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复赛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复赛试题解析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
1.如图1所示,把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铝球分别投入三个盛有水、盐水、水银的容器内,
则平衡后所受浮力最大的铝球应该是
A 在水中的铝球;
B 在盐水中的铝球;
C 在水银中的铝球;
图1
D 无法判断。
解:(1)因为铝球沉到盐水和水的底部,铝球在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都小于铝球的重力,所以F浮1<G,F浮2<G,
因为F浮=ρ液gV排,铝球都浸没在盐水和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F浮1<F浮2;
(2)因为铝球漂浮在水银面上,铝球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铝球的重力,所以,F 浮3=G.
所以F浮1<F浮2<F浮3.
故选C.
2.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的A、B两点出发,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相向而行。
出发
时,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当两支队伍相遇时,传令兵行驶的总路程为
A 1s;
B 4s;
C 2s;
D O。
C
解:
3.在不传热的容器内装有0℃的水。
如果用抽气机迅速拍去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则
A 水开始结冰;
B 水不断蒸发,直到干涸;
C 水仍维持原状,没有变化;D水温略有升高。
解:用抽气机迅速的抽取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同时水会开始蒸发又会带走一定的热量;
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时,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熔点(凝固点)升高,水能在0度以上结冰所以水会开始结冰,但是会变少.
故选A.
4.一把钢尺在10℃的环境下测得一根铜棒长0.3米,则在30℃的环境下测得该铜棒的长
度
A 比0.3米长;
B 比0.3米短;
C 仍是0.3米;
D 无法判断。
解:一把钢尺在10℃的环境下测得一根铜棒长0.3米,则在30℃的环境下时,钢尺变长了,但是,铜棒的热膨胀系数比钢尺的要大,即铜棒会变的更长,因此会使测量结果
变大,即大于0.3米. 故选A .
5.如图2所示,一根轻杆可以绕O 点自由转动,在它的A 端桂一个重50牛的物体,为使杆保持水平,在杆的中点应用细绳拉住,如果细绳与杆夹角是30°,则绳的拉力应是 A 50牛;B 100牛; C 150牛;D 200牛。
6.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
A 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
B 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
C 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
D 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
解:当光照在墙壁上时,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看起来很亮.
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从屋里反射出来的光太少了,在外面的人就接收到屋里反射出来的光太少了,所以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 故选C
7.把图3所示宽边带有缺口的均匀圆环,放在火上均匀加热,结果是 A 缺口角度α变大; B 缺口角度艘α变小;
C 缺口角的两条边发生弯曲,不再成一个角;
D 缺口角度α不变。
解:D 整体均匀膨胀,夹角不变
8.在一辆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人竖直于车厢地板向上跳起,落回地板时,落地点 A 在起跳点前面; B 在起跳点后面;
C 与起跳点重合;
D 与火车运动情况有关,无法判断。
解:根据火车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
①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人从车厢地板上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汽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点;
②火车在做加速运动,人从车厢地板上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离开那一刻的运动速度,而火车的速度变大了,所以人会落在起跳点的后面;
图 2
图3
③火车在做减速运动,人从车厢地板上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离开那一刻的运动速度,而火车的速度变小了,所以人会落在起跳点的前面;
故选D.
9.图中神仙葫芦就是半径分别为R和r(R>r)且固连在同一轴上的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C组成,不计摩擦,当匀速提起重为G的物体P时,所用的拉力F是
A
R r
R G
2)
(-
; B
R r
R
G) (-
;
C
R r
R G
2)
(+
; D
R r
R
G)
(+。
解答:A
10.一个直立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物体的中点恰在透镜的光轴上,后来,透镜
被一割为二,对称地拉开,两个半透镜间距离等于物体高度,如图5所示。
则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图6中的
图5 图6
解:一块凸透镜被剖成对称的两半,如图所示,是两块凸透镜,物体又放在2倍焦距处,所以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两个,
故选B.
11.某学生想用一只电键控制两只灯泡,要求电键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而电键断开
时两灯均发光。
则图7中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图7
解:A、根据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但控制作用不变,能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发光或熄灭;故A选项中的串联电路不能符合题意;
B、选项的电路中,虽然两灯泡串联,但开关与其中一个灯泡并联,当开关闭合是会对与开关并联的灯泡短路,造成电键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而电键断开时两灯均发光,故B 选项符合题意;
C、开关的闭合会对电源短路,损坏电源,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的电路中,虽然两灯泡并联,但开关与其中一个灯泡串联,开关控制与开关串联的灯泡,其结果是电键断开时有一只灯泡发光,电键闭合时两灯均发光,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一个站在大地上的人,只用一个验电器,不用其他器具
A 可判断不同带电体带电的多少;
B 可判断带电体带电的正或负;
C 可判断带电体的电阻大小;
D 以上各项都不能判断。
解:D
13.图8中,每个电阻R的大小都是300欧,则a、b间的总电阻是
A 300欧;
B 400欧;
C 450欧;
D 600欧。
解:如图,R1的下端、R2的右端、R3的上端连在一起,三个电阻的另一端连在一起,三电阻为并联,R并=1 /3 R=1 /3 ×300Ω=100Ω,再和R4串联,Rab=R并+R4=100Ω+300Ω=400Ω.
故选B.
14.弹簧秤的弹簧断了,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下的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秤
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
A 测量值比实际值大;B测量值比实际值小;
C 测量值和实际值相等;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弹簧的长度减小会使弹簧的劲度系数增大,所以在伸长相等长度时,所用的力是更大的,但指针仍指在原来位置的刻度(即读数比实际的力要小一些),也就是说读数偏小了.故选B .
15.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9
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右边射出的光线 A 仍然保持平行; B 一定是发散光线; C 一定是会聚光线;
D 结论与d 有关,以上均有可能。
二.
