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可向滤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下列溶液,其中不合理的是
A.BaCl2→NaOH→NaCO3→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B.Ba(OH)2→NaCO3→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C.NaCO3→NaOH→BaCl2→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D.BaCl2→NaCO3→NaOH→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
2、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为44g B.含有4mol氧原子
C.分子数为6.02×1023D.共含有3mol原子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片插入稀H2SO4溶液中:
B.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C.Na2CO3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溶液混合:
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B.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g/mol
C.0.5mol氢约含6.02×1023个氢原子D.1molO2的质量是32g
5、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7 g氯化钠晶体
④用量筒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蒸发皿高温灼烧石灰石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
A.③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⑤⑥
6、一个A 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2个B 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 2
B ,A 是还原剂 B .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C .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B 2,B 发生还原反应
D .生成物一定为电解质
7、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水溶液溶液能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8、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 A 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 .25 ℃、1.01×105 Pa 状态下,1 mol SO 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C .常温常压下,11.2 L Cl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 .1L1.0 mol·L -1盐酸中含有N A 个HCl 分子
9、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以下两篇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了KNO 3。
序号
古代文献 记载 1
《开宝本草》 “(KNO 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2 《本草纲目》 “(火药)乃焰硝(KNO 3)、硫黄、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
对其解释不合理...
的是 A .1中利用了溶解、蒸发、结晶的过程
B .可用1中方法制成KNO 3是由于K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C .2中火药使用时体现了硝酸钾的氧化性
D .2中火药使用时产物可能污染环境
10、用化学方法区别Cl 2和HCl 气体,应选用的试剂是
A .3AgNO 溶液
B .NaOH 溶液
C .23Na CO 溶液
D .石蕊试液
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NaOH H2SO4NaHCO3Mn2O7CO
B Na2CO3HClO NaCl Na2O CO2
C KOH HNO3CaCO3CaO SO2
D Ba(OH)2HCl CaCl2Na2O2SO3
A.A B.B C.C D.D
12、配制250mL0.100mol/L 的碳酸钠溶液,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用天平称取碳酸钠粉末2.650g
B.用纸槽将碳酸钠粉末送入250mL 容量瓶,加适量水溶解
C.将烧杯尖嘴靠紧容量瓶口,注入蒸馏水至刻度
D.容量瓶中溶液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继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距离决定
B.1mol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的大小决定
C.O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D.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大,固体或液态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小
14、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如观察到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溶液中必定有2-
3
CO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2-
4
SO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则说明该溶液
中无+
4
NH
D.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有钾元素,一定不含有钠元素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35
92U和238
92
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可以表示为20
17
Cl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F-的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
B.盐酸与澄清石灰水混合:2H+ + Ca(OH)2 = Ca2+ + 2H2O
C.酸滴在大理石上:CO2
3 + 2H+ = CO
2
+ H2O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 + 6H+ = 2Fe3+ +3H2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如下实验:①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过滤,洗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沉淀是否完全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鉴别可能有的物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向少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有失去标签的CaCl2、AgNO3、HCl和Na2CO3四瓶溶液.为了确定四种溶液的成分,将它们编号为A、B、C、D后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下列各小题:
(1)A、C、D三瓶溶液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所含溶质):A溶液________,C溶液________,D溶液________。
(2)写出B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写出B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9、实验室用密度为1.25 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40 mL 0.1 mol/L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配制240 mL 0.1mol/L的盐酸。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
A.用30 mL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淮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 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
(4)若实验中遇到下列情况,对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于稀释盐酸的烧杯未洗涤_________。
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
③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________。
20、实验室要配制100mL0.5mol・L-1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间题:
(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__________g;
(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移液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1、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K+、Cu2+、Ca2+、SO42-、CO3-、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
(2)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
(3)向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写出步骤(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A.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再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和Ba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合理;
