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粪便菌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粪便菌群和酶活性的影响亓秀晔;谢全喜;于佳民;徐辉;徐海燕;谷巍
【摘要】将复合益生菌添加到哺乳仔猪教槽料中,通过测定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粪便菌群数和酶活性指标,探讨复合益生菌对仔猪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4~21 d仔猪增重提高了22.21%(P<0.05),21~28 d提高了13.01%(P>0.05);试验组提高仔猪育成率8.29%,腹泻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76.02%和79.62%;21 d时对照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数比试验组高3.75%(P<0.05);乳杆
菌数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R/D比对照组高7.65%(P<0.05).21和28 d试
验组仔猪粪便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仔猪教槽料中添加该复合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日增重和育成率,减少仔猪腹泻和死亡率,降低前期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提高R/D值,改善肠道健康,
提高粪便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4页(P27-30)
【关键词】复合益生菌;哺乳仔猪;教槽料;粪便菌群;酶活性
【作者】亓秀晔;谢全喜;于佳民;徐辉;徐海燕;谷巍
【作者单位】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
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
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
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S828
我国的养猪模式正趋向于专业化、集约化养殖,仔猪的断奶日龄普遍提前。
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繁殖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降低仔猪生产成本和减少母猪疾病传播,受养殖户青睐,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1]。
但由于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均不健全,往往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仔猪腹泻和死亡率的大幅增加,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仔猪肠道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任,同时也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结构,达到最优化,可以有效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仔猪腹泻率[3-7]。
本试验旨在研究教槽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生产
性能、粪便菌群及粪便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1 复合益生菌
由乳酸菌、芽孢杆菌、维生素C、酵母铁、酸化剂和低聚异麦芽糖等组成,其活菌总数≥10.0× 108cfu·g-1;载体为葡萄糖;哺乳仔猪由山东宝来利来巴夫巴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仔猪教槽料由泰安市宁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碧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动物和分组
选取预产期、生产性能(10~12头)、胎次(1~2胎)和体况相近的母猪16头,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教槽料;试验组,饲喂按2‰添加该复
合益生菌的教槽料。
每组8头母猪,试验于仔猪产后14 d开始,28 d断奶,试
验期为14 d。
1.3 饲养管理
试验猪均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间按猪场正常程序注射疫苗、驱虫等,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按猪场常规程序进行。
1.4 测定指标
1.4.1 生长性能的测定
分别在仔猪产后14、21和28 d对仔猪进行空腹称重,记录初始平均重、末均重,每天观察仔猪生长情况,统计腹泻只数(不重复累计)和死亡只数,计算仔猪腹泻率、死亡率和增重情况。
腹泻率、死亡率计算公式见式1~2。
1.4.2 粪便菌群的测定
选择仔猪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培养和计数。
分别于21和28 d在每头母猪所产小猪中随机选取10头,对其新鲜粪便进行收集。
1.4.3 粪便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测定
于仔猪21和28 d,一早取新鲜仔猪粪便1 g,用生理盐水4 mL进行浸泡振荡处理2 h,4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蛋白酶和淀
粉酶活性。
1.3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采用One Way ANOVA进行统计,并进行独立t
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1 复合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复合益生菌对仔猪增重的影响见表1,复合益生菌对仔猪育成率、死亡率和腹泻率的影响见表2。
由表1可知,14 d开始试验时,对照组平均初重显著高于试验组,高出14.19%(P<0.05)。
28 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平均末重比对照组高1.21%(P> 0.05),表明在教槽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仔猪增重较快。
对14~21 d仔猪增重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增重比对照组高22.21%,差异显著(P< 0.05)。
21~28 d 试验组仔猪增重比对照组13.01%高(P>0.05)。
因此,使用复合益生菌0.2%可以显著增加试验前期7 d仔猪的增重,说明益生菌的使用调节了仔猪肠道健康,
促进仔猪进食,引起仔猪增重。
由表2可知,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的平均初生仔猪数和初生总头数均在同一水平。
28 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育成率比对照组高8.29%,腹泻率比对照组低76.02%,死亡率比对照组低79.62%。
使用复合益生菌后调节了仔猪肠道健康,减少了仔猪腹泻现象,提高了仔猪成活率。
2.2 复合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粪便菌群的影响
