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生物环境要素
社会环境要素
生物环境要素
⑵ 特 点
① 最小限性
② 等值性
③ 非加和性
④ 环境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后,
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二、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⑴ 定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 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问题。 ⑵ 分类 环境污染
第三节 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的影响
一、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1、气候变暖的原因 原 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 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
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主要温室气体:CO2(55%)、CFC(24%)、CH4(15%) N2O(6%)。
2、臭氧层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⑴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① 致癌作用 ② 损伤人体免疫系统 ③ 对眼的损伤 ⑵ 对植物的影响:对农作物的影响;对森林生 态系统的影响 ⑶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⑷ 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⑸ 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⑹ 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酸雨问题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质,从而改变了农业环境质量,破坏了生态平
衡,使生活在这一环境的农业生物和人类直接或
间接受到不利影响,叫做农业环境污染。
⑵ 引起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① 工业“三废”的污染
② 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
⑶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识别
① 根治污染源
② 制定环境标准、法规、加强监测、管理 ③ 多途径综合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3、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⑴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 使鱼卵不能孵化或成长 ② 水体酸化,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⑵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土壤酸化 ① 土壤贫瘠化 ② 土壤中有毒元素的溶出 2)森林破坏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分为四个阶段: ① 酸雨增加S和N,使树木生长呈现受益倾向 ② 长年酸雨使土壤酸化,K、Ca、Mg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
分 类
第一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⑴ 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⑵ 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近 代城市环境问题(20世纪八大公害件)
⑶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
3、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淡水资源缺乏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洋污染 危险废物越来越多
③土壤中Al和重金属元素被活化,对树木生长产生危害
④当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度加剧
,就会引起植物根系严重枯萎,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
3)对农作物的影响 ① 酸雨对农作物的可见伤害 ② 酸雨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⑶ 对各种材料的侵蚀作用
① 对建筑材料的侵蚀
② 对金属的侵蚀
⑷ 对人体的危害作用
二、农业环境科学及其主要研究任务
1、农业环境科学
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2、农业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⑴ 研究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污染物在农业
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积累、代谢规律 ⑵ 探索出农业自身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 互之间的关系 ⑶ 研究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的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⑷ 农业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业环境管理的研究
⑵ 按环境属性分
分 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环境的功能特性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整体性 有限性 不可逆性 隐显性 持续反应性 危害放大性
4、环境的组成要素
⑴ 环境要素的概念及类型 ① 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 而又服从总体规律的基本物质称为环境要素,也 称为环境基质。 ② 类型
自然环境要素
2、农业环境的主要特点
⑴ 范围广阔,差异明显 ⑵ 不稳定性 ⑶ 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二、我国农业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 ⑴ 水土流失严重 ⑵ 土地沙漠化 ⑶ 农业资源衰减 ⑷ 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 ⑸ 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2、农业环境污染
⑴ 概念:由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及人们的生活活 动以及大自然的变化,向农业环境排入有害物
第四节 环境科学和农业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环境科学概念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⑴ 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⑵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⑶ 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⑷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3、农业环境保护 就是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治各种工业有毒有害物质和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防
治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称为
农业环境保护。 三、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和监测
2、实验和模拟 3、评价和预测 ⑴ 回顾评价 ⑵ 现状评价 ⑶ 影响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指的环 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
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分类
⑴ 按范围大小分
聚落环境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分
地理环境
类
地质环境
星际环境
1、酸雨的概念 pH〈 5.6的降雨称为酸雨。 2、我国酸雨形成及其特点 ⑴ 我国酸雨大部分在长江以南地区。在南方,以四川、重庆、 贵阳等西南地区酸雨最为严重,华东沿海一带次之。其酸雨平 均pH值在4.0左右。 ⑵ 酸雨时空分布 ① 酸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② 雨水pH值最低在秋冬季 ③ 酸雨与燃煤大气SO2污染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大气颗粒物浓度 及化学组成的显著影响 ⑶ 酸雨化学组成 我国酸雨属典型的煤烟型酸雨。SO42-:NO3-=4-5
第二节 农业环境污染与农业环境问题
一、农业环境 1、农业环境概念
以农业作为主体,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如土壤、水源、大气、与农业生物并存的生物与微生 物等),空间条件(如日照、宇宙射线、气候状况 等),以及社会条件(如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社会 安定程度等)都对农业的生存、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些 客观条件的总和就叫做农业环境。
3O2
当大气中含有微量可以使O3转换成O2的气体 时,O3即被破坏,这些气体包括NO、Cl。 NO来源:飞机排出NO;土壤反硝化作用,N2O+O 2NO
Cl来源:氟利昂(CFC)、哈龙(溴氟烷烃)
目前认为,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物。 氟利昂的主要用途: ① 用于制冷和空调 ② 用作气溶胶(如刮面、美发用的泡沫气溶胶)或 喷雾剂、灭火剂 ③ 用作发泡胶,如合成泡沫塑料聚苯乙烯、聚氨酯
内 容
绪论 大气污染与农业 水污染与农业 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用化学物质与环境 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及污染防治 农村环境规划 农业环境保护法与环境管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1、环境的定义
从哲学上说: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 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 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⑴ CO2浓度与农作物 ⑵ 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 ⑶ 夏季干旱化的影响 ⑷ 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 ⑸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⑹ 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二、臭氧层破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臭氧层破坏机理 O3的形成:3O2+hυ(λ≤240nm) 2O3
O3分解:2O3 +hυ(210nm≤λ≤310nm)
社会环境要素
生物环境要素
⑵ 特 点
