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势下的中泰贸易效应实证研究中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势下的中泰贸易效应实证
研究中期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东自贸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02年提出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旨在加强双方经济互补性,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中、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创造更多
的机会。

其中,中泰两国是中-东自贸区中合作较为紧密的国家之一。


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中泰贸易效应,以期为中泰经贸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泰两国经济联系密切,是相互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2019年海关统计数据,中泰贸易额达到918.11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至泰国的商品为394.45亿美元,进口自泰国的商品为523.66亿美元。

自中-东自贸区
成立以来,中泰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然而,中泰自贸区的建立
对于中泰贸易效应的影响如何,目前仍未得到完整的实证分析。

因此,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中泰贸易效应,得出有关中泰自贸区对于贸易的
影响,并为中泰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年为单位,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2017年,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以及《2018国家统计年鉴》。

其中,本文研究的贸易变量为中泰之间的贸易额,分为出口和进口两个方向,
同时控制其他可能影响中泰贸易的因素,包括GDP、人口、地理距离和
贸易伙伴数等。

三、实证结果分析
①中泰贸易总额的发展趋势
自中-东自贸区成立以来,中泰贸易总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至2017年,中泰贸易额增速明显加快,但是泰国对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表明在中泰自贸区建立之后,泰国更多的是通过出口来获取利益。

②中泰自贸区对于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影响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中泰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中泰之间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

在出口方面,自贸区建立后,中方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9.6%,而泰方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4.4%,泰国对于中国的出口额增速快于中国对于泰国的出口额。

在进口方面,自贸区建立后,中泰之间的进口贸易额呈现出平均增长率上升的趋势,中方进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6.3%,泰方进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5.5%,其中以中国对泰国的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显著增长,表明泰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于中泰自贸区建立后中泰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泰自贸区建立促进了中泰之间的贸易,并为泰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做出了贡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建立后,泰国对中国的出口顺差持续扩大,中方对泰方出口额增速较慢。

因此,在中泰经贸合作中,尤其是在中泰自贸区框架下,中方可以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促进中泰贸易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