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9.2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共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整理归纳
四、课堂检测
1.(2016·江苏南京)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行为
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C.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
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2.“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谚语的寓意是( )。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④公民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一、设问导读
(一)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_____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做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______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二)法律的作用
4.法律强有力地_____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____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5.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___,应该履行的____。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_____,又受到法律的______。
二、自学检测
1、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下达死刑执行命令,对“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贪污案件的案犯罗亚平依法执行死刑。
这一案例说明()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只对违法分子具有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只有犯罪行为才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成都卢女士驾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并点刹车,侧面一正常行驶的车辆不得不紧急刹车,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啼哭不止。
该车男司机张某逼停并殴打卢女士,致其右肩骨折、脑震荡。
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对此事的正确看法是( )
①卢女士有错在先,就该挨打
②随意变道等交通陋习违反交通法规,且潜在的危害极大
③张某打人的行为情有可原,目的是为了保护家人
④张某殴打卢女士是违法行为
A.②③④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三、合作探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反映出()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的尊严靠公民自觉来维护
2、右边漫画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只制裁行贿受贿行为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规定包括网络购物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
新增这一规定( )
①说明法律强有力地保障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②有利于保护网络购物者的权利
③说明网络购物者开始成为“上帝”
④说明我国法律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四、拓展延伸
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由于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
(1)请列举两种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规范中,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
2.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自学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学习重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难点:理解法律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1.法律的特征
(1)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它们共同人们的行为, 社会关系, 社会秩序。
(2)法律是的。
经过一定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的两种基本形式。
(3)法律是。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特征。
(4)法律。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每个公民都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
犯,都必须承担相应的。
2.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应该履行的。
(2)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做什么, 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法律为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 人向善。
二、合作学习
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2.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法律的保护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三、复习巩固
1.下列选项体现“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观点的( )
A.中学生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张某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分
C.许霆因“ATM机盗窃案”被判有期徒刑5年
D.新闻媒体对“问题奶粉”给予曝光
2.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领导干部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公民享有的权利平等,履行的义务不平等
D.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①制定②颁布③实施④认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
”这句话揭示了( )
A.道德与法律一样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C.法律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D.道德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
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方法
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6. “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
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
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
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维护社会稳定
②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法律惩恶扬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你知道法律有哪些特征吗?
(3)我们中学生能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