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母亲(十五)母亲艰辛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中的母亲(十五)母亲艰辛路
母亲的苦难经历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母亲出生在一个鱼米之乡的乡村名叫新村。

村子的四周都是稻田,村民虽然不富裕,但不缺粮食。

母亲有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她是大姐。

虽然不要去下地种田,但每天带着五个兄弟姐妹让她心身疲惫。

经常是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手上还牵着几个。

正因为如此,兄弟姐妹对她的感情比对父母还亲。

十七岁那年她由父母做主嫁进了大山里,有传说是家里为了山里的木材盖新房子,母亲从此成了一个山民。

这婚姻照想应该是违背母亲意志的,也是母亲为了全家做出的牺牲。

母亲嫁到山里过了四年平静生活,生下了我大姐和二姐。

我父亲从小就是个孤儿,他父亲在他出生那年上山砍树死了,母亲一年后改嫁,他跟随我老爷爷长大。

母亲进门时我老爷爷还在世,据说老爷爷是个非常彪悍能干的山民。

六十岁时能独自扛着新做的棺材去山下集市卖,八十岁时上山砍柴背上百斤柴火走山路年青人赶不上。

家里由于他的能干不算富有但不愁吃穿。

老爷爷有六兄弟,也由于他的能干不时会损害其他兄弟利益,所以相互之间关系不好。

母亲进山的第五年老爷爷去世了,老爷爷的弟兄找到了报复机会。

老爷爷的丧事全由他们操持,不让父亲插手。

他们以老爷爷是大山名人为由,办了个大山的人从未见过的隆重丧礼。

上百人舞狮唱戏佛事整整七天,把城里的冥具商店全买空。

丧事过后由于家里没钱支付巨额费用,他们便把老爷爷辛苦一生置下的山林、田地、房产全部卷走了,连稍微值钱的家具也搬走了。

从此我父母带着两个小女儿过上了一无所有的生活。

在父母后来漫长的岁月里,饥饿、寒冷和贫困一直伴随着他们。

后来父亲只好租种了人家几亩薄田,母亲就上山开垦了几块荒地钟红薯,勉强能够凑起全家半年的粮食。

但其余半年就要靠山上的野菜、野果、树根甚至小野兽来补充,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我的三姐和四姐就是在那艰苦岁月里,由于没有吃的生下来不久就饿死了。

母亲作为家庭主妇和孩子的妈妈,在那段岁月里遭受的生活磨难和心里打击非常巨大。

六年后终于迎来了全国解放,家里又以贫农成份分到了田地和山林,开始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我的两个哥哥也来到了人间。

不久父亲由于有点文化被安排参加区里工作队,家里全靠母亲支撑。

不但要耕种水田旱地,要管理山林,还要带着四个小孩。

这不是一个年轻妇女能够做到的,结果都没有照顾得到,田地长草山林被盗,两个哥哥也先后病死了。

父亲非常难过,只好辞职回家。

后来村里成立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我也出生了,家里又有了一线新机。

五八年整个大山的人都被安排下山吃大锅饭,开始大家都很高兴。

可大半年后没有东西吃了,食堂解散,山民又回到了大山里。

当时父亲在公社伐木队,两个姐姐不肯再回大山匆匆嫁人了。

母亲只好背着我进山,回到已经长满了杂草的老屋。

我们在大山上并不知道和外面发生的一切,六零年的天灾人祸,但我们自己却过了两年野人般的生活。

我们进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吃的,可最后都失望了。

整个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我们去红薯窖,有半窖红薯可都烂了,臭气熏天;原来院子里鸡鸭成群,现在只有蚂蚁和爬虫。

我们这才真正感觉到现实的残酷,也许真的面临饿死。

母亲不甘心,带上一把铲子和簸箕我们再次来到红薯窖。

母亲把整窖红薯都翻了过来,果然在最底层的墙角还有些没烂透的红薯,几个小红薯蒂还发了很长的芽。

当天晚上我们俩就煮了半锅红薯吃,虽然有些还是有坏红薯味道,但终于填饱了肚子。

第二天父亲从砍伐队带了些米和菜回来,够我和母亲吃几天,我们才安稳了下来。

母亲接着挖了一块菜地,把我们在红薯窖捡的红薯包括红薯蒂子都种了起了。

等红薯抽藤后还插了很大一块地,成为我们俩那年的主要粮食。

父亲每隔四五天会偷偷带点饭菜回来,母亲总是看着我吃。

等我吃完后,她才把碗里的剩饭和掉到桌上和地上饭粒捡起来吃掉。

在那段漫长的日子里,母亲每天背着我漫山遍野到处找吃的。

古代有神农尝百草传说,母亲尝过的野菜野果何止百种。

我们每天大部分食物都在山上临时找,母亲都会自己先尝。

我们春天吃蘑菇,夏天吃竹笋,秋天吃野果,冬天吃虫子。

大山的每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山上的东西几乎被我们吃了个遍。

两年后政府来人组织生产,把我们村和附近六个小村子组成石门第二生产队。

这时山上所有人都回来上工了,我们才结束两年野人般的生活。

母亲成了生产队员,也应该是最优秀的队员。

她每天按时山下工,从不迟到早退旷工。

她做事认真吃苦,从不偷工减料。

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我们开始了安稳的日子,虽然还是缺粮缺钱。

一年后我最小的妹妹来到了人间,她是母亲生育了我们十人中最后一个孩子,给家里带来了生气。

母亲发狠送我们两兄妹读书,希望我们能有点出息,能走出这蛮蛮大山。

为了给我们凑学费,她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苦。

凑鸡蛋、摘山茶叶、摘金银花、摘山苍子、割钩藤等等。

我们的学费就是她这样一分一分的积累起来的,饱含母亲无限的劳苦和艰辛。

母亲就这样长年累月伴随着贫穷、饥饿、寒冷顽强生活着,直到我们高中毕业家里生活情况才有所改变。

我和小妹毕业后分别在附近的中学和小学当了民办老师,家里增加了两个劳动力工分增加一倍,不但不要学费我们每月还有五元补助费都交给母亲。

家庭生活有了改变,母亲的辛劳有了很大缓和,可这时她身体却越来越差。

但她坚决不肯医治,直到四年后不能动了,才勉强到医院作了个检查。

结果心脏病、高血压、肺病、妇科病几乎全身都是病。

而且由来已久,难以医治。

她就像一盏熬夜的灯,终于熬干了油。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夏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走完了她短暂而又漫长的五十九年的艰辛路程。

-------------------------------------------------------------------------------
记忆中的母亲写到这里阁笔了,一共十五篇。

全部都是真实的记录和深情的述说,没有任何的虚构和夸张。

回忆是辛苦的,毕竟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常常会停下笔来整理思路。

回忆是痛苦的,即使是自身经历的记录,也总被泪水模糊双眼。

能够坚持一直阅读下来的都是情深意重的人,都是值得我尊重的人。

愿母亲在天之灵保佑你们健康幸福!也在此向你们一一叩谢!
闹市孤猴于株洲水岸春天
202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