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素养】
1.了解汉语的基本特点,增强对汉语的整体认识。

2.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欲望,增强民族自豪感。

3.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

【教学过程】
体现在高考语音、字形、近义词、成语、衔接、仿写、阅读乃至写作诸题中
一、学习要点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预习提示
1.搜集汉语中的趣味现象,提高学习欲望。

2.将学生熟悉的汉语与汉语作比较
3.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三、要点点拨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性。

1.语音特点:汉语有声调
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1)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2)合成词占优势
从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练习]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

3.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2)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在每句话的后面加一个虚词,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此为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3)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

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

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

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

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

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

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
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

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

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

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

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

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

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
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四、自我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
B.遏止扼要鄂伦春族厄瓜多尔
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
D.撕裂趔趄烈火金刚骂骂咧咧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筹划家具百废待新 B.翔实瞭望暴燥斐然成章
C.肖像赢弱修葺一愁莫展 D.迁徙戳穿针砭如愿以尝
答案C.A.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家具: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

百废待新(兴):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成语出处: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

”B.翔实:详细而确实。

也作详实。

瞭望:登高望远;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暴燥(躁):遇事急躁,容易发怒。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C.肖像: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照片(多指没有风景风景陪衬的大幅相片)。

赢(羸)弱:瘦弱。

修葺:修缮。

一愁(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D.迁徙:迁移。

戳穿:刺穿;说破;揭穿。

针砭: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经失传。

“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如愿以尝(偿):偿:实现、满足。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指愿望实现。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7江西卷)
①毋庸,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下沉。

A.置疑兴味反之 B.质疑趣味反之C.质疑趣味否则 D.置疑兴味否则
答案A.质疑:动词,提出疑问:质疑问难。

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兴味:一时性的兴趣,一时产生的兴趣。

趣味:持续时间长的兴趣,爱好。

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

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一般指结果,贬义词居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8全国卷)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
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 B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马缨花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

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

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

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

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

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

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

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

没有一点活气。

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

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

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

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

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

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

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

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

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我十分高兴。

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

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

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
括在里面。

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

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

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

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答: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16.作者为佬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答: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答:
答案
14.①作者独自住在一座阴森凄苦的大院里。

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15.(1)(2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16.(6分)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

(每点3分)
17.(8分)
(1)(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4分)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