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控、电控、计算机控制“三电”技术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控、电控、计算机控制“三电”技术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及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得 分 评分人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40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分,
满分40分。
) 1. 在实际生产中冷端温度往往不是0℃,而是某一温度t 1,实际设备的温度为t ,则测的热电势为( A )。
A 、E (t,t 1)
B 、E (t,0)
C 、E (t 1,0)
D 、
E (t, t 1)-E (t 1,0)
2. 在热电阻的测量电路里,有热电阻和测量仪表,在对于接线的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在二线制中,导线不宜过长
B 、在三线制中测量精度比二线制高
C 、二线制电路连接仪表与三线制无误差区别
D 、在高精度测量的场合,采用四线制方式 3. 汽包三冲量控制中的三个冲量是指( B )。
A 、汽包液位、蒸汽流量、燃料流量
B 、汽包液位、蒸汽流量、给水流量
C 、蒸汽流量、燃料流量、给水流量
D 、汽包液位、燃料流量、给水流量 4. 对于调节器“正”、“反”作用的定义正确的是( C )。
A 、调节器的输出随测量值的增加而增加的作用为正作用,反之为反作用
B 、调节器的输出偏差值的增加而增加的为正作用,反之为反作用
C 、调节器的输出值随正偏差的增加而增加的为正作用,随正偏差的增加而减少的为反作用
D 、 以上定义都不对
5. 用双法兰液位计测量容器内的液位,液位计的零点和量程均已校正确,后因维护需要,仪表的安装位置上移了一段距离,则液位计( D )。
A 、零点上升量程不变
B 、零点下降 量程不变
C 、零点不变,量程增大
D 、零点量程都不变 6.在节流装置的流量测量中进行温度、压力等修正是修正( C )。
A 、 疏忽误差
B 、 偶然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粗大误差
7. 在联校由差压变送器和二次记录仪组成的测量系统时,先向差压变送器输入标准差压,然后读二次记录仪的相应示值,结果测得输入输出间的百分误差为0.7%,若变送器事先已校为0.5级,则二次表的精度为( B )
A 、0.7%
B 、225.07.0-%=0.49%
C 、%86.0%7.05.022=+
D 、0.5% 8. 在右图中,根据图中所标示方向,回路1 的回路电压方程式可写成( B )。
A 、E 1+E 2=I 1R 1+I 2R 2
B 、E 1-E 2=I 1R 1-I 2R 2
C 、E 1+E 2=I 1R 1+I 2R 2+I 3R 3
D 、
E 1-E 2=I 1R 1-I 2R 2+I 3R 3
9. 在风机轴系监测系统中,延伸电缆连接接在现场( D )之间。
A 、前置器和安全栅 B 、探头和监视器 C 、前置器和监视器 D 、探头和前置器 10. RC 电路中电容的充电速度与R 、C 的大小有关( C )。
A 、R 大、C 小,U C 上升快 B 、R 小、C 大,U C 上升慢 C 、R 小、C 小,U C 上升快 D 、R 小、C 小,U C 上升慢
11. 可控硅元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 C )。
A 、发射极、集电极、基极
B 、正极、负极、地
C 、阴极、 阳极、控制极
D 、正极、负极、控制极
12.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 C )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 )作用。
A 、P ,I B 、P ,D C 、PI ,D D 、PD ,I
13. 有一被控对象,受到阶跃干扰作用后的反应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被控对象的传递滞后为( B )秒。
A
O
O 输入
出15s 25s t
A 、25
B 、15
C 、10
D 、40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统分人 核分人 得 分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姓 名
单 位 名 称
14.调节阀阀内件材料的选择依据与被调介质的( A )无关。
A、黏度
B、温度
C、腐蚀性
D、磨损性
15. 仪表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一般为( C ),最高不超过10欧姆。
A、2欧姆
B、1欧姆
C、4欧姆
D、6欧姆
16.下面关于梯形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梯形图按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列。
每个继电器线圈为一个逻辑行,即一层阶梯。
每一个逻辑行起于左母线,然后是接点的各种连接,最后终于继电器线圈
B、梯形图中的继电器不是真实继电器,实质上是存储器中的触发器,故称“软继电器”
C、梯形图中继电器的线圈是广义的,它还表示计时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以及各种算术运算的结果等