复合益生菌对仔猪粪便菌群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21 d时,对照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试验组,高出3.75%(P<0.05);乳杆菌数量,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R/D表示肠道健康状况的指标,数值大表示肠道健康程度好,试验组R/D显著高出对照组7.65%。
说明使用该产
品7 d,能显著改善试验组仔猪肠道健康,显著增加R/D值。
28 d时,对照组大
肠杆菌数稍高于试验组,乳杆菌稍低于试验组,R/D值稍低于试验组,但差异均
不显著。
在仔猪教槽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在使用的前7 d,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提高R/D值,改善试验组仔猪肠道健康。
这一结果
与前面14~21 d试验组仔猪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相一致。
2.3 复合益生菌对哺乳仔猪粪便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复合益生菌对仔猪粪便酶活性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21 d和28 d试验组仔猪粪便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明该复合益生菌的使用对仔猪粪便中淀粉酶
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
仔猪刚出生时的肠道是无菌的,出生以后随着仔猪哺乳以及与产床等环境的接触,
外来菌群逐渐进入肠道,经过黏附和定植,建立自身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因而给哺乳仔猪补充乳酸菌等有益菌,使有益菌较早占据肠道有效位点,在数量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在生态位上竞争性的抑制其他病原菌的黏附,有效阻止有害菌的入侵,有利于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8-9]。
复合益生菌中的乳酸杆菌能产生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抗菌化合物,乳酸的产生能够降低肠道pH,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生长[10]。
芽孢杆菌则通过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创造有利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兼性厌氧菌或厌氧菌生长的环境,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繁殖,使肠道保持良好的菌群平衡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11-18]。
复合益生菌中的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可以产生丰富的消化酶、有机酸和维生素等物质,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动物死亡率等功效[19]。
试验结果表明,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添加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改善肠道健康,提高8.29%的仔猪育成率,腹泻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76.02% 和79.62%。
【相关文献】
[1]杨淑晶,范秀敏.微生态制剂在仔猪教槽料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 2010, 31(1): 98-100.
[2]李桉,李亚林,张文辉.乳猪教槽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山东畜牧兽医, 2012, 33(1): 13-14.
[3]刘则学,彭首策,沈峰等.益生菌在乳猪料中的应用效果[J].养殖与饲料, 2015(2): 38-40.
[4]李焕友,甄辑铭,田萍,等.微生态制剂在小猪饲料中应用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12): 36-38.
[5]潘康成,黄许钢,祝小,等.微生态制剂在断奶小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 2006, 33(11): 21-22.
[6]宁福胜,周军,康永德.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应用效果研究[J].饲料工业, 2001, 22(3): 10-12.
[7]刘爱君,李雪平,吴家泉,等.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添加剂, 2011(4): 27-29.
[8]华勇谋,赵庶吏.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 2006
(11): 222-223.
[9]兰青.仔猪主要肠道菌群分布的研究和益生菌对仔猪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08.
[10] Servin, Alain L.Antagonistic activities of lactobacilli and bifido⁃bacteria against microbial pathogens[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4, 28(4): 405-440.
[11]章文明,汪海峰,刘建新.乳酸杆菌益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3): 389-396.
[12]李强,路加社.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J].家畜生态学报, 2003, 24(1): 44-45.
[13]杨小军,刘影,成廷水,等.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10, 31(14): 34-35.
[14]梅宁安,张国玲,史晓,等.不同剂量水平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等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 2013(8): 49-51.
[15]葛文霞,杨靖.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 2013(19): 39-41.
[16]卢群,杨焕民.微生态酶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8): 31-33.
[17]王剑,丁美方,赵丽芳,等.新型微生态和酶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 , 2014(19): 34-36.
[18] Ogawa M, Shimizu K, Nomoto K, et al.Inhibition of in vitro growth of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by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strains due to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1, 68(1-2): 135-140. [19]张民,刁其玉.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其应用[J].山东饲料, 2003(10):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