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治疗PPT课件【51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理:①多食多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六.尿潴留:
机 制:①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抑制尿道括约肌松弛 引起尿潴留、多发生在治疗初期
②前列腺肥大者注意、易发生
③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若联用更易发生
处 理:①鼓励患者尽量自行排尿、或物理方法诱导排尿 ②药物:新斯的明10-20mg、口服 每天3次 ③导尿 ④密切观察病情、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处理 ⑤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 3.氯塞吨 作用与奋乃静相似
• (五)长效制剂
• 1.口服 五氟利多,每周一次
• 2.注射剂

氟奋乃静庚酸酯

氟奋乃静癸酸酯

氟哌啶醇癸酸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1.利培酮 • 2.奥氮平 • 3.启维 • 4.齐拉西酮 与餐同服生物利用度增加1
倍。
• 5.博思清 • (4,5对体重影响小,对血糖,血脂代谢影
1 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 eg 六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 利培酮、启维、齐拉西酮等。
2 抗抑郁药 治疗抑郁症
3 抗躁狂药 治疗躁狂症
4
抗焦虑药 主要用于治疗紧张、焦 虑、失眠
• 精神药物的分类: • 5.中枢神经兴奋药 • 6.促智药 石杉碱甲,美金刚
抗精神药物 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滞剂,主要 是用来治疗幻觉、妄想、激越和精 神运动性兴奋、器质性精神障碍) 或躁狂症等精神障碍、亦可以用来 预防精神病的复发。

目前临床使用的精神科药物可有效地
抑制精神症状,但通常不能清除症状。
精神药物治疗发展史
精神疾病的现代药物治疗开始于20世纪50 年代 1.1952年 第一个抗精神药物氯丙嗪
2.1957年 第一个抗焦虑药物利眠宁制成 3 1958年 发现了丙米嗪的抗抑郁作用 4 60年代 证实了碳酸锂抗躁狂的作用
精神药物的分类
舒静必利+
+
抗胆碱能作用 椎体外系反应
成3人+ 治量 3+
300-600mg
+
3+
10-20mg
+
2-3+
30-60mg
+
+
600-1200mg
药名镇静 直立性低血压 抗胆碱能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
非典 型抗 精神 病药
氯氮 平
3+
3+
200+-400mg+
22-+6mg/d 2+
3+ 0 2+
物 利培 52-+20mg/d2+
服用氯氮平治疗监测血象新规:
• 前4个半月,每周查血1次; • 4个半月-1年,每月查1次; • 1年后,每3月查1次。
八.恶性综合征(NMS) 发生率1%左右 死亡率20%以上
抗精神药物中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引起,尤其是高效价,低剂量的抗精神药 物,其中以氟哌啶醇居多;新型抗精神药物也有相关报道。
• 2.奋乃静 • 有较强的抗DA2受体的作用,易引起
EPS,抗精神病作用较强,镇静作用较弱。
• 3.三氟拉嗪
• 4.氟奋乃静 双相
• 5.甲硫达嗪
• 能抗焦虑和抑郁,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相
似,但镇静,EPS较氯丙嗪轻,老年患者能 耐受,适于急慢性SCH,更年轻精神障碍。
• 6.哌泊塞嗪
• 镇静,止吐,抗组胺,抗肾上腺素及较
㈢禁忌症:
①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肝炎
②严重肾病、肾功能不全
③严重感染、血液病、造血功能不良
④昏迷、抗精神药物过敏等
⑤老人、孕妇、儿童慎用
常用药物: ①氯丙嗪 ④利培酮
②氟哌啶醇 ③氯氮平 ⑤富马酸喹硫平(启维)
药名 镇静 直立
典 型
氯丙嗪性3+低血3压+
抗 精 神
氟哌啶 + 醇奋乃 2+
+ +
病 药
③ 易激惹、烦躁不安、恐惧、甚至冲动性自杀
处 理: ①安抚,转移患者注意力 ②重者药物减量 ③安坦2-4mg,每日3次 ④阿普唑仑0.8-1.6mg,每日三次
4.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应用抗精神药物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 动临的床综表合现征:①有节律、不规则、不自主的异常运动
②口、舌、颊三联征→口、唇、舌、面部不自主运 动
2+
酮 5-+20mg/d+
0
奥氮 80-160mg/d