D、梯形图中除使用跳转指令和步进指令的程序段外,一个编号的继电器线圈只能出现一次,而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或常闭接点则不受限制
17. 变频调速中的变频器组成一般由( A )。
A、整流器、控制器、逆变器
B、放大器、滤波器、逆变器
C、整流器、滤波器
D、逆变器、F/V器、V/F器
18. 一带温压补偿的流量测量系统,当温度升高、压力不变时,补偿后的流量值不变,节流装置的差
压( B )。
A 、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19. 电气符号表示的含义( A )。
A、延时闭合动合触点
B、延时闭合动断触点
C、延时断开动合触点
D、延时断开动断触点
20. 在R、L串联电路中,己知电阻上的电压降是120V,电感上的电压降是100V,所以,外电路的电压是( B )V。
A、220
B、156
C、320
D、20
21. 梯形图线圈G的4条执行路径中,( D )是不可行的。
A、A→B→C
B、A→D→E
C、F→E
D、F→D→B→C
22.下列仪表图形中,( A )是电动执行机构的符号。
A、 B、 C、 D、
23.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 B )
A、断开负荷电路
B、断开无负荷电路
C、断开短路电流D 、断开过电压电路
24.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在于( B )。
A、防止设备损坏
B、提高输电效率和供电设备利用率
C、提高电源电压
D、提高电源容量
25. 热继电器的热元件整定电流IFRN=( A )IMN。
A、0.95~1.05
B、1~2
C、0.8
D、1 26. 在梯形图中,下面符号表示常闭点的是( B )。
A、
B、
C、
D、
27. 在右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A断开瞬间,灯泡J将( B )。
A、立刻熄灭
B、突然地闪亮一下再熄灭
C、继续发光
D、先熄灭一下而后又亮起来了
28. 发生电火警时,在没有确知电源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不能使用的灭火器是( B )。
A、干粉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1211灭火器
29.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二极管在一个周期内只工作( A )的时间。
A、1/3
B、1/2
C、1/6
D、1/4
30. 下列对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在正常生产工况下,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接点称为常开接点,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继电器接点称为常闭接点
B、在事故生产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继电器接点称为常开接点,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接点称为常闭接点
C、在继电器线圈通电以后,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接点称为常开接点,处于断开状态下的接点称为常闭接点
D、以上都不对
31. Profibus总线设备之间的通信是( C )。
A、单点通信
B、单向通信
C、双向串行通信
D、单节点数字通信
32.( A )是最危险的触电形式。
A、两相触电
B、电击
C、跨步电压触电
D、单相触电
33. 如图.判断D的工作状态是导通,此时输出电压U0=( C )。
A、8V
B、6V
C、4V
D、10V
34. 据如下梯形图,当A 为0时,则F=( C )。
A 、 F=(B+C)*D*E
B 、 F=B*C*E/D
C 、 F=B*C/D*E
D 、 F=(B+C)/D*E
35.下面梯形图中,描述的逻辑关系是“与”的是( D )。
A 、
125
3
4
B 、
12
3
C 、
125
3
4
D 、
1
2
3
36. 在西门子PLC 中MB1001=(B3)H , MB1000=(4A)H 则MW1000为( A )2
A 、(0100101010110011) 2
B 、(1011001101001010) 2
C 、(0011101110100100) 2
D 、(0011101110100100) 2 37. 西门子S7-300PLC 中断优先级,最低为程序循环中断,最高为( D )。
A 、主程序循环 B 、时间中断 C 、循环中断 D 、硬件中断
38.一台带开方的差压变送器,量程为0-16KPa ,目前实际差压为9 KPa 时,该电流信号接入西门子S7-300/400卡件中,PLC 中的读数应为( B )。
A 、8640 B 、20736 C 、27648 C 、13824
39. 下列算式中若A =10110101,B =01100110则B A A •+是( B )。
A 、10110110 B 、11110111 C 、11010011 D 、00101100 40. 单相交流电的纯电容电路中,有功功率等于( D )。
A 、瞬时功率的最大值
B 、瞬时功率最大值的一半
C 、瞬时功率
D 、零 得 分 评分人
二、多项选择(第41题~第60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5分,
满分30分。
)
41. 凡是遇到有人触电,如果离开关或插座较远,又无法直接切断电线,则应( A B C )等方法。
