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历史9—14课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

一、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再上京;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北宋的建立⑴、背景:①唐朝灭亡之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有五个朝代统治;②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4、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再会宁称帝,国号金,是金太祖
5、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赵构同年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二、各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1、宋辽的关系
战: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和:宰相寇准力劝真宗皇帝亲征,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战: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

和: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3、金与南宋的关系
战: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英勇抵抗。

和: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限,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②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④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品产量高;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据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城市: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2、海外贸易的表现: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都是文明世界的大港口;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的地位
3、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十一课宋代社会
风貌
1、习俗的变化:
(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精美华丽。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食:饮食相当丰富,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

北方肉食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

(3)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稍富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城市平民稍讲究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4)行:多用牛车和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已很普遍,供住宿的邸店很多,旅店业比较兴旺。

2、娱乐节日:
(1)娱乐场所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2)娱乐活动: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已经都有了。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国于1206年;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二、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民族蒙古族
三、南宋灭亡的时间1276年;标志元军占领临安;出现的抗元名将文天祥及其品质: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四、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经济:
(1)农业: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
(2)运输:为便利北粮北运,粮食运输以海运为主。

(3)商业繁荣: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4)中外交往频繁:如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2、政治:(1)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五、民族融合的发展
1、汉族人迁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2、边疆和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契丹、女真等族的汉化。

4、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相处,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元朝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第十三、十四课灿烂的
宋元文化
1. 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影响:这种方法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磁石,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2)影响: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创造了条件。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就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开始用于战争,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当时科学成就;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著《授时历》,开凿通惠河。

5. 史学——《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文学——宋词和元曲
1、词是宋代主要文学形式,兴于唐繁盛于宋。

杰出的宋代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北宋苏轼开词豪放风格,是豪放派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他的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3、两宋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4、元朝戏剧发达,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四、绘画
1、宋元绘画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等方面。

2、代表: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元朝画家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人称赵孟頫的作品为“神品”。

五、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

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人称“宋四家”。

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