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暴雨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分析——以河南“7·20”暴雨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端暴雨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分析——以河南“720”暴
雨为例
赵超辉;万金红
【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4)2
【摘要】暴雨灾害往往会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极大破坏,对灾后文物的损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2021年河南“7.20”暴雨中188处不可移动文物灾后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了受灾文物损毁情况的差异性特征,归纳不可移动文物在暴雨灾害中的损毁形式表现为暴雨冲刷、积水浸泡造成的缓慢侵蚀破坏和洪水冲击、泥石流破坏造成的急剧动力破坏形式。

另外,选取过程降雨量来表征暴雨灾害的危险性强度,构建了基于Lognormal 概率分布函数的受灾文物损失状态脆弱性曲线模型,分别从结构材料、建筑规模、保存状态三方面综合分析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砖土结构文物相比于砖木、砖石结构文物的脆弱性更强,当降雨量超过100 mm时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砖木、砖石结构文物在降雨量超过340 mm时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建筑面积在100 m2以下文物的脆弱性最高,极端暴雨灾害更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相同降雨量下保存状态越差,文物脆弱性越强,其中保存状态较差的文物在极低降雨量(≤25 mm)有较高概率发生严重破坏。

【总页数】10页(P283-292)
【作者】赵超辉;万金红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TU87
【相关文献】
1.突发灾难事件中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分析——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2.GPM近实时反演数据对河南省2021年“7·20”极端暴雨的比较分析
3.媒介化视域下突发灾难事件信息聚合与社会救援研究--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
4.基于社交媒体的暴雨灾害信息传播模式分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
5.
极端暴雨下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洪水淹没强度对景观特征的响应——以河南“7·20”暴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