A 、采用竹棍或木棒强迫触电者脱离电源 B 、使用绝缘工具切断电线
C 、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D 、立刻上去,用手把触电者拉离电源
42. SIMATIC S7 300 PLC 间的数据通讯可经由如下来完成的。
( A D ) A 、MPI B 、 PPI C 、同轴电缆 D 、 PROFIBUS
43、下面四种实现调节阀气开、气关的四种组合方式,哪些是正确的?( A C ) A 、 执行机构正作用,阀正装时,调节阀实现气关方式;
B 、 执行机构正作用,阀反装时,调节阀实现气关方式;
C 、 执行机构反作用,阀正装时,调节阀实现气开方式;
D 、 执行机构反作用,阀反装时,调节阀实现气开方式; 44. 仪表的抗干扰措施有( A B C D )和雷击保护。
A 、隔离
B 、屏蔽
C 、采用双绞线
D 、对电源引入干扰抑制 45. 在梯形图中,下面符号表示继电器线圈的是( A C )。
A 、
B 、
C 、
D 、
46. 滞后产生的原因包括:( A B C )。
A 、测量元件安装位置不当
B 、测量变送单元本身存在滞后
C 、测量信号的传递滞后
D 、以上都不对
47. 下图是锅炉液位的三冲量控制的一种实施方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D )。
A 、汽包液位是被控变量
B 、给水流量是串级回路的副变量
C 、蒸汽流量是串级回路的副变量
D 、蒸汽流量是前馈信号 48.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有( A B C )。
A 、共发射极
B 、共基极
C 、共集电极
D 、共控制极
49. 将三相对称负载连接成三角形△时,如果每相为感性负载,感抗为Z,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C )。
A 、△△相△相=
Z U I
B 、△相
△线=I I
C 、
△相
△线=I I 3 D 、△线
△相
=I I 3
50 .一台正在运行中的气关式单座阀,工艺人员反映泄漏量大,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可能是以下原
因是( A B D )。
A 、阀芯阀座磨损严重
B 、调节阀膜头漏气
C 、阀杆太长
D 、调节阀前后压差过大
5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它的热电势大小,与以下哪些有关系( A C ) A 、 热电偶材料的材质 B 、 热电偶的直径
C 、 两端的温度
D 、 热电偶的长短
52.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 A B D ) 。
A 、 变极调速
B 、 变频调速
C 、变压调速
D 、变转差率调速 53. 如下图,运算放大电路器的反馈类型( A B ) A. 电压反馈 B. 串联反馈 C. 正反馈 D. 电流反馈
54. 基本逻辑运算电路有( B C D )电路。
A 、或非门 B 、与门 C 、非门 D 、或门
55.直流电动机有如下( A B C D )励磁方式。
A 、 串励
B 、并励
C 、他励
D 、复励 56.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A B C )。
A 、最大值 B 、初相角 C 、角频率 D 、相位
57.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主要从系统的( A B C )方面来考虑。
A 、 稳定性
B 、 及时性
C 、准确性
D 、快速性 58.晶闸管导通条件是( A C )。
A 、阳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
B 、阳极与阴极之间加反向电压
C 、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
D 、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加反向电压 59.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 A B C )。
A 、饱和B 、放大 C 、截止 D 、短路
60.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仪表指示值将减少( B D ) A 、 差压流量计导压管路,阀门组成系统中,当负管发生泄漏时; B 、若流量孔板安装反时;
C 、 常用的差压变送器供电电压24VDC 波动降低到23V 时;
D 、 使用镍铬-镍铝热电偶测温时,错用铂铑-铂热电偶的补偿导线,但极性接得正确; 得 分 评分人
三、判断题(第61题~第80题。
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
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每题
0.5分,满分10分。
) 61. ( × )绝对误差无正负,相对误差有正负。
62. ( × )如图:一段梯形图程序中,输出线圈CR0010会产生振荡(即不停地通断)。
63. ( × )热电偶补偿导线及热电偶冷端补偿器,在测温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补偿。
64. ( × )某电气元件两端交流电压的相位超前于流过它上面的电流,则该元件为容性负载 65. ( × )比例带越小,调节器的放大倍数也越小,也就是调节器对输入偏差放大的能力就越小。
66. ( × )二极管构成门电路利用的是二极管的反向截止时的稳压作用。
67. ( × )电压型逆变器抑制过电流能力比电流型逆变器强,适用于经常要求起动、制动与反转的拖动系统。