1.关于单位“焦”,正确的说法是
A 1焦=1伏·库;
B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C 1焦=1牛·米;
D 磁能的单位也可以用焦耳。
解:A 、由W=QU ,1焦=1伏·库,所以该选项正确; B 、在国际单位制中,焦耳也是热量的单位,是正确的;
C 、由W=Fs ,1焦表示用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前进1米,是正确的;
D 、磁能也是一种能量,它的单位也可以用焦耳,是正确的. 故选ABCD .
2.图10中,关于开关的开、闭和电灯发光的正确结论是 A K 1、K 2都断开时,L 1、L 3发光,L 2不发光: B K 1、K 2都闭合时,L 1、L 2、L 3都发光;
C K 1断开,K 2接通时,L 2、L 3都发光,L 1不发光;
D K 1闭合,K 2断开时,L 2、L 3都不发光,L 1发光。
解:A 、K1、K2都断开时,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经过L3、L2、L1,然后回到电源负极,属于串联电路,L1、L2、L3都发光;故A 选项错误;
B 、K1、K2都闭合时,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会分三路分别流入L3、L2、L1,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属于并联电路,L1、L2、L3都发光;故B 选项错误;
C 、K1断开,K2接通时,由于K2闭合对灯泡L1、L2短路,两灯不会发光,只有L3接入电路会发光,故C 选项错误;
D 、K1闭合,K2断开时,由于K1闭合对灯泡L2、L3短路,两灯不会发光,只有L1接入电路会发光,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 .
3.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把物体上抛再回到起抛点,整个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是 A 物体的动能;B 物体的势能; C 物体的机械能;D 物体的速度。
图9
图10
解:A、物体上抛时,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物体从最高点再回到起抛点,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增大.符合题意.
B、物体上抛时,高度不断增大,质量不变,重力势能不断增大;物体从最高点回到起
抛点,高度不断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不断减小.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机械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物体上抛时,速度不断减小;物体下降时,速度不断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ABD
4.关于温度和热量,正确的说法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包含的热量不一定多;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 温度降低得多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 温度和物体状态有关,热量和过程有关。
解:A、温度高的物体包含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应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故A不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
持不变,故B正确;
C、温度降低得多的物体,但物体的质量和比热都不知,故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
C不正确;
D、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总有一个确定的温度与物体的状态有关,而热量与热传
递过程有关,故D正确.
故选B D.
5.能够成缩小像的光学元件是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面镜;
D 凹透镜。
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
B、凹面镜成像的情况较为复杂,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当物
体在焦点以外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C、凸面镜始终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凹透镜成的像始终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三.填充题(每格2分)
1.长方形水泥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6厘米,密度是2×103千克/米3。
把它放在水
平地面上,则对地面的最大压强是______帕,最小压强是______帕。
2.图11中均匀木尺重10牛,A物体重30牛,B物体重20
图11
牛。
为了使杠杆平衡,需在b端施加一个方向向______,大小为______牛的力。
3.已知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12所示的装置中,如果管内气体
压强为35厘米水银柱高,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________。
解:
设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x,大气压强为P0,管内气体压强为P气
由图知 P气+Px=P0
所以Px=P0-P气=75cmHg-35cmHg=40cmHg
故答案为:40cm
4.用电器两端电压为6伏。
如果在半分钟内通过的电量是3库,则半分钟内电流所做的功是________。
5.某段导线的电阻是R,把它均匀拉伸到原长的6倍,再剪绰1/6的长度,则剩下导线的电阻为____________。
解:一根粗细均匀的长为L的金属导线,其电阻为R,当把它均匀拉长到6L时,长度变为原来的6倍,同时横截面变为原来的1/ 6 ,这样使导线的电阻变为原来的36倍,为36R;
当把它再减掉1 /6 的长度,其电阻又会减小原电阻的1/ 6 ,故此时的电阻是36R-36R ×1 6 =30R.
故答案为:30R.
6.图13中,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使平面镜绕入射点O
沿顺时针方向转过20°,同时移动光源,使入射光也绕O点顺时
针转动10°,则反射光线将从原来位置转过______________。
图12
图13
7.冷水温度是t1,热水温度是t2,为了使冷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3,不计热量损失,冷水
和热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8.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___________式。
解: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的程度比汽油机的高,即压缩得厉害些,就有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缸内的空气的增加得更多,温度达到并超过柴油的着火点,在压缩冲程的末尾,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柴油就迅速剧烈燃烧起来了.
故答案为:压燃.
四.作图题(8分)
如图14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试根据光路图表示出能同时看到两个像的空间范围。
五.计算题(第1题10分,第2题12分,共22分)
1.图15中,电源电压12伏保持不变,R1=4欧,R2=8欧,滑动变阻器
R的最大电阻是6欧。
当调节滑动变阻器时,试求出R1的最大和最
小的电功率。
图15
2.图16中,车辆顶部是面积为S 的平面,前方是一个倾角等于α,
面积也等于S的平面,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v。
如果天空竖直落
下速度为u的均匀雨滴,求:前方平面和顶部平面承受雨量之比。
图16
六.证明题(10分)
图17中,滑轮1是定滑轮,滑轮2、3、4是动滑轮,四个滑轮的质量都等于m,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 A>0,m B>0。
试证明整个系统静止平衡的条件是m A>m B/2。
提示:同一根绳子的张力一定是相等的,然后再对2号滑轮做受力分析,得到a绳张力T 与MA和M的关系式,再做3号滑轮的受力分析,得到绳子c的张力与绳子a的张力的关系,再对4号滑轮做受力分析,得到c绳张力与MB和M的关系式,然后联立这三个等式,最后可以得到:2m A-m B=M。
这就是最终结果,所以应该得到m A>m 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