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期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8学年大丰区新丰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作出安排。

据此完成3~4题。

3、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4、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5、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2018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新的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象是
A、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东部沿海
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
7、出现该人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西部生
态环境的恶化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户籍管理
政策的松动
下图为“几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能源是
A 、可再生能源
B 、核能
C 、天然气
D 、煤炭
9、当前我国可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①开发新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缓解工业化进程 ④开展植树造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10~11题。

10、1950年后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
A 、十分缓慢
B 、迅速增长
C 、速度加快
D 、保持稳定
11、从图示来看,177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
速度加快,其原因是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
口出生率上升(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2、与现代“人口爆炸”不相关的是( )
A 、气候改善
B 、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
C 、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
D 、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13、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B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

对迁入地恰恰相反
C 、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发电成本(美分kw 1·h -1

6 二氧化碳排放[Kg (碳)/(kw ·h)]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读右图,完成14题。

14、右图中甲→乙→丙→丁自然景观的变
化,
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
域分异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5、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
B、非洲、欧洲
C、非洲、北美洲
D、拉丁美洲、大洋洲
16、下列各组自然灾害,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水土流失、伏早
C、火山爆发、地震
D、火山爆发、台风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地域分异属于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8、下图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下文字表示基带类型,如果图中四座山海拔高度相等,则以下四地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左图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下中图为“内蒙古呼伦贝
尔草原”、下右图为“塔克拉马干沙漠”,读图完成19~20题。

19、上面三辐图从左至右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20、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下图为“某地理事象关联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
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
森林破坏
C、气候变化
D、围湖造田
2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


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23~25题。

23、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4、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25、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推动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26、下列叙述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 ()
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围海造田,使海洋面积缩小
D、工厂排放污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27、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28、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B、从水里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C、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改变了原始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如今的大气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约有33万立方米,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有4万亿立方米。

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我国正在实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根据材料分析回答29~31题。

29、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
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属于气候资源
30、根据材料,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
A、具有区域差异性
B、具有数量的有限性
C、具有利用的发展性
D、具有资源的联系性
31、天然气的分布,其主要制约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质作用
32、在农业文明阶段,平原广阔、土地肥沃的我国黄河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这表明当时:
A、土地的数量对于人类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D、土地的质量与数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较小
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回答33~34题。

33、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34、上述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
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5、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
36、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在中纬度表现最明显。

37、北美洲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地。

38、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资源间的分布不均
39、经济越发达、文化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人口流动强度越大
40、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都属于传统型,而发达国家则都属于现代型。

41、工业文明阶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的。

42、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43、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仅会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地区。

4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启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多方分析、综合利用。

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46、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无不及。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分)
(1)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2)两种灾害中,受灾面积较广的是,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47、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
示。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
“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填字母)。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类型)人口增长总体上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填字母),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是。

48、下图是“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分)(1)此图反映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特征。

(2)图中各字母,表示形成长江三峡
的地质作用是,表示不
同温度带生长着不同植物的
是,表示植被对城市空气
具有净化作用的是,表示
人为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的是。

4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5分)
资料一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

2018年10月4日至10月9日,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是中国首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

天津气候谈判会议在气候资金、森林保护、能力建设等议题上取得了进展,对推动墨西哥坎昆会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的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

很多国家并不把气候谈判看成是拯救气候的竞赛,而是在比较谁为保护气候做的更少、从其他国家得到的更多。

资料二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
资料三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

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从开幕到结束,天津的昼夜变化趋势为()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__________ 趋势。

(3)最暖的年份是在 __________年。

(4)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的意愿高。

②全球变暖影响西欧冬暖夏凉气候,西欧国家对此非常消极。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④石油输出国石油输出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度议题。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持积极立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2018—2018学年大丰区新丰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答题卷
46、(1)
(2)
(3)
47、(1)
(2)
(3)
48、(1)
(2)
49、(1)
(2)
(3)
(4)
(5)
参考答案
DDCDD/ACDAB/DACAB/ACBBB/BDCCD/ACCCA/DBBDA
BABAB/AAAAB
46、共5分。

(1)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夏季风的强弱,迟早都会造成水旱灾害。

(1分)
(2)干旱水资源短缺 (2分)
(3)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消费量剧增;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2分)
47、(1)(人口)自然增长率
(2)BC 发展中国家
(3)B 生产力发展,医疗水平提高
48、(1)整体性
(2)CABD
49、(1)A
(2)波动上升
(3)1998
(4)全球变暖
(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