因。
9.(2022•东源县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10.(2022•深圳模拟)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滞留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
巴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其海水流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图)。
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虚线框范围)水龄较大,对水质和海洋生物分布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巴斯海峡东南部水龄较大的原因。
11.(2021•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
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薄层的高温、低盐水;下层为厚层低温、高盐水,下层也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温度和盐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材料二:如图为黄海中部海区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
(1)描述图中海域内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2)推测黄海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并分析成因。
(3)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与温跃层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指出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点。
12.(2022•东源县校级模拟)海平面高度受盛行风向、水温、大风天气、海洋水文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季节性的升降变化,并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图1示意上海区域及观测站位置,图2表示上海东部沿海海平面高度的年内变化(1980﹣2019年平均状况)
与冬春季相比,分析上海东部沿海海平面夏秋季较高的原因。
13.(2021•佛山模拟)珠海大万山岛面积约8.1km2,人口约300人,周边海域资源丰富。
该岛全年以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主,南侧的海底开阔平整,属于非航区和非渔区,符合波浪能开发条件。
2020年6月30日,我国首台50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舟山号”进驻大万山岛,打造国际先进的波浪能发电试验场。
如图为大万山岛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指出影响波浪能开发的自然因素,并简述波浪能开发对海岛开发的意义。
14.(2021•肇庆二模)黑海是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陆间海,海水由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溢注,与地中海沟通。
黑海表层海水盐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体溶质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平均为12%~22%,下层海水盐度显著升高。
如图示意黑海位置。
分析黑海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下层的主要原因。
15.(2021•广东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蒸发岩是古湖泊在干旱环境下水体长期蒸发,由水中盐类物质结晶而成。
近年来,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地中海底部自上而下海相沉积岩和蒸发岩相间分布,蒸发岩层形成之后,直布罗陀地区地壳下降形成海峡,海峡东侧海底有洪水冲蚀的痕迹。
如图示意地中海海
底地质剖面。
(1)据图文资料,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地中海可能经历的海陆变化过程。
(2)说明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
(3)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海陆变迁趋势。
16.(2021•龙岗区模拟)如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某月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变化图。
指出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涵义。
根据①、②、③的纬度变化特点推测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17.(2021•广东模拟)在辽东湾北部,辽河等河流携运而来的泥沙在潮汐作用下堆积出一片淤泥质海岸,海岸上部10公里的地带内既有耐盐、耐湿、耐瘠薄的“碱蓬”构成红海滩景观,又有由潮流作用形成的独特“潮沟”景观,潮沟为碱蓬提供了生长的养分,碱蓬的生长又稳定了潮沟的发育,潮沟地带物产丰富,成为海洋生产活动的重要区域。
图1为辽东湾位置图,图2为碱蓬潮沟景观分布。
从植物角度分析辽东湾潮沟景观较为稳定的原因,及稳定的潮沟对人类生产活动的有利影响。
18.(2021•广东模拟)[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浪是一项以海浪为动力,在海上体验“乘风破浪”快感的极限运动。
风是形成涌浪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海岸线漫长,但优质浪点比较匮乏。
山东青岛附近的石老人沙滩是我国北方的优质浪点之一。
如图示意我国主要浪点分布。
(1)简述我国主要浪点的分布特征。
(2)推测青岛石老人沙滩冲浪的最佳季节并分析此季节风浪大的原因。
19.(2021•韶关一模)北部湾是我国沿海主要的海雾多发区之一,年均海雾日数达到20天以上,且多为平流冷却雾,即暖湿空气流经冷海面,近海面空气冷却达到其露点温度而形成雾;图1、图2分别示意北部湾海洋各月海雾出现频次及不同海温北部湾海雾发生频率。
说出北部湾海雾高频次出现的海温范围及主要季节,并分析北部湾该季节有利于海雾形成的条件。
20.(2020•肇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白鲸集中分布于环北冰洋地区,生活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北极地区原著居民提供了食物、皮革等物质。
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食物广泛的海面活动,会成群地季节性迁徙,但游动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带“幼子”迁徙到河口或海湾,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
如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图中虚线所示洋流对白鲸迁徙的影响。
(2)指出圣劳伦斯湾海水具有分层现象且海水表面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圣劳伦斯湾建白鲸自然保护区,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广东三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汇编——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3•南沙区二模)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如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青岛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专题】地理关联图;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海水运动——洋流.【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4 月5 日荣归,航行时间在此之前。
根据图中航线位置,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主要在西风带范围内,顺风顺水,A 对。
非洲以南﹣南海之Ian 在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带,不是顺风,赤道是无风带,也难利用,B 错。
南海﹣台湾海峡时段,大概在春季,风力不明显,C 错。
台湾海峡﹣青岛时段,季风不明显,不是利用风最方便的时段,D 错。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
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2020•梅州模拟)读下面某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图甲)及世界某地区图(图乙),完成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海域与乙图所示地区都位于北半球
B.甲图中①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
C.甲图中③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
D.乙图中M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规律;海水运动——洋流.【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解答】解:A.甲图呈逆时针,是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乙图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A 错误;
B.甲图中①洋流与乙图中M洋流都是补偿流,但①洋流是暖流、M洋流是位于非洲的西海岸,是加那利寒流,两洋流性质不相同,B错误;
C.甲图中③洋流是补偿流也是寒流,与乙图中M洋流成因、性质都相同,C正确;
D.乙图中M洋流是寒流对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要熟记洋流分布的特点即可。
3.(2020•梅州模拟)如图为世界某大陆西岸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
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
该大陆及其西岸洋流性质可能为()
A.南美洲大陆、寒流B.非洲大陆、暖流
C.北美洲大陆、寒流D.澳大利亚大陆、暖流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海水运动——洋流.【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
针;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解答】解: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从表中数据得出,距海岸208 米处水温低于同纬度附近水域水温,说明这里有寒流经过。
结合选项,BD 排除;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C 错;
南美洲位于南半球,而且南美洲的西岸为寒流,符合题意,A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属于基础题,要熟记洋流分布的特点和性质。
二.解答题(共17小题)
4.(2023•广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受太阳辐射、近地表气温、降水、风速、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如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下表反映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气温和水位的多年月平均状况。
时间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水温(℃)27.529.830.129.026.225.725.3
气温(℃)28.929.328.727.827.327.3272
水位(m) 2.1 1.7 1.5 2.0 3.5 5.77.7(1)风对洞里萨湖表面水体有降温效应,试说明原因。
(2)与4~5月相比,6~8月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9年洞里萨湖表面水温出现异常高值,分析其机制。
【考点】海水的温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陆地水和水循环.
