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吸收综合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料吸收塔试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2.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单元高度H OL 、体积吸收系数K X a 和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流体在填料吸收塔中的操作状态,测定△P/Z~u 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 测量填料吸收塔的传质单元高度、体积吸收系数和回收率。
三、
实验原理
吸收塔的液泛气速数据在塔的设计和操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实验通过测定△P/Z~u 关系曲线和观察实验现象两种方法来确定“液泛气速”。
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获得吸收系数绝大多数的方法是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于相同的物料系统和一定的设备(填料的类型和尺寸)。
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CO 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液膜阻力控制着整个吸收过程速率的大小。
所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液体喷淋量的增大,吸收系数也相应增大。
本实验所用气体混合物是含有少量CO 2的CO 2与空气混合物,用水做吸收剂。
由于吸收液中CO 2的浓度不高,可认为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可用方程Y=mX 表示;且因是常压操作,故相平衡常数m 值仅是温度的函数。
K X a 可依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而:
因此: 同时,
由此,在一定液体流量下,即可测得液相总吸收系数。
由于CO 2难溶气体,故而K X ≈k x ,从而即可测出液侧吸收系数。
式中:Z —填料层的高度,m ;本实验,Z =0.4m 。
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
m
OL X X X N ∆-=
21OL OL N Z
H =
O L
O L N H Z =Ω
=
OL X H L a K
N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X 1 、X 2 —进、出口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A)/kmol(S);
K X a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m 3 ·
h);
L —水的摩尔流率,kmol(S)/h ; Ω—填料塔截面积,m 2;24
D π
=Ω,本实验吸收塔塔径D =75mm 。
四、
实验装置
1. 实验流程图
2. 实验流程介绍
空气由鼓风机①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③计量,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④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2调节,CO 2由CO 2瓶送出,经过CO 2瓶总阀8进入CO 2转子流量计9计量,CO 2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
其流量由阀10调节,然后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7的底部,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11,水的流量由阀12调节,然后进入塔顶。
五、
实验方法
1. 测量干填料层(△P/Z ~u )关系曲线 (1) 打开调节阀2,然后启动鼓风机; (2) 用阀2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
(3) 按空气流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读取填料层压强降△P 、转子流量计处空气温度;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鼓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温度计、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 CO 2瓶阀门、9- CO 2转子流量计、10-CO 2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 型管压差计
(4) 根据读数,计算△P/Z 、空塔气速u ;
(5) 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u 为横坐标,以△P/Z 为纵坐标,绘制干填料层△P/Z ~u
关系曲线。
2. 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P/Z ~u 关系曲线并观察液泛现象 (1) 调节阀11,通过转子流量计调节水喷淋量为20L/h ; (2) 用阀2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
(3) 按空气流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读取填料层压强降△P 、转子流量计处空气温度; (4) 注意观察塔内的操作现象,一旦看到液泛现象时,记下对应的空气流量及读数,发生
液泛后仍需缓慢增加气速,再测3组△P ~u 数据;
(5) 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20L/h 下△P/Z ~u 关系曲线,并由图确定液泛气速,
将此数据与所观察的数据进行比较。
3. 测定传质吸收系数
(1) 调节水喷淋量为30L/h ;
(2) 选择合适的空气流量,并根据所选空气流量计算为保证混合气体中CO 2组分浓度为
0.2~0.3(摩尔比)所需CO 2流量;
(3) 用空气流量调节阀把空气流量调至规定值处,打开CO 2瓶总阀(不要开得太大),用
CO 2减压阀调节CO 2流量至预定值;
(4) 在严格控制空气、CO 2及水流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稳定操作一段时间(约20分钟)
之后,开始取样测定浓度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记录各流量计读数和温度,塔底排出液的温度,并分析塔底吸收液的浓度)在测之前要做好取样分析浓度的各种准备;
(5) 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0.1M 的Ba (OH )2溶液10mL ,放入三角瓶中,并从塔底附设的取样口处接收塔底溶液10 mL ,用胶塞塞好,并振荡。
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最后用0.1M 的盐酸滴定到粉红色消失的瞬间为终点。
按下式计算得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6) 空气及CO 2流量保持不变,加大或减小水喷淋量,重复以上操作,测定有关数据。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开启CO 2瓶总阀前,应关闭减压阀和CO 2流量调节阀; (2) 实验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方法规定的步骤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3) 启动鼓风机前,务必先全开放空阀2; (4) 作分析时动作迅速,以免二氧化碳溢出。
七、
实验数据表
()L mol V V C V C C HCl
HCl OH Ba OH Ba CO /222)()(22
溶液
-=
表1 干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 L/h 填料层高度Z= 塔径D=
表2 湿填料时△P/z~u关系测定
L= L/h 填料层高度Z= m 塔径D= m
表3 填料吸收塔传质实验数据表
八、实验数据表
⒈将实验数据整理在数据表中,并用其中一组数据写出计算过程。
⒉将Δp/Z~u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表示出来。
从Δp/Z~u关系曲线中确定出液泛气速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是否相符合?为什么?
⒊由实验结果得出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水的流量,N OL、H OL、K X a如何变化?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为什么?
九、附录
CO2—H2O系统平衡常数m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曲线
表4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E×10-5,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