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化学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的组成应同皮脂膜组成基本相同,即有适当的水分和脂质。

一般成分为:
①基质。

包括油蜡类(如羊毛脂、蜂蜡、凡士林等)、粉状物(如滑石粉、钛白粉、碳酸钙、淀粉)、溶液(酒精、乙酸乙酯、甲苯),约占总体的90%;
②乳化剂。

主要有合成表面活性剂,约占总体的3-5%;
③香料。

包括植物香料,用量在0.1-1%;
④色素。

包括有机合成染料、无机颜料、天然色素,用量0.1%以下;
⑤防腐剂。

包括杀菌剂、抗氧剂等,用量在0.1%以下。

3.维生素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
分类名称发现及别称来源(表一)
脂溶性视黄醇类(维生素A) 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
水溶性硫胺(维生素B1) 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水溶性核黄素(维生素B2) 也被称为维生素G 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水溶性烟酸(维生素B3) 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菸碱酸、尼古丁酸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水溶性泛酸(维生素B5) 亦称为遍多酸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水溶性吡哆醇类(维生素B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水溶性生物素(维生素B7) 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 酵母、肝脏、谷物、
水溶性叶酸(维生素B9) 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蔬菜叶、肝脏
水溶性钴胺素(维生素B12)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肝脏、鱼肉、肉类、蛋类水溶性胆碱维生素B族之一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水溶性肌醇环己六醇、维生素B-h 心脏、肉类
水溶性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

亦称为抗环血酸新鲜蔬菜、水果
脂溶性钙化醇(维生素D) 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

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脂溶性生育酚(维生素E) 主要有α、β、γ、δ四种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脂溶性萘醌类(维生素K) 。

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

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特点
维生素的定义中要求维生素满足四个特点才可以称之为必需维生素:
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维生素D人体可以少量合成,但是由于较重要,仍被作为必需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补充;
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
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根据这四个特点,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3种必要维生素。

(1)维生素A
不饱和的一元醇类,属脂溶性维生素。

功效: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

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损害,维生素A还可明目。

2)维生素B B族维生素富含于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萝卜、鱼、蔬菜等食物中。

它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维生素B1②维生素B2③维生素B5④维生素B6⑤维生素B12⑥维生素B13⑦维生素B15⑧维生素B17
除此之外,胆碱和肌醇也往往归于必需维生素类,它们两是维生素B族的成员
3)维生素C 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

在柠檬汁、绿色植物及番茄中含量很高。

抗坏血酸是单斜片晶或针晶,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脱氢坏血酸,脱氢坏血酸仍具有维生素C的作用。

功效:维生素C能够捕获自由基,在此能预防像癌症、动脉硬化、风湿病等疾病。

此外,它还能增强免疫和,对皮肤、牙龈和神经也有好处。

(4)维生素D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

它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油含量最丰富。

功效:维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软骨的发动机,能使牙齿坚硬。

对神经也很重要,并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5)维生素E
又名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豆类之中,在麦胚油中含量最丰富。

功效:维生素E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癌症的心肌梗死。

此外,它还参与抗体的形成,是真正的“后代支持者”。

它促进男性产生有活力的精子。

维生素E是强抗氧化剂,维生素E供应不足会引起各种智能障碍或情绪障碍。

小麦胚芽、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豌豆、红薯、禽蛋、黄油等含维生素E较丰富。

(6)维生素K
属脂溶性维生素。

由于它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故又称凝血维生素。

常见的有维生素
K1和K2。

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K2则由微生物合成。

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

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

(7)维生素H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辅酶R,也属于维生素B族,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

(8)维生素P
维生素P是由柑桔属生物类黄酮、芸香素和橙皮素构成的。

在复合维生素C中都含有维生素P,也是水溶性的。

(9)维生素PP抗癞皮病维生素即维生素PP,也称烟酸,化学命名为尼克酸或尼克酰胺,两者能在体内相互转化。

烟酸为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尼克酰胺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

(10)维生素M也称叶酸,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止胎儿畸形。

由喋呤、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结合而成,富含于蔬菜的绿叶中故名。

叶酸是黄色结晶,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光破坏。

食物在室温下储存,其所含叶酸也易损失。

(11)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12)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4.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化学、生理基础。

周期同族元素,以及理化性质相似者,容易出现元素间的拮抗作用。

如Zn、Cd、Hg、同属周期中的IB,化学性质相似,故相互有拮抗。

金属对配位体的竞争性结合,可成为微量元素阎拮抗作用化学基础。

凡能完成同一生理功能者,常相互促进、补充,如Fe、Cu、Co、Mo之间有相互作用。

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

当某些微量元素共同存在于环境内,如空气、水、食物中而被一同摄入体内时,彼此之问往往发生错综复杂的拮抗或协同作用,影响体内的生理平衡。

如Cu和Zn,Zn量过大时影响Cu的吸收;Cd多时影响Cu的吸收,低Cu或缺Cu时对Cd 的耐受性降低。

Zn和Cd 有拮抗作用,Zn可减弱Cd 的毒性。

Ca量多时可使Na的重吸收增加。

(1)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

(2)元素的拮抗作用指生物体内一种元素对另一种元素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干扰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