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核心考点详解之建筑工程设计与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核心考点详解
第一章建筑工程设计与构造要求
【考点1】建筑物分类
(一)建筑物性质、功能分类
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1.民用建筑地上高度和层数分类:
(1)单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0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0m 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
(2)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0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0m,且不大于100.0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
(3)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高度大于24m的下列建筑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1)大于50m的公共建筑(≤50m米二类)
(2)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3)藏书超100万册图书馆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
(2)(3)(4)没有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只有一类。

(二)建筑的组成
【考点2】建筑构造要求
一、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荷载因素:结构自重、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
2.环境因素
(1)人为:火灾、噪声、化学腐蚀、机械摩擦
(2)自然:风吹日晒
3.技术因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区分人为)
4.建筑标准:造价、装修、设备标准
二、民用建筑主要构造
1.建筑高度计算(非控制区)
(1)平屋顶:建筑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

无女儿墙的建筑物应计算至屋面檐口。

(2)坡屋顶: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分别计算后取大值。

2.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低于2m。

3.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架空层及避难层净高不应低于2m。

4.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宜少于2级。

5.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m。

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 时,必须采取防止坠落的措施
6.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每股人流:0.55+(0~0.15)米=0.55-0.7米范围
7.屋面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采用建筑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

(轻质高强无机结合料、屋面防水)
8.民用建筑不宜设置垃圾管道,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

防护栏杆要求:
【考点3】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一)室内环境
(1)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2)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

(3)进出风开口的位置应避免设在通风不良区域,且应避免进出风开口气流短路。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二)人工照明
(三)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40。

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

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四)室内空气质量
氡不大于200(Bq/m3),游离甲醛不大于0.07(mg/m3),苯不大于0.06(mg/m3),氨不大于0.15(mg/m3),TVOC不大于0.45(mg/m3)
【考点4】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一、结构抗震相关知识
(一)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甲类:特殊设防类
乙类:重点设防类
丙类:标准设防类
丁类:适度设防类
二、框架结构的抗震结构措施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三、建筑抗震技术要求
1.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中,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砌体结构房屋
(1)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2)多层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楼板在墙上或梁上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罕遇地震下楼板不应跌落或拉脱。

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应采取有效的拉结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

3.砌体结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2)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3)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4)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墙体应设置通长拉结钢筋网片。

(5)顶层以下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并与构造柱连接。

四、建筑消能减震措施要求
(1)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2)支撑及连接件一般采用钢构件,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件。

对支撑材料和施工有特殊规定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3)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消能器的支撑构件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一般分为:支撑型、墙型、柱型、门架式和腋撑型等,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消能器的类型合理选择连接形式。

(5)当消能器采用支撑型连接时,可采用单斜支撑布置、“V”字形和人字形等布置,不宜采用“K”字形布置。

五、建筑隔震措施要求
1、隔震结构宜采用的隔震支座类型,主要包括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摩擦摆支座及其他隔震支座。

1)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2)标准设防类建筑,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3)每项工程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每种规格的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4件,当产品少于4件时,应全部进行检验。

【考点5】建筑结构体系和可靠性要求
一、常用结构体系
(一)、混合结构体系
(1)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

(2)6层以下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不宜建造大空间的房屋。

(二)、框架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
(2)优点: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建筑空间;立面处理方便。

(3)缺点:侧向刚度小,层数较多时,会产生较大侧移。

(三)、剪力墙体系
(1)优点: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2)缺点:剪力墙间距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公共建筑。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1)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

(2)适用于不超过170m高的建筑。

(五)、筒体结构
(1)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2)内筒由电梯间、楼梯间组成,内筒与外筒由楼盖连接成整体。

(3)适用于高度不超过300m的建筑。

二、结构可靠性要求
(一)、结构的安全性要求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如,厂房结构平时受自重、吊车、风和积雪等荷载作用时,均应坚固不坏。

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荷载变动主要有:
(1)在楼面上加铺任何材料属于对楼板增加了面荷载。

(2)在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属于增加线荷载。

(3)在室内增加装饰性柱子、吊灯是对结构增加了集中荷载。

(二)、结构的适用性要求
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如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等。

(三)杆件刚度与梁的位移计算
(1)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
(2)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
(3)构件的跨度: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响最大。

(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1)结构不出现拉应力;
(2)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对(1)(2)的构件,一般只有预应力构件才能达到。

(五)结构的耐久性要求
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

例如,不致因混凝土的老化、腐蚀或钢筋的锈蚀等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六)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1)I-A环境中的板、墙,当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15mm时,保护层最小厚度可以降为15mm;
2)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减少5mm。

3)年平均气温大于20°C且年平均湿度大于75%,除Ⅰ-A板、墙构件外厚度可以增大5mm。

【考点6】结构设计基本作用
一、作用(荷载)的分类
1.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1)采用等效均布活荷载方法进行设计时,应保证其产生的荷载效应与最不利堆放情况等效;建筑楼面和屋面堆放物较多或较重的区域,应按实际情况考虑其荷载
(2)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5.0kN/㎡,当有临时堆积荷载以及有重型车辆通过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按实际荷载验算并采取相应措施
(3)将动力荷载简化为静力作用施加于楼面和梁时,应将活荷载乘以动力系数,动力系数不应小于1.1
【考点7】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就地取材
2.耐久性好
3.整体性好
4.可模性好
5.耐火性好
缺点:钢筋混凝土的缺点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工期长等。

二、结构构造要求
1.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2)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3)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2.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

(2)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不应小于300mm,圆形截面柱的直径不应小于350mm。

(3)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40mm。

(4)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5)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三、结构混凝土技术要求
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大于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低等级:
(1)素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20
(2)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25
(3)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不应低于C30,其他不应低于C40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30
(5)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30
(6)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30
(7)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30
【考点8】砌体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一、砌体结构的特点:
优点:
(1)容易就地取材
(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
(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
(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5)具有承重与维护双重功能;
缺点:
(1)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性能低;
(2)抗震性能差;
(3)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1.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及以上的砌体结构工程,应为A级或B级。

2.下列部位或环境中的填充墙不应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
(1)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
(2)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
(3)砌体表面温度高于80°C的部位;
(4)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3.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块体强度等级的1.5倍。

三、设计构造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2)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梁或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未直接搁置在圈梁上时,在内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
(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端钢筋应与支座处沿墙或圈梁配置的纵筋绑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4)当层数为3层、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超过4层时,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5)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底部现浇混凝土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60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400*400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4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