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A.具有繁殖的特性B.具有应激性
C.具变异特性D.具有生长的特性
2.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呼吸B.生物都进行运动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3.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大树底下好乘凉
4.
生物圈的范围是()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和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和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
6.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制造者
7.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
A.生命学B.生物学C.医学D.农业学
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水分
11.
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湿度D.空气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包含的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3.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蘑菇B.禽流感病毒C.克隆羊“多莉”D.鱼化石
14.
下列诗句与生命现象无关的是()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
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
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改造环境
16.
已知广水徐家河水库内有一条食物链:微小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银鱼→大鱼。
若该水域中排入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
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含有这些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A.微小的水生植物B.银鱼
C.浮游动物D.大鱼
17.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段时间内羊和狼的数量变化如以下曲线图所示(实线表示羊的数量变化,虚线表示狼的数量变化),分析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羊和狼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狼和羊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D.保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是大量捕杀狼
18.
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风华化,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
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19.
地衣常被称为“地球的拓荒者”。
地衣既能够在岩石上生活,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
20.
如图表示的食物链是乙→甲→丁→丙,请你根据食物链猜测纵坐标Y表示的内容可能是( )
A.有毒物质含量B.生物相对数量
C.营养级别D.生物体型大小
21.
在河南中牟县黄河滩区,每年都有大量越冬候鸟云集。
你认为影响候鸟迁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食物C.阳光D.温度
22.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种子→鼠→蛇→鹰B.阳光→草→昆虫→蛙
C.草→马→马蛔虫D.草→兔→狼→细菌
23.
水利部统计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对长江流域的生物生存影响最大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阳光C.空气D.土壤
24.
某地区鼠害严重,人们可以采取的最佳防治鼠害措施是( )
A.大量投放鼠药,把老鼠全部毒死
B.经常发动群众四处围捕老鼠
C.保护好粮仓,使老鼠断粮
D.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
25.
请你指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玩具熊猫C.新冠肺炎病毒
26.
生物圈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B.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水圈的岩石圈的全部
C.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27.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
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B.植物←青虫←燕子
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D.植物→青虫→燕子
28.
地球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说话B.油菜花盛开
C.雨后出现彩虹D.天空出现日环食
29.
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A.放弃实验验不再探讨此问题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30.
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因“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因而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如果你翻动花园、家庭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1)做出假设:_____
(2)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明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__(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
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环境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的环境中生活
2.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解,请回答:
(1)图中生产者是树和草,如果人类随意杀灭兔子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并帮助植物________,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从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和含氮的无机盐等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如果没有它们,动物就会失去生存空间.
(4)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淤泥”(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可作为细菌的食物,引发细菌等生物迅速繁殖。
3.
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关系形成食物链,该食物网由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若蛙因疾病而大量死亡,则蛇的数量会随之迅速下降,一段时间后数量又慢慢回升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该生态系统成分中,植物属于_______者,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___,它们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则上述生物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4.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作答:
(1)图中标号_____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常见的有_____.
(2)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_____,C属于第_____营养级.
(3)能分解生物遗体的D主要是自然界中的_____.
(4)B、C、D的营养方式都是_____(填“自养”或“异养”),C是_____消费者.
(5)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要_____等非生物条件.
5.
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_____生态系统。
大洲岛上物种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增进了对宇宙的了解,目前观测的结果是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的,生物生存的范围仅限于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我们称之为_____。
潜水员发现,海平面以下超过100米的地方植物就非常少了,你认为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潜水员发现深海中的鱼都能够很自在的生活,说明生物对环境的_____。
(3)纷繁多彩的各种生物,外形上差异巨大。
但是,透过表面现象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除_____外,不论植物界的花草树木,还是动物界的虫鱼鸟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都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如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