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小女孩的生活困苦。

(3)学会评价人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反讽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发挥想象,感受小女孩的生活困苦。

3. 评价人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以及他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
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教师答疑。

3. 课堂讲解
3.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反讽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想象与评价
4.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小女孩的生活困苦。

4.2 学生评价人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与拓展
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5.2 学生课后拓展,收集有关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6. 布置作业
6.1 学生抄写生字词。

6.2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价
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以及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心,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

八、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小女孩命运的看法,以及如何改变她的命运。

2. 邀请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进行讲座,介绍如何关爱弱势群体,以及如何参与公益活动。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推荐与小女孩命运相似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现实。

九、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困境。

3. 开展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共40分钟。

后续教学计划如下:
1.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讨论小女孩命运的改变。

2. 第三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活动。

4.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单元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反讽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发挥想象,感受小女孩的生活困苦。

3. 评价人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评价
1. 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生字词掌握情况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评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心,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重点关注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五、教学延伸
1. 课堂讨论:关注学生对小女孩命运的看法,以及如何改变她的命运的思考。

2. 邀请专家讲座:关注学生对关爱弱势群体和参与公益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3. 课后阅读:关注学生对与社会小女孩命运相似的故事的阅读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
1. 角色扮演:关注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困境的体验和理解。

3. 绘画比赛:关注学生对小女孩命运关注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

七、教学计划
关注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全文总结和概括:
本教案针对六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编写,重点关注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故事情节分析、价值观培养等方面。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反讽手法、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发挥想象感受小女孩生活困苦以及评价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课堂氛围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学延伸和拓展环节注重学生的思考、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计划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情心、珍惜美好生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