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02-运动和力(解析版)--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用细绳把金属球挂在向右匀速行驶的车厢内,如图所示。
若细绳突然断开,则金属球掉落的位置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答案】B
【详解】下落前,金属球挂在b点正上方随车厢一起匀速运动,细绳断开,金属球下落,由于惯性,金属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但由于受到重力,所以会下落,所以会一边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一边下落,即在水平方向相对车厢是静止的,那么下落点为b点。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水平路面上的一辆小车,其光滑表面足够长,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两个小球和小车都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静止时,两个小球继续向右运动,则()
A.甲、乙两球的速度都越来越小B.甲、乙两球的速度都不变C.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D.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详解】依题意得,小车表面光滑,甲乙两球受到的摩擦力为0,甲乙两球在小车上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当小车突然静止时,甲乙两球由于惯性保持
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两球的速度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吉祥物冰墩墩(如图)多次尝试挑战花样滑冰高难度动作“4A”(阿克塞尔四周跳),他憨态可掬的模样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墩墩质量大,惯性小,起跳后没有充足的滞空时间进行旋转
B.冰墩墩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冰墩墩下落过程中如果失去一切外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冰墩墩平稳落地后,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
【详解】A.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所以冰墩墩质量大,惯性也大,所以起跳后的滞空时间与质量小的物体是相同的,故A错误;
B.冰墩墩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所以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冰墩墩下落过程中如果失去一切外力,由于惯性,将保持失去外力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冰墩墩平稳落地后,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受力物体分别是地面和冰墩墩,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4.始终只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1=F0。
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
下图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B.
C.D.
【答案】A
【详解】开始物体在F1和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物体受到的是对平衡力,即F1和F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t1时间内,当只改变F2的大小,且要满足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F1方向相同,由反向力的合成法则可知,F2的变化应该是先变小,由图可知F2的方向不会放生变化,所以F2后变大,但不可能大于F1,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水平传送带上重叠放置甲乙两个木块,如图所示,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
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
②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③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乙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
④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甲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乙物体受力情况,加速运动受非平衡力,传送带对乙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甲对乙向左的摩擦力,甲对乙的摩擦力等于乙对甲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因此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故①正确;
②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乙受
到向左的摩擦力做减速运动,所以甲相对于乙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②正确;
③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乙受到的摩擦力等于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乙仍做减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
④从B 运动C 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所以甲相对于乙向右运动,即甲也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6.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 放在长木板B 上,弹簧一端接A ,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长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现使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2N 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当拉力F 为18N 时,弹簧长度不再增加,并且此时长木板B 以速度v 匀速运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当拉力为10N 时,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为0N
B .当拉力为18N 时,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6N
C .当拉力为22N 时,长木板B 开始加速运动,B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18N
D .若木块A 的质量增加,则水平拉力F 要大于18N ,长木板B 才会匀速运动
【答案】C
【详解】A .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2N 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说明木板B 开始向左运动,当拉力为10N 时,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木块A 与木板B 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为0N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当水平拉力为12N 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说明木板B 刚要开始运动,此时木板B 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12N ;当拉力为18N 时,弹簧长度不再增加,并且木板B 做匀速运动,对B 分析得
A F f f =+地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
A =18N-12N 6N
f F f =-=地
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6N,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拉力为22N时,木板B开始做加速运动,但木板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会变,仍然是12N,故错误,符合题意;
D.若A的质量增加,则A对B的压力增加,A f也变大,所以水平拉力要大于18N长木板B才会匀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t=2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是0B.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7N
C.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2~4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答案】C
【详解】A.因物体始终受到拉力作用,相对于地面运动或者有运动趋势,故要受到摩擦力。
故A错误;
BC.从丙图知道:4~6秒,物体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从乙图知道:4~6秒,拉力为5N。
故当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5N,且其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
故B错误,C正确;
D.读丙图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加,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8.我市部分学校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中。
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足球能在空中持续飞行,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B.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守门员抱住了飞向门框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答案】AD
【详解】A.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足球不再受到运动员的作用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头顶足球时,头给足球一个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也给头施加了力,所以头感到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守门员抱住射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9.在物理学中,当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运动,物体竖直方向所受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运动,物体竖直方向所受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下降到最低点为第一过程,从最低点上升到离开床面为第二过程,运动员()
A.在第一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在第二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在第一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第二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CD
【详解】AC.运动员从接触床面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首先是重力大于支持力,合力方向向下,运动员做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然后支持力大于重力,
合力方向向上,运动员做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在第一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D.从最低点上升到离开床面的过程中,开始支持力大于重力,运动员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一段时间后,支持力小于重力,向上减速,处于失重状态,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CD。