+
+
0
10-30mg/d
喹硫
成人治疗量
0 2+ + + +
+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一).酚塞嗪类 • 1.氯丙嗪 • 最常用,有较强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
对于控制兴奋,躁动,消除幻觉,妄想有 效;对于抑郁,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症 状效果欠佳。
②个别可诱发心梗、脑血管意外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①平卧、头低足高位、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②年老、体弱者密切观察血压、反复出现→减量/换药
③高糖口服
④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1~2mg+5%GS200~500ml iv
禁用肾上腺素→兴奋β受体→血管扩张→血液流向外周及腰脏 →加重低血压反应
⑤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消除负性情绪体验、 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如觉得头晕应尽快平卧、防意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精神疾病的治疗
1 心理治疗
2 药物治疗
3
电抽搐(休克)治 疗→目前无抽搐
4
精神外科治疗
• 定义: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以化学药
物为手段,对紊乱的大脑神经化学过程进
行调整,达到控制精神病症状,改善和矫
正病理思维,心境和行为,预防复发,促
进社会适应能力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 最高目的。
处 理:1.停药
2 .①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上氧、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 ②物理降温、防襦感染、保证充足营养
3.骨骼肌松弛药硝苯肤海因钠,治疗恶性高热有效; 多巴胺激动剂溴化麦角隐停甲磺酸有效。
抗抑郁药物
定 义:是一类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抑郁障碍的药物,是临 床最常用,发展最快的精神药物,起效时间多为用药后2周左右, 起效前应加强对抑郁患者的护理。
常见,且重。
• 适用于维持治疗。
• (三)苯甲酰胺类
• 舒必利
• 对阴性症状有效,适用于活跃病人的情
绪,对慢性SCH的孤僻,退缩,行为不主 动,情感淡漠及木僵等效果较好。
• (四)硫杂蒽类 • 1.泰尔登 抗精神病作用较弱,具有抗焦
虑和抗抑郁的作用。
• 2.三氟塞吨 作用与氟奋乃静类似;能抗
焦虑,抑郁。
NMS往往出现以下情况:①换药 ②加量过程中 ③合并用药时
兴奋、拒食、营养状况欠佳,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 郁药物时更容易发生;男女无异,各年龄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①高热 ②严重的EPS(肌肉强直、运动不能等)
③意识障碍 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心动过速、血压不稳) ⑤急性肾衰竭 ⑥循环衰竭 ⑦辅助检查:WBC↑ 氨基转移酶↑ 肌酸磷酸激酶↑ 肌红蛋白↑
是EPS;

2.疗效存在局限性,约30%的病
人仅有部分疗效或几乎无效;

3.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疗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特点: • 1.对SCH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 • 2.能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 • 3.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无效的病人或难治性
病人也有相当疗效;
• 4.较少或不引起EPS,TD; • 5.血催乳素升高不明显。
处 理:①减量 ②换药 ③加用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海俄辛) ④抗阻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
2.急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表现:① 个别肌群突发的持续痉挛和异常的姿势 (挤眉弄眼、似做鬼脸、眼睑向上凝视、说话吞咽
困难、痉挛性斜颈、四肢躯干扭曲) ②轻性痉挛(全身扭转、脊柱前凸、后凸、侧弯、
骨盆倾斜、角弓反张) ③伴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
响小,较少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
药物起效时间和换药:
• 1.初发SCH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宁, 2.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2-5周起效; • 3.淡漠,退缩,需较长时间才能改善。 • 换药: • 足量,6-8周维持,无效才能考虑换药。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主要用于慢性SCH和维 持治疗,对急性SCH的幻觉妄想症状也有
• (二)丁酰苯类 • 1.氟哌啶醇 • 对阳性症状有效。 • 心血管,肝的副作用较轻;EPS重;小剂
量,对老人适用。
• 2.五氟利多 • 唯一一种口服长效制剂,1周口服一次。 • 抗精神病作用较强,制剂作用较弱,EPS
舍曲林
氟伏沙明
西酞普兰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摄取抑制剂 安非他酮
七.白细胞减少
正常值4-10×109/L < 4×109/L
氯氮平、氯丙嗪均易发生,其中氯氮平发生率高,多发生在治疗头两个月
临床表现:①乏力、倦怠、头晕、发热等全身症状
②轻重不等的继发感染症状:咽炎、支气管炎、肺炎、
泌尿系统感染
一般预后良好,继续服药可自行恢复,绝大多数患者在5-30天恢复正常。
处 理:
• 3.中脑皮层通路 该通路阻断,会增加病人
的阴性症状。
• 4.漏斗结节通路 与内分泌有关,阻断后产
生泌乳素分泌过高。
㈠ 治疗作用包括: ①消除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②激活或振奋作用(改善阴性症状)舒必利 ③非特异性镇静(控制兴奋、激越、躁动或攻击行为) ④巩固疗效 预防复发
㈡ 适应症: ①分裂情感障碍 ②躁狂发作 ③偏执性精神障碍 ④其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处理:①肌注海饿辛(东莨菪碱)0.3mg 20-30min缓用 ②安坦(盐酸苯海索)2mg 安定5-10mg 肌注 ③氯硝西泮0.5-4mg口服
3.静坐不能 :主观想坐、但客观上不停的运动
用药后1-2周内发生、发生率50%、氟哌啶醇多见
临床表现:①主观感受心神不宁、腿静不下来、不能静坐
②重者坐起躺下、来回走动、焦虑