68. ( × )时间常数T 可以反映被控变量变化的快慢,在输出称态值相同的情况下,时间常数越大,说明变化的速度越快。
69.( × )PROFIBUS 现场总线有FMS 、 DP 、PA 三种,其中PA 用于分散外设间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加工自动化领域。
70.( × )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联结时,若测出三个相电流相等,则三个线电流也必然相等。
71.( × )梯形图中一个编号的继电器线圈可以出现多次,而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或常闭接点则不受限制。
72.( √ )在串级调节系统中,主回路是个定值调节系统,而副回路是个随动系统。
73.( × )自动调节系统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经验法、衰减曲线法、临界比例度法等,其中临界比例度法是简单调节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整定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将凑试 参数预先设置在常用数值范围和反复凑试的方法。
74.( √ )测量流体压力时,要求取压管口与工质流速方向垂直,并与设备平齐。
75.( √ )雷击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处于暴露区并感到头发竖起时,应该立即双膝下蹲,向前
弯曲,双手抱膝。
76.( × )PLC 安装接地时,应与动力设备公共接地。
77.( √ )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求解支路电流,如果得到的电流数值为正时,说明原假设电流所表示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
78.( √ )当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产生感生电流,其方向为:由A 流入线圈再流到B 。
79.( × )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t
i
L
e L ∆∆-=中的e L 是代表Δt 时刻最大值自感电动势。
80.( × )UPS 主要用于仪表自控系统和DCS 电源,可以避免由于供电瞬时中断引起的控制扰动,保证供电故障状态下的控制系统的长期运行。
得 分 评分人
四、简答题(第81题~第83题,,满分12分。
)
81.图中的液面调节回路,工艺要求故障情况下送出的气体中也不许带有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2 试选取调节阀气开、气关型式和调节阀的正、反作用3、再简单说明这一调节回路的工作过程。
(4分)
答案:
1、被控变量是进料塔液位,控制变量是输出液体流量
2、因工艺要求故障情况下送出的气体不许带液,故当气源压力为零时,阀门应打开,所以调节阀是气关式。
当液位升高时,要求调节阀开度增大,由于所选取的是气关调节阀,故要求调节阀输出减少,调节器是反作用。
3、其工作过程如下:
液体↑→液位变送器输出↑→调节器输出↓→调节阀开度↓→液体输出↑→液位↓。
82.一台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已知额定功率为PN=5KW ,额定电压UN=380V ,额定转速nN=2910r/min ,过载系数λ=2。
求:额定转差率SN ,额定转矩TN 和最大转矩Tm 。
(5分) 解:①求额定转差率SN
SN= = =0.03
②求额定转矩TN
TN=9.55(PN/nN )=9.55×(5×103/2190)=16.4(N •m ) ③求最大转矩Tm
Tm=λ×TN=2×16.4=32.8(N •m )
83.在测量气体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压补正?(3 分)
答案:气体流量测量,设计时都以气体处于标准状态下得单位体积为基础,实际检测中,气体的温度,压力又是不断变化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加,压力增高,气体体积缩小,这都会给气体流量检测带来误差,因此测量气体流量就必须进行温度压力补正。
&
& &
A B Y1
Y2
Y3
得分
评分人
五、计算题(第84题~第85题,每题4分,满分8分。
)
84. 如图所示,用差压变送器测量闭口容器液位。
已知h1=50cm,h2=200cm,h3=140cm,被测介质的密度ρ1=0.85g/cm3,负压管内的隔离液为水,求变送器的调校范围和迁移量。
答案:仪表的量程∆p为
∆p=h2×ρ1×g=200×0.85×980.7×100/1000=16671.9Pa
当液位最低时,变送器正、负压室的受力为(不考虑容器内的工作压力)
p+=h3×ρ1×g=140×0.85×980.7×100/1000=11670.3Pa
p-=(h1+h2+h3)×ρ0×g=(50+200+140)×1×980.7×100/1000=38247.3Pa(ρ0水的密度) 于是仪表的迁移量p为
p=p+-p-=11670.3-38247.3=-26577Pa
因p+<p-,故为负迁移。
仪表的调校范围为
-26577~(-26577+16671.9)=-9905.1Pa
85. 根据下图所示电路的Y1,Y2,Y3的逻辑图,求A=0,B=1时Y1,Y2,Y3的值解: Y1=B
A+=1
Y2=B
A+=0
Y3=2
1Y
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