1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叠放甲、乙两个木块,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
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乙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
D.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甲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C
【详解】A.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甲物体相对于乙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甲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A错误;
B.在粗糙的地面上,甲、乙一起向右减速运动,所以甲物体相对于乙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甲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B正确;
CD.依据题意可知,从B到C的过程,乙向左做减速运动,甲由于惯性继续向右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一氢气球用细绳系在玩具车上,静置于广场的光滑水平地面上,
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匀速前进,此时细绳_____(选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或“保持竖直”);如果气球和小车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绳子断开的瞬间,小车将向_____(向上、向下、静止)运动,这是由于小车具有_____。
【答案】运动状态不可能保持竖直向上惯性
【详解】[1]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风水平向右吹,玩具车在竖直方向上不受风的作用力,故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
[3]因水平地面光滑,所以玩具车在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若此时细绳是倾斜的,则细绳对玩具车有斜向上的拉力(受力不平衡),玩具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细绳应保持竖直。
[4][5]如果气球和小车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绳子断开的瞬间,小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上的运动状态,还会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12.如图所示,重力G=700N的水平木板在滑轮组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三个滑轮等大、光滑,质量均忽略不计。
所有细绳的重力均不计,与天花板间的固定点分别叫做A、B、C,与木板间的固定点分别叫做D、E;各条细绳中不与滑轮接触的部分均竖直。
则B点处的细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_。
【答案】140N
【详解】由图示知,木板受到竖直向上的三根绳子的作用,即受到竖直向上的三个拉力及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静止。
设作用在D点的拉力为F1,作用在最下面的滑轮上的两个拉力分别为F2、F3,不计滑轮的质量时,则有
F1+F2+F3=G=700N
因为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等,所以作用在最下面的滑轮上的两个向上的力相等,即
F2=F3
固定在B的绳子分别绕过中间及最上面的滑轮,所以中间滑轮上的两根向上的绳子的拉力等于F1。
且中间滑轮受到两个向上拉力及一个向下的拉力的作用处于静止,所以有
2F1=F2
结合以上三式得
F1=140N
所以B点处细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为140N。
13.如图所示,用细绳将重力G为5N的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小球与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细绳对小球的拉力T是______N;当无人机减速上升时,拉力大小T______G(>/=/<);若上升过程中悬挂小球的细绳突然断了,小球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答案】5<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详解】[1]小球随无人机匀速上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重力和细绳
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拉力
T=G=5N
[2]小球随无人机减速上升时,所受的重力大于拉力,即
T<G
[3]不计空气阻力时,上升过程细绳突然断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先向上运动,由于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向上运动时,速度逐渐减小,当升到最高点,速度为0,接着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球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块A、B平放在一起,在20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若A、B 叠放在一起,用水平推力F2推A,使A、B在同一地面上一起匀速直线运动,则F2的大小为_______N。
【答案】1020
【详解】[1]在20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与受到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A、B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F1=20N
两个相同的物块A、B平放在一起,A对地面的压力为A、B对地面压力的二分之一;由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为
f1=10N
[2]若将A、B叠放在一起,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变,又因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
F2=f=20N
15.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8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__N;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一起做直线运动,则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答案】8080
【详解】[1]甲图中,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0,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和F1,所以B所受摩擦力大小与F1大小相等为80N。
[2]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以A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B只可能受A对B的摩擦力,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水平方向上合力为O,即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0,以A为研究对象,则可知A水平方向受力为F2和桌面对A的摩擦力,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2,为80N。
16.小明在搭帐篷时要用“地钉”(类似于长铁钉)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小明发现地面越松软,地钉插入越容易,固定效果越差,固定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_____;小明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向下插入地面,则地钉所受到的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N;若要将地钉拔出,则至少需要_____N的拉力。
【答案】摩擦力小竖直向上105110
【详解】[1]地面越松软,地面与钉子间的压力越小,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地面对钉子的摩擦力越小,越不容易固定。
[2][3]小明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插入地面(可认为地钉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地钉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和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地钉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则摩擦力的大小
f=F+G=100N+5N=105N
[4]若要将地钉拔出,此时地钉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以及竖直向上的
拉力,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和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需要的拉力
F拉=f+G=105N+5N=110N
17.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汽车的惯性大小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加速不变
【详解】[1]汽车匀速运动时,小球与汽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汽车加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快,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相对于车厢要向后运动;若小车做减速运动时,车运动变慢,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相对于车厢要向前运动;所以如图所示的情景,应该是汽车在做加速运动。
[2]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汽车的质量不变,故此时汽车的惯性大小不变。
18.小明暑假外出旅游。
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___________;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此时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3)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___________s。
(空气中声速340m/s)
【答案】C 向西4
【详解】(1)[1]坐到座位上后,看到和谐号列车动了,说明和谐号和复兴号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①复兴号列车运动了,而和谐号没动;②复兴号列车没动,而和谐号运动了;③两车都运动,但运动的速度不同。
故C 符合题意,AB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故列车向西加速运动,此时茶杯相对于桌面有向东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向西。
(3)[3]鸣笛开头的声音到达隧道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为
11000m 50s 340m/s 17
s t v ===声5s 内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距离为
s2=v 车t2=68m/s×5s=340m 鸣笛末尾的声音在隧道内传播的时间为
31000m-340m 33s 340m/s 17
s t v ===声在隧道另一头的工人能听到鸣笛声的时间为
3213350s 5s 4s 1717
t t t t =+-=+-=19.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当车向左开动时,气泡将向______运动,其原因是______体具有惯性。
【答案】左液
【详解】[1][2]液体和气泡都具有惯性,但由于液体的质量大,所以惯性大。
当车向左开动时,液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液体相对车向右运动,
故会将气泡挤向左方。
20.物理学中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跟受到的作用力F 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 成反比,即F=ma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现有一物体受到12N 的外力时,产生了6m/s 2的加速度.若要使该物体产生2m/s 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的力为________________N .
