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2.1 重力、弹力、摩擦力(精讲)(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重力、弹力、摩擦力(精讲)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
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3.掌握胡克定律。
4.会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知识点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知识点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知识点三弹力
1.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2.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知识点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1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名称
项目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0<F f≤F fm F f=μF N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
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2.动摩擦因数
(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μ=F f
F N.
(2)决定因素: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
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1】(2019·武汉重点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方法技巧】
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变式1】 (2019·山西忻州四校第一次联考)完全相同且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置于带有挡板C 的固定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恰好静止.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拉A ,直到B 刚要离开挡板C ,则此过程中物块A 的位移大小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mg k
B.mg sin θk
C.2mg k
D.2mg sin θk
考点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
A .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 .M 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 .M 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 .M 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方法技巧】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
(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
(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易错警示】计算摩擦力时的三点注意
(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质.因为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利用公式F f=μF N计算,静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公式F f=μF N中,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联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也无关.
【变式2】(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2-3 B.
3
6 C.
3
3 D.
3
2
考点三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典例3】(2019·东北育才中学模拟)如图甲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始终处于静止状态,F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0~t0时间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能为下图中的(取沿斜面向上为摩擦力F f的正方向)()
【方法技巧】
1.静—静“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
2.静—动“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突变”点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
3.动—静“突变”
两物体相对减速滑动的过程中,若相对速度变为零,则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突变”点为两物体相对速度刚好为零时.
【变式3】(2019·浙江诸暨中学模拟)如图甲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相连接,连接拉力传感器和物体A的细绳保持水平.从t=0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kt(k为常数)作用在B物体上,拉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k、t1、t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据此可求()
A.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B.水平面与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C.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 D.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变式4】(2019·广东广雅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 =0开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 N的作用,g取10 m/s2,向右为正方向,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