B.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除去SO42—、Mg2+,再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和Ba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合理;
C.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少量Mg2+,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CO3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但是溶液中仍有剩余的Ba2+,蒸发结晶得不到纯净的NaCl;不合理;
D. 海盐经溶解、过滤后仍含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再加入过量的NaCO3溶液,除去Ca2+和Ba2+及少量的Mg2+,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过滤,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合理;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
粗盐提纯时,所加的试剂主要有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盐酸溶液,NaOH溶液主要除去Mg2+,BaCl2溶液主要除去SO42-,Na2CO3溶液主要除去Ca2+和剩余的Ba2+,等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OH-、CO32-;因此只要记住:碳酸钠溶液一定加在BaCl2溶液之后,盐酸加在过滤后,操作的顺序就很容易确定了。
2、B
【解析】
A.不正确,质量为88g;
B、正确,每个CO2含有2个氧原子,共含有4mol氧原子;
C.不正确,分子数应为2×6.02×1023;
D、不正确,每个CO2含有3个原子,应共含有6mol原子;
答案选B。
3、C
【解析】
A.铁片插入稀H2SO4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B.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B错误;C.Na2CO3溶液与稀HCl溶液混合后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故C正确;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Fe3+=3Fe2+,故D 错误;答案为C。
点睛:解这类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反应原理,如: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只生成二价铁;三氯化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发生的是双水解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Mg2+遇OH-和CO32-时更宜生成的是Mg(OH)2沉淀等;②电解质的拆分,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只有强酸、强碱及可溶性盐可以改写成完全电离形式,如NaHCO3只能改写成Na+和HCO3-;③配平,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不能简单的满足原子守恒,而应该优先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④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对离子反应的影响;⑤对一个完整的离子反应不能只写部分离子反应。
4、D
【解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
C.结合N=nNA及分子构成计算,且氢指代不明;
D.结合m=nM计算。
【详解】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故A错误;
B.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故B错误;
C.氢指代不明,若是0.5 molH2约含6.02×10 23个氢原子,若是0.5 molH约含3.01×10 23个氢原子,故C错误;
D.1molO 2的质量是1mol×32g/mol=32g,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构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0.5mol 氢指的可能是0.5mol氢原子或者是0.5mol氢分子等,含义不明确。
5、A
【解析】
量取5.2 mL稀硫酸应选10 mL量筒,①错;苯和CCl4可以混溶,②错;量筒的精度是0.1mL,④错;高温灼烧石灰石用坩埚,⑤错;故选A。
6、C
【解析】
一个A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两个B原子,二者原子个数关系为1:2,则生成物化学式为AB2,则反应中A为还原剂,被氧化,B为氧化剂,被还原。
【详解】
A. 生成物的化学式应为AB2,A是还原剂,故A错误;
B. 生成物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
C. 生成物的化学式应为AB2,B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 生成物不一定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故①正确;
②化学反应根据有无电子转移,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
③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③错误;
④根据纯净物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④正确;
⑤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⑤错误。
故选D。
8、B
【解析】
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体积为22.4 L,故A错误;
B.1 mol S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3×N A=3N A,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
D. HCl溶于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盐酸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9、B
【解析】
扫取以水淋汁后(溶解),乃煎炼(蒸发结晶)而成,所以选项A正确。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选项B错误。
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3、S和C,所以在反应中KNO3应该表现氧化性,选项C正确。
火药使用中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选项D正确。
10、D
【解析】
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氯气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再褪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则氯化氢气体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褪色,故选D。
【点睛】
氯气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11、C
【解析】
【详解】
A.Mn2O7为酸性氧化物,C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故B错误;
C.各项均符合物质的分类,故C正确;
D.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
【解析】
A.碳酸钠质量=0.100mol/L×0.25L×106g/mol=2.650g,托盘天平精确度是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2.650g药品,应该用其它种类天平称量,故A正确;
B.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稀释或溶解药品,应该将称量的碳酸钠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错误;
C.将烧杯尖嘴靠近玻璃棒,将溶液沿玻璃棒倒入容量瓶,防止液体溅出,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故C错误;
D.容量瓶中溶液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继续加入蒸馏水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A。
13、D
【解析】
A.物质三态中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体或液体中粒子间隔最小,则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的大小决定,A错误;
B.气体的体积受分子数目、分子之间距离及粒子大小影响,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大小,则气体的体积大小受分子数目、分子之间距离影响,因此在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分子间距离决定的,B错误;C.状况未知,气体的摩尔体积不确定,在标况下O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C错误;
D.物质三态中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体或液体中粒子间隔最小,因此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大,固体或液态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小,D正确;
答案选D。
14、B
【解析】
A.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A选项错误;
B.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不消失,不能判断该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可能是氯化银,
所以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2-
4
SO,B选项正确;
C.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少量,且未加热,即使产生氨气也不会逸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不变蓝色,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不含+