【答案】4【详解】物体的质量为212N 2kg 6m /s F m a ===,物体产生2m/s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的力为F1=ma1=2kg×2m/s2=4N .故选B .
四、实验题
21.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a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表中;
第二次:把木块放在铺有棉布的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b ),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的示数(如图c );第四次:把两个相同木块叠在一起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d ),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五次:把三个相同木块叠在一起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p ),记下相应的示数。
(1)若已知每个木块的质量为0.2kg ,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一内的数据____________;
(2)比较1、2、3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比较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木块在木板上受到的摩擦力f 与木块
对木板的压力F压之间的关系式是:f=______;
(4)小华发现利用上述结论可以制成密度秤,首先用质量不计的双面胶带把玻璃杯粘在第一次实验中的木块上方,在玻璃杯中分别装满四种不同液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如图p),测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滑动摩擦力f/N 实验次数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
压/N
12 1.0 1.0
22 5.0
38.08.0
44 2.0 2.0
56 3.0 3.0
表二
液体种类汽油水可乐酱油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2.7 3.0 3.2 3.4
(I)若向杯中倒入可乐实验时忘加满,则测量的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7g/cm,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以推算玻璃杯的重力是(II)若汽油的密度为3
______N,酱油的密度是______3
g/cm。
【答案】 5.02接触面粗糙程度1、4、50.5F偏小2 1.4【详解】(1)[1][2]根据题意,第1、2、3次实验,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因此第3次实验中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2N;三次实验中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第2次实验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5.0N。
(2)[3]比较1、2、3三次实验数据,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故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4][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故比较
1、4、5三次实验数据知,压力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滑动摩擦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即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f kF =,由表中数据可知
1.0N
2.0N
3.0N 0.5
4.0N 4.0N 6.0N
k ====可以得出木块在木板上受到的摩擦力f 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 压之间的关系式是0.5f F =。
(4)(I )[6]若向容积为V 的杯中倒入可乐实验时忘加满,实验中可乐、杯子、木块对支持面的总压力比加满可乐时变小,测得的摩擦力f 减小,由0.5f F =可
知
0.5() 3.2N G Vg G ρ⨯++=可乐杯木则测量的密度偏小。
(II )[7][8]当容器中盛满汽油时,根据密度公式,汽油的重力
G Vg ρ=汽油汽油,木
块对支持面的压力为
3310.710kg/m 10N/kg 2N F Vg G G V G ρ=++⨯⨯⨯++=杯杯汽油木块因此时受到滑动摩擦力为2.7N ,故10.5 2.7N F =,代入上式得
330.5(0.710kg/m 10N/kg 2N) 2.7V G N ⨯⨯⨯⨯++杯=①
同理,杯中盛满水时有
330.5(1.010kg/m 10N/kg 2N) 3.0N V G ⨯⨯⨯⨯++杯=②
联立②①解得
43
210m V =⨯﹣2N
G =杯同理,杯中盛满酱油时有
0.5(10N/kg 2N) 3.4N
V G ρ⨯⨯⨯++杯酱油=代入数值即
430.5(210m 10N/kg 2N 2N) 3.4N
ρ⨯⨯⨯⨯++﹣酱油=解得
333
1.410kg/m 1.4g/cm ρ⨯==酱油22.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