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和《世说新语—方正》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文学》和《世说新语—方正》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下面的语段均出自《世说新语》,阅读并回答下列小题
(1)林道人诣谢公。
东阳时始总角
..,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39则)
(2)张凭举孝廉
..,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
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张欲自发,无端。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53则节选)(3)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
其见礼如此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第2则)(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
宣帝
..乃表,特原淮妻。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第4则)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B.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C.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D.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负.其才气负:依靠,仗恃
B.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薄:轻视,看不起
C.坐.凌事,当并诛坐:正,恰好
D.帝乃表特原.淮妻原:宽恕,赦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后选官的一种科目,州郡每年可举荐孝顺父母和清廉者各一人,经考核后授予一定的官职。
B.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一般指童年。
C.床,古代的卧具。
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宣帝,司马懿的谥号。
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谥号有表扬性的,也有批判性的,还有同情性的。
【答案】
1.A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这段话是说“长史王濛等名流来清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凭便远远地在未座上给他们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能够把彼此心意表述明白,满座的人都很惊奇”,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长史”“诸贤”“客主”“张”“之”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不通处”是指“客主之间”,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判之”的主语应是“张凭”,故应在“判之”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A项。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
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C项,“坐凌事,当并诛”中“坐”如解释为“正,恰好”,与语境不合,且在语法上讲不通,从文中来看,“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这段话是说“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句中的“坐”是动词,意思是“因……获罪”。
故选C项。
3.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C项,“床,古代的卧具”
错误,床,古代指坐具。
故选C项。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①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①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①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①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①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
他和林公清谈,说的很累。
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
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
”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
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感人,你们可以到处传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
张凭察举为孝廉后,到京都去,他仗着自己有才气,认为必定能侧身名流。
想去拜访丹阳尹刘真长,他的同乡和一同察举的人都笑话他。
张凭终于去拜访刘真长,这时刘真长正在洗谬和处理一些事务,就把他安排到下座,只是和他寒暄一下,神态心意都没有注意他。
张凭想自己开个头谈谈,又找不到个话题。
不久,长史王蒙等名流来清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凭便远远地在末座上给他们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能够把彼此心意表述明白,满座的人都很惊奇。
刘真长就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
于是留他住了一夜。
宗世林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与曹操同一时代,但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愿和他交往。
等到曹操官至司空,总揽了朝政大权,对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 他拒绝说:“我和松柏一样,意志不会改变。
”就因为世林冒犯了曹操,故被冷落,官位一直不高,与他的德行极不相称。
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跪拜在他坐榻下,行晚辈礼。
他被礼遇就像这样。
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过战功。
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
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
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
到期打发妻子上路,百姓号陶痛哭、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
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淮到底还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
夫人追回来以后,郭淮写了封信给宣帝司马懿说:“五个孩子哀痛欲绝,恋恋不舍,思念他们的母亲。
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
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
”司
马懿于是上表魏帝,特准赦免了郭淮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