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的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崂山的民间故事
海边有一座崂山,住着一位仙人,人们都叫他崂山道士。

据说崂山道士会许多凡人不
会的法术。

距崂山几百里路外的县城里,有个人叫王七的人。

王七从小就非常羡慕法术,
听说崂山道士会许多法术,于是辞别家人,到崂山去寻仙。

王七来到崂山,见到道士,交谈中,王七觉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领,就恳求收他做徒弟。

道士打量他一番说:“看你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苦。

”王七再三请求,于是道士就答应
收他为徒弟。

夜里,王七望着窗外的月光,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学到道术了,心时有说不出
的高兴。

第二天清晨,王七跑到师父那里回去,满以为师父可以已经开始传授道术,哪知给了
他一把斧头,叫做他跟著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

王七心里很不高兴,但也只好遵从嘱咐。

山上到处就是荆棘乱石,没有至太阳下山,王七的手上、脚上都磨起了血泡。

一转眼一个
月过去了,王七的手脚上渐渐插满了老茧,他再也受不了整天砍柴挖沟的劳累,无可奈何
起至了回家的念头。

晚上,王七和师兄们一起返回道观,看到师父和两个客人正谈笑风生
地饮酒。

天已经白了,屋子里还没点灯。

指着师父拎起至一张白纸,剪一个圆镜模样,往
墙上一张贴。

一瞬间,那张纸竟像是月亮一样释出光芒,照得满屋Q1566A。

这时,一位客人说:“这么美妙的夜晚,如此欢乐的酒席,应该大家同乐一场。

”道
士拿起一壶酒递给徒弟们,叫他们尽情地喝。

王七在一边暗暗思忖:我们这么多人,这一
小壶酒,怎么够喝?大家将信将疑地拿起酒壶往碗里倒酒。

真奇怪,倒来倒去,酒壶始终
是满满的。

王七心里很诧异。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客人对道士说:“虽有明月高照,可光
喝酒也没意思,要是有人伴舞就好了。

”道士笑着拿起一根筷子,对准白纸点了一下,忽
见月光中走出一个一尺长短的女子。

她一落地,就和普通人一样高大,苗条的腰身,洁白
的肌肤,衣带飘扬,唱起歌来。

一曲歌罢,女子凌空而起,竟跳上了桌子,正当大家惊慌
失措时,她已还原成一根筷子。

看到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

这时一个客人说道:“我真高兴,可是得回来了。

”于是道士和两个客人移动酒席,
拦停了月亮。

月亮渐渐亮了下去,徒弟们点上蜡烛,指着师父独自坐着,客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桌子上开着剩酒剩菜。

又过了一个月,师父还是不传授一点法术,王七真的杯弓蛇影了,就去找师父。

看见师父,王七说道:“弟子远道而来,即使学没长生不老的法术,您
托付给我一点别的大法术,也称得上一个宽慰。

”王七见师父笑而不答,心中很着急,比
划着说道:“现在每天早出晚归,砍柴挖沟,徒弟在家哪喝过这样的痛呀。

”师父苦笑说道:“我早就推断你无法吃苦耐劳,现在果然如此。

明天一早你就回家回去吧。

”王七拜
托道:“还求师父录我一点大本领,也算是我小彭去一趟。

”师父问:“你想要学什么法术?”王七说道:“徒弟常用师父走路,墙壁都抵挡不住,求学这个不好了。


师父笑着答应了,就叫王七随他来。

他们来到一堵墙前,师父把过墙的咒语告诉王七,叫他自己念着。

王七刚念完,师父用手一指,喊了一声“进墙去”。

王七面对墙壁,两腿
哆嗦,不敢上前。

师父又大喊:“试一试,来到回去。

”王七跑了几步又停下,师父不高兴地说道:
“低下头,往前闯进”。

王七硬着头皮往前奔,不知不觉就至墙的另一面了。

王七高兴极了,赶紧谢恩师父。

师父对他说道:“回家后必须勤劳做人。

否则,法术就是不能灵验的。

”王七返回家,对妻子夸口说道:“我碰到了神仙,学会了法术,连墙壁都抵挡不住我。

”妻子不信,说道世上哪存有这样的事。

王七于是展露出咒语,朝墙驶去。

只听到一
声响,王七脑袋撞到至墙上,摔倒在地。

妻子赶紧把他扶起来,指着他额头上突起了一个
小疙瘩。

王七耷拉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

妻子又好气又好笑:“世上就是有法术,像你这
样两三个月也不能学会。

”王七想起那天在晚上,自己明明穿过了墙壁,于是怀疑道士捉
弄自己,不由大骂了崂山道士一阵。

自那以后,王七仍然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石老人”就是一块矗立在崂山西侧浅海中的大石头,因其形状活像一个老人头顶矗
立于海边而闻名。

当地渔民们按照它的形状,融合自己的经历和苦痛遭遇,对它进行了多
样想象,并展开了诸多口头文学创作。

其中,最为古老的一个传说就是:开天辟地没多久,有个老神仙,并使一根长长的麻杆当扁担,用两根头发搞绳,放着两个石头人过海。

当他
走进海边时,遇上一个在海边踢蛎子的老妇人,那老妇人一见到,便惊讶的大喊道:“啊
呀呀,您老人家并使这麻杆、头发放这么轻的石头,不怕撞断吗?”话音刚落,只听到
“叭咯”一声,那麻杆扁担,头发绳子一齐脱落,石头人掉入海中,遮住半截身子,后人
因石头的模样和神韵极似一位沧桑老人,故取名为“石老人”。

在民间,《石老人》的传
说除了众多版本,每个传说,都从相同的角度,剥夺了石老人生动的生命,将原本的石头,变为了“活”的石老人。

同时也在这些传说里寄寓了崂山人对大自然对世界的幸福希冀。

此传说记叙了大诗人李白,成名之前来崂山游玩时的一段奇遇:李白游至崂山,住在
北九水上头的一个草庵中。

夜里独自在灯下饮酒作诗,忽听屋门开启,从外头走进一个书
生打扮的人。

那书生走到李白身边,向他施了一个礼,便向李白要酒喝。

于是,二人一边
喝酒,一边吟诗作对起来,相当投缘遂成知己,此后书生经常至此草庵寻访。

一天夜里,
那书生姗姗来迟,整晚郁结于心,愁眉不展空余长吁短叹。

天明临走时,书生从怀里掏出
一块血红色的石头,洒着泪递给李白道:“李兄,吾乃这山头上的相公石化身。

只因今日
山下有人要上山来掏吾心,拿进京去献给皇上捞取功名,吾不甘为此小人所取之,故留与
兄台留作纪念。

望太白兄把它琢磨成一方砚台伴随着吾兄行文作诗吧!”说完,撤身而去。

后来,李白照曝光那石相公的叮嘱,把那块红石头揣摩成一方砚台,起至名叫“相公砚”。

此后,李白沦为了风神帅气、诗名盖世的大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