【分析】(1)风对洞里萨湖表面水体有降温效应的原因需要结合蒸发和水汽运动进行分析。
(2)6~8月洞里萨湖表面水温明显降低需要结合水量和气候类型进行分析。
(3)厄尔尼诺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科学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解答】解:(1)风吹过水面,使水面之上的空气加速流动,降低了空气的水汽饱和度,使湖泊表层水蒸发加剧,蒸发过程吸热,导致湖面温度下降;由于风的扰动,是湖面形
成波浪,加剧了湖水垂直方向的水体交换,湖泊底层水温低,垂直方向水体交换,导致了热量交换加剧,使表层水温下降。
(2)由图表可知,洞里萨湖最高气温出现在4~5月,6~8月气温低于4~5月,一般来,气温和水温相关,气温下降,水温会随之下降;该湖泊位于东南亚,结合纬度位置可知其为热带季风气候,4~5月为其干季,降水少,6月起进入雨季,降水次数增多,且降水量大,湖泊上空云量增加,削弱了到达湖面的太阳辐射,湖水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水温下降;结合图表水位信息和该地区气候条件可知,进入雨季后,流入该湖泊的河流径流量增加,导致湖泊接受河水补给量增大,水位上升,从而导致湖泊面积增大,蒸发面积增大,蒸发吸收了更多热量,导致湖泊表面水体降温;6~8月时,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西南风,控制湖泊所在区域,西南风势力强劲,导致6~8月时湖泊所在区域风力大于4~5月,结合第一问分析可知,风力大,导致湖泊表面温度下降。
(3)由图示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洞里萨湖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海域附近。
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泛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而西太平洋地区表层暖海水堆积量减少,水温降低,降水减少,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此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温度下降,对流减弱,上升气流减弱,从而导致成云致雨的情况减少,云量减少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明显减少。
受其影响,洞里萨湖所在区域太阳辐射量明显增强,湖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水温明显升高,出现异常值。
故答案为:
(1)风加快湖面蒸发散热,风加剧水的垂向扰动,促进上下湖水的热交换,使湖面水温下降。
(2)洞里萨湖最高气温出现在4~5月,6~8月气温下降,水温下降;6~8月,降水增多,云量增大,表面湖水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河水补给量大,水位上升,湖面扩大,蒸发散热增强,使表面水温降低;6~8月风速大,湖面水温下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温度下降,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云量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洞里萨湖表面湖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出现异常高值。
【点评】本题以洞里萨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影响水温的因素,海气相互作
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5.(2023•惠州校级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北冰洋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
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方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海水运动——洋流.
【分析】(1)一般地,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
(2)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从海面高度降低、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角度分析解答。
(3)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从陆地径流向海输送的热量减少、表层水温下降、海水表层密度增加、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1)结合所学可知,格陵兰岛的东侧应为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欧洲西侧应为北大西洋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流,因此绘图如下:
(2)结合图中海水流向可知,北太平洋的海水经楚科奇海后流向北冰洋,因此关闭北极径流之后,北冰洋汇入水量变少,海面高度降低,从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温度升高,导致海冰融化,因此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由此导致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
(3)结合图中位置可知,拉普捷夫海位于北冰洋附近,因此北极河流径流关闭后,陆地径流自较低纬度亚欧大陆向拉普捷夫海输送的热量减少,导致海水表层水温下降;关闭北极河流径流之后,由于缺少淡水的输入,拉普捷夫附近的盐度上升,海水表层密度增加,有利于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因此导致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下降。
故答案为:
(1)
(2)关闭北极径流后,北冰洋海面高度降低,从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导致海冰融化,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
(3)北极河流径流关闭后,陆地径流自较低纬度亚欧大陆向拉普捷夫海输送的热量减少,
表层水温下降;由于缺少淡水的输入后附近的盐度上升,海水表层密度增加,利于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因此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下降。
【点评】本题以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和楚科奇海、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图为资料,涉及了洋流分布、海冰面积变化和海水温度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6.(2023•东莞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湾顶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湾顶水深在10米左右,最深处位于湾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约32米。
辽河口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
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分布着我国最大的芦苇湿地;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
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
如图示意辽东湾位置,如图示意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
(1)分析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说明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
(3)分析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
【考点】海水的盐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水运动——洋流.【分析】(1)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需要结合降水、温度和风向进行分析。
(2)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需要结合海水运动方向和温度进行分析。
(3)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需要结合地理位置和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季气温回升,地表径流补给量增多,同时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