① 最小限性
② 等值性
③ 非加和性
④ 环境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后,
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二、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⑴ 定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 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问题。 ⑵ 分类 环境污染
第三节 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的影响
一、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1、气候变暖的原因 原 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 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
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主要温室气体:CO2(55%)、CFC(24%)、CH4(15%) N2O(6%)。
2、臭氧层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⑴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① 致癌作用 ② 损伤人体免疫系统 ③ 对眼的损伤 ⑵ 对植物的影响:对农作物的影响;对森林生 态系统的影响 ⑶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⑷ 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⑸ 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⑹ 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酸雨问题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质,从而改变了农业环境质量,破坏了生态平
衡,使生活在这一环境的农业生物和人类直接或
间接受到不利影响,叫做农业环境污染。
⑵ 引起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① 工业“三废”的污染
② 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
⑶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识别
① 根治污染源
② 制定环境标准、法规、加强监测、管理 ③ 多途径综合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3、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⑴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 使鱼卵不能孵化或成长 ② 水体酸化,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⑵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土壤酸化 ① 土壤贫瘠化 ② 土壤中有毒元素的溶出 2)森林破坏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分为四个阶段: ① 酸雨增加S和N,使树木生长呈现受益倾向 ② 长年酸雨使土壤酸化,K、Ca、Mg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
分 类
第一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第二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⑴ 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⑵ 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近 代城市环境问题(20世纪八大公害件)
⑶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
3、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淡水资源缺乏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洋污染 危险废物越来越多
③土壤中Al和重金属元素被活化,对树木生长产生危害
④当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度加剧
,就会引起植物根系严重枯萎,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
3)对农作物的影响 ① 酸雨对农作物的可见伤害 ② 酸雨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⑶ 对各种材料的侵蚀作用
① 对建筑材料的侵蚀
② 对金属的侵蚀
⑷ 对人体的危害作用
二、农业环境科学及其主要研究任务
1、农业环境科学
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2、农业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⑴ 研究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污染物在农业
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积累、代谢规律 ⑵ 探索出农业自身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 互之间的关系 ⑶ 研究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的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⑷ 农业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业环境管理的研究
⑵ 按环境属性分
分 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环境的功能特性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整体性 有限性 不可逆性 隐显性 持续反应性 危害放大性
4、环境的组成要素
⑴ 环境要素的概念及类型 ① 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 而又服从总体规律的基本物质称为环境要素,也 称为环境基质。 ② 类型
自然环境要素
2、农业环境的主要特点
⑴ 范围广阔,差异明显 ⑵ 不稳定性 ⑶ 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二、我国农业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 ⑴ 水土流失严重 ⑵ 土地沙漠化 ⑶ 农业资源衰减 ⑷ 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 ⑸ 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2、农业环境污染
⑴ 概念:由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及人们的生活活 动以及大自然的变化,向农业环境排入有害物
第四节 环境科学和农业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环境科学概念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⑴ 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 ⑵ 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⑶ 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⑷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3、农业环境保护 就是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治各种工业有毒有害物质和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防
治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称为
农业环境保护。 三、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和监测
2、实验和模拟 3、评价和预测 ⑴ 回顾评价 ⑵ 现状评价 ⑶ 影响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指的环 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
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分类
⑴ 按范围大小分
聚落环境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分
地理环境
类
地质环境
星际环境
1、酸雨的概念 pH〈 5.6的降雨称为酸雨。 2、我国酸雨形成及其特点 ⑴ 我国酸雨大部分在长江以南地区。在南方,以四川、重庆、 贵阳等西南地区酸雨最为严重,华东沿海一带次之。其酸雨平 均pH值在4.0左右。 ⑵ 酸雨时空分布 ① 酸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② 雨水pH值最低在秋冬季 ③ 酸雨与燃煤大气SO2污染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大气颗粒物浓度 及化学组成的显著影响 ⑶ 酸雨化学组成 我国酸雨属典型的煤烟型酸雨。SO42-:NO3-=4-5
第二节 农业环境污染与农业环境问题
一、农业环境 1、农业环境概念
以农业作为主体,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如土壤、水源、大气、与农业生物并存的生物与微生 物等),空间条件(如日照、宇宙射线、气候状况 等),以及社会条件(如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社会 安定程度等)都对农业的生存、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些 客观条件的总和就叫做农业环境。
3O2
当大气中含有微量可以使O3转换成O2的气体 时,O3即被破坏,这些气体包括NO、Cl。 NO来源:飞机排出NO;土壤反硝化作用,N2O+O 2NO
Cl来源:氟利昂(CFC)、哈龙(溴氟烷烃)
目前认为,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物。 氟利昂的主要用途: ① 用于制冷和空调 ② 用作气溶胶(如刮面、美发用的泡沫气溶胶)或 喷雾剂、灭火剂 ③ 用作发泡胶,如合成泡沫塑料聚苯乙烯、聚氨酯
内 容
绪论 大气污染与农业 水污染与农业 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用化学物质与环境 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及污染防治 农村环境规划 农业环境保护法与环境管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1、环境的定义
从哲学上说: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 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 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⑴ CO2浓度与农作物 ⑵ 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 ⑶ 夏季干旱化的影响 ⑷ 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 ⑸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⑹ 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二、臭氧层破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臭氧层破坏机理 O3的形成:3O2+hυ(λ≤240nm) 2O3
O3分解:2O3 +hυ(210nm≤λ≤31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