4
NH,C选项错误;
D.蓝色钴玻璃片可以滤去黄光,所以观察到火焰为紫色时可以证明含有钾元素,但不能证明一定不含钠元素,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15、D
【解析】
A. 235
92U和238
92
U是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A项错误;
B.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其质量数为20+17=37,其符号为37
17
Cl,B项错误;
C. 互为同位素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C项错误;
D. F的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也是9,F-核外有10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16、D
【解析】
A.稀硫酸与铜不反应,A不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在离子方程式书写中要拆成离子,故盐酸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 + OH-= H2O,B不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是沉淀,故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 2H+ = Ca2++CO2↑ + H2O,C不合题意;D.盐酸是强酸,故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 + 6H+ = 2Fe3+ +3H2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Na2CO3Na2SO4、CaCl2、CuSO4取②步反应后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还有沉淀生成,若无浑浊出现,则沉淀完全。
BaCO3+2H+=Ca2++CO2↑+H2O Ag++Cl-=AgCl↓Ca2++2OH-+
2HCO3-=CaCO3+CO32-+2H2O Fe2O3+H+=2Fe3++3H2↑
【解析】
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此一定不存在CuSO4;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Na2CO3、Na2SO4至少含有一种;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一定是
碳酸钡,即一定存在Na2CO3,所以不存在Na2SO4、CaCl2;氯化钠不能确定。
【详解】
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此一定不存在CuSO4;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Na2CO3、Na2SO4至少含有一种;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一定是碳酸钡,即一定存在Na2CO3,所以不存在Na2SO4、CaCl2;氯化钠不能确定。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Na2CO3,肯定没有CuSO4、Na2SO4、CaCl2;
(2)取②步反应后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还有沉淀生成,若无浑浊出现,则沉淀完全;
(3)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Ca2++CO2↑+H2O;
(4)鉴别氯化钠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5)向少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CO3↓+CO32-+2H2O;(6)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18、CaCl2AgNO3Na2CO3CO32-+2H+=CO2↑+H2O Ag++Cl-=AgCl↓
【解析】
本题是无机物的推断。
HCl和Na2CO3反应生成气体,AgNO3与CaCl2、HCl和Na2CO3反应均生成沉淀,且
CaCl2、AgNO3、HCl都能与Na2CO3反应,结合实验中B+D反应生成气体,A+D反应生成沉淀,A+B无现象,则B 为HCl,D为Na2CO3,所以A为CaCl2,C为AgNO3,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来解答。
【详解】
HCl和Na2CO3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AgNO3分别与CaCl2、HCl和Na2CO3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且
CaCl2、AgNO3、HCl都能与Na2CO3反应,结合实验中B+D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D反应生成白色沉
淀,A+B无明显现象,则B为HCl,D为Na2CO3,所以A为CaCl2,C为AgNO3。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aCl2,C为AgNO3,D为Na2CO3,故答案为CaCl2;AgNO3;Na2CO3。
(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离子反应为:Ag++Cl-=AgCl↓。
19、12.5 mol/L 2.0 250 BCAFED 偏低不变偏高
【解析】
(1)根据c=1000ρω
M
计算;
(2)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结合选择仪器的标准判断使用容量瓶的规格,利用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数值;
(3)根据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分析判断操作顺序;
(4)根据c=n
V
分析实验误差。
【详解】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1000 1.2536.5%
M36.5
⨯⨯
=mol/L=12.5 mol/L;
(2)配制240 mL0.1 mol/L的盐酸,实验室没有规格是240 mL的容量瓶,根据选择仪器的标准:“大而近”的原则,可知应选择使用250 mL容量瓶配制溶液,实际配制250 mL0.1 mol/L的稀盐酸,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由于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V×12.5 mol/L=0.1 mol/L×250 mL,解得V=2.0 mL;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计算、量取、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FED;
(4)①用以稀释浓盐酸的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少,最终使溶液浓度偏低;
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最后溶液的体积,因此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溶液的浓度不变;
③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由于溶质的物质的不变,故最终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溶液的稀释、仪器的使用及配制步骤和误差分析的知识。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方法是本题解题关键,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和实验能力。
20、2.9 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BEACDF
【解析】
(1)实验室要配制100mL0.5mol・L-1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0.1L×0.5mol/L×58.5g/mol=2.925g,因此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质量为2.9g;
(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配制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所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BEACDF。
21、K+、SO42-、CO32-Cu2+、Ca2+ Cl﹣BaCO3+2H+===Ba2++H2O+CO2↑
【解析】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4或BaCO3,其中BaCO3可溶于稀硝酸,将沉淀滤出,产生的沉淀可部分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SO42-、CO32-离子,则一定不含Ca2+ 离子,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一定含有K+离子,取(1)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为Ag2SO4、Ag2CO3或AgCl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离子;结合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4或BaCO3,其中BaCO3
可溶于稀硝酸,将沉淀滤出,产生的沉淀可部分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SO42-、CO32-离子,则一定不含Ca2+ 离子,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一定含有K+离子,取(1)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为Ag2SO4、Ag2CO3或AgCl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离子;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肯定有K+、SO42-、CO32-;肯定没有Cu2+、Ca2+ ;可能有Cl﹣;碳酸钡沉淀溶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步骤(2)的离子方程
式:BaCO3+2H+===Ba2++H2O+CO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K+、SO42-、CO32-;Cu2+、Ca2+ ;Cl﹣; BaCO3+2H+===Ba2++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