三.体重增加 长期服药者、内分泌失调引起
药源性等催乳血症引起胰岛素敏感性改变,以及性腺、肾上腺激 素分泌失调引起
处 理:①尊重患者的心理需求、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药物和 体位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持续用药的信心
②指导合理膳食、低脂、低糖、多纤维饮食
③鼓励多运动、制定运动计划
④药物减量/换另一种药物治疗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体重影响小。)
机 制:通过对5-HT、NE的再摄取抑制作用,阻断突触后膜的相 应受体,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的释放,担变突触间隙的5-HT、NE 的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其分类、代表药物、常用量见→附表1
附表①:
分类
代表药
三环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苯乙胺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氟西汀
“五朵金花”帕罗西汀
明确以下概念:
阳性症状:兴奋、躁动、激惹、 幻觉,妄想; 阴性症状:孤僻、退缩、行为不 主动、情感淡漠、木僵等
四条多巴胺通路:
• 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 • 1.黑质纹状体通路 与运动功能有关,被抗
精神病药物阻断时,会出现EPS.
• 2.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与抗精神病作用有
关,阻断时可缓解SCH的阳性症状。
一、 锥体外系反应 50%-70%发生率 1.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发生率30%,多在用药后2周后出现
临床表现:①静止性震颤 上肢远端多见“搓丸样动作” (手部的节律性震颤)
②肌张力增高 出现肌肉僵直、呈现“面具样 “慌张状态”、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构音困难、 全身肌僵直
③运动不能 自发性活动少、姿态少变
四.过度镇静
临床表现:①思维、行动迟缓、乏力、嗜睡 ②注意力下降、无欲、主动性降低、对周围环境欠关
注 ③思睡,活动减少,生活、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处 理: ① 轻度不予处理、患者机体能逐步适应 ②重者药物减量/换药物治疗(博思清镇静作用弱) 激活作用
五. 胃肠道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①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饱满 ②腹泻、便秘、麻痹性肠梗阻
•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主要
通过阻断DA受体产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通
过阻断DA,5-HT,5-HT2A受体产生。
•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D2受体而发
挥抗精神病作用,在临床上能有效的改善 SCH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兴奋,冲 动等。
• 缺点:1.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
③有时伴有肢体或躯干的舞蹈样动作 处 理: 无有效方法、重在早期预防、早发现、及时处理 二.体位性低血压:
治疗初期出现,肌注给药发生率高 服用氯丙嗪、氯氮平者容易出现 药物加量过快、老年、体弱、基础血压偏低者易发生
临床表现:①突然改变体位时,出现头晕、眼花、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可引起晕厥、摔伤
轻度3-3.5×109/L A可继续服药 2周/次 监测WBC计数
B4)
B 注意预防感染 C适当予以升白细胞药物(地榆升白片、维生素
中度2-3×109/L A 停药 每日监测血常规、B+C
重度<2×109/L A 每日监测血常规、直至白细胞恢复正常2周 +B、C D 换药(慎用、禁用此类抗精神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