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教案三篇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认识“怪,科,提,却,扎,胖,第,误,知,溢”10个生字。

重点拼读“怪、扎、却、误、知、溢”的音节,借助
媒体理解“溢”的意思。

2、能准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
6节。

3、能结合课文内容,借助提示想象说话,知道问题的惊奇之处,理解科学家提出错误问题的原因。

4、通过对比3个孩子的表现,知道遇到问题应像伊琳娜那样敢
于质疑,善于实践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习生字“怪”
(1)、拼读连词“惊奇”。

(指名读——齐读)
(2)、记字形,复习竖心旁的笔顺。

(3)、再次读好词语。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惊奇的问题。

出示课题:43、一个惊奇的问题
3、围绕课题提问。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习要求: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交流记字好方法。

师:谁提出了一个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

先请大家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反馈预习。

正音“扎”。

师: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课文中这个字的字音很容易读错,谁能来拼读。

出示卡片:zā扎
“扎”在表示动作的时候读平舌音,男、女读。

请一个同学来领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卡片:包扎扎灯笼
开火车拼读音节,读读词语。

出示卡片:错误、却、溢出、知道
4、分节轮读课文,思考:谁提出了一个惊奇问题?提出了什么
问题?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知。

学习第1节。

1、反馈:谁提出了一个的问题?
出示:一位科学家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2、听记句子,了解“科学家”。

师:怎样的人才能称为科学家呢?请你认真听,用心记,等会儿
告诉大家。

(科学家就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人。


3、反馈: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惊奇的问题呢?
出示:“在满满的——为什么?”
4、指导长句朗读。

师:在这一节中出现了许多长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好句子
中的停顿,请你先认真地听老师读一遍。

(自读——指名读)
5、借助媒体理解“溢”。

引读: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在满满的一杯水里,放进一颗石子儿,水——,假如把同样大小的金鱼放进去,水——。

谁能看看动画,然后说说溢是什么意思啊?
出示卡片:溢满
溢就是液体满了流出来,所以溢和满的部首都是——
6、齐读第一节
学习2——6节。

1、分角色读读2——6节。

师:面对同一个问题,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请你先
在小组里分角色读读2——6节。

(贴卡片“胖墩墩的男孩、扎辫子的
女孩、伊琳娜”)
(自读—指名读)
随机正音:伊琳娜
2、师生配合读2——6节,边读边思考:这3个孩子的表现有什
么不一样。

引读中穿插说话练习:伊琳娜觉得应该是怎样的呢?你能不能结
合科学家当初提出的问题来说一说。

(自说—指名说)
3、四人小组讨论:这3个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
生关注描写3个孩子不同的动作词。


4、交流,板书:说(猜)想、问、做
5、小结引读板书。

6、联系上文,借助句式想象说话,理解“惊奇”。

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呢?请你联系上文和刚才听记的内容想想,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伊琳娜挺生气,她想:真惊奇,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交流——指名说)
学习第7节。

师:是啊,这么有成就的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一个错误的问题呢?请一位同学读第七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指名交流后相关句子
翻红)
引读:原来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很欣赏伊琳娜的表现,所以才哈哈大笑。

伊琳娜从小爱动脑筋,并能动手实践,长大后也成了一位——科学家。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

2、准确朗读课文,知道伊林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的故事。

3、用音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识本课生字12个
2、积累7个词语和2句句子。

3、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准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解果。

2、学习伊林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新
出示:51、一个惊奇的问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师:一个惊奇的问题是什么,谁提出了这个惊奇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我们来交流。

(生回答)。

三、学习第一节:
1、一个惊奇的问题是:……(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
3、师生配合读第一节
4、学习生字:提溢音序查字法(理解意思)
四、学习二—七小节
1、师:出现了哪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指名6人分节朗读。

学生回答:
扎小辫的女孩说:“水喝到鱼肚子里”
胖墩墩的男孩说:“水钻到鱼鳞里”
伊琳娜做金鱼放进一杯水里,水溢出。

3、学生字:
扎、辫、胖、墩、伊、琳、娜
4、分角色读课文。

5、齐读第七节,想:科学家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

读句子。

五、学习第八节
1、师:伊琳娜就是谁?师生配合读第八节。

2、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鼎、居。

六、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读句子
七、课外拓展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过程和结果。

八、师小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准确认读本课生字7个,能准确描写生字4个,积累词语8个,句子2句。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

3、准确朗读课文。

依据带点词语的提示读出句子的语气。

依据
课文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过程和结果。

4、了解伊琳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
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科学家的故事。

学习伊琳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准确认读本课生字7个,能准确描写生字4个,积累词语8个。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

教学难点:
准确朗读课文,了解。

伊琳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
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科学家的故事。

学习伊琳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
教学积累:
积累词语8个,句子2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齐读。

学习生字:怪
二、学习课文
1、那这个惊奇的问题是什么呢?听录音,划分小节。

2、交流
“在满满的一杯水里,……这是为什么?”
学生字:溢
3、那这个惊奇的问题是谁提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

①指名读
②学生字:提、科、却
③齐读
4、遇到了这个惊奇的问题,那这些孩子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自学第2~7节。

①小组内自由读自学生字
扎胖第误知
②寻一寻这三个孩子分别是怎么做的?
一个扎着小辫子……里去了。

另一个胖墩墩……,鱼鳞里去了。

伊琳娜觉得……问妈妈。

伊琳娜把……问题?
指导朗读
③科学家听了伊琳娜的话是怎么说的呢?指导朗读。

④齐读2~7节
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正是因为她这种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善于实践和思考的精神促使她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6、齐读最后一节。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
2、读课文
3、读句子
四、读写结合
出示:有人说,把生鸡蛋握在手心里,无论你怎样用力,鸡蛋都不会碎。

请你动手试一试,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分小组,每个小组拿一个生鸡蛋做实验。

小组交流
写作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