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创新2013-04
高中阶段课程比较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身体总处于疲劳状态,所以,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然而,体育又不是急功近利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高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力。
鉴于此,笔者特此结合教学实践,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高度,对如何提高高中阶段体育课堂效率进行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高中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明:“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高中体育也不能以短浅的目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强化团队意识,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引导学生锻炼和提高。
从一线实际教学来看,要想培养学生终身运动,就不能将体育课上得死板、单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出发,从他们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优势出发牵引他们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主体鲜明、能力分层的活动模式。
因此,强化高中阶段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舒缓学生的精神压力,还有培养大家对体育生成持久“亲和感”,形成永久锻炼的习惯,从而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受益者。
二、高中阶段如何践行“终身体育”
1.活跃体育,自主选择
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运动的动力。
所以,我们要想着眼长远利益,为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思想意识,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除了最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外,还经常展开多元化的可选运动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着手进行发扬和锻炼,诸如,球类比赛、体能竞技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设游泳课等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引进比较时髦的健美操、体育舞蹈、防身术、跆拳道、爬山、轮滑、野外郊游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
教学实践中,除了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可选之外,我们还丰富和改进某一项运动,使之成为大家都喜欢的趣味小游戏,例如,篮球运动,我们可以改进成一人带双球、双人带一球的小游戏来锻炼大家的带球技能;足球运动时,我们为了丰富课堂,可以结合舞蹈设计小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技巧进行合理编排,然后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通过练习足球操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足球的抢断、拦截动作等技能,这样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没有压力感,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最终为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奠定了基础。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这样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改进体育活动,以满足身心发展需求和健身竞赛等需求。
当然,自主改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课堂事先准备好方案,否则课堂时间有限,时不我待。
2.激发热情,自主学习
运动需要激情,学习还靠自主。
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思想,我们就先要从激发热情,引导养成自主运动和锻炼的习惯开始。
第一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激活他们的体育运动。
例如,开课伊始,我们给大家播报一些最新的相关运动项目的体育新闻,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勾起学生运动和锻炼的激情,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明星偶像的经典动作,比如姚明的灌篮、刘翔的跨栏等让学生在偶像的吸引下加强自主锻炼。
第二步,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运动的程序。
例如,学习少林拳。
组织小组进行多媒体跟随式自主学习,教师要随时指导评价,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耐力。
第三步,鼓励学生坚持锻炼。
教师必须在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体育运动中的难题,使得自身的运动发展处于和谐状态,进而拥有长期的体育运动耐力。
3.课外延伸,形成意识
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将体育运动训练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宣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宣传体育运动的优势,如,剪辑、自制录像带等,这一系列工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课外活动之中。
其次,要组织节假日的运动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在假日里进行爬山、野炊、露营、体育集训等有意义的体育健身活动。
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体育社团。
对于高中体育社团来讲,不同于高校体育社团,应该重视多项目的训练内容综合,例如,传授防身防卫术、擒拿与反擒拿、格斗与散打等都可以融合到一个社团之中。
通过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拥有顽强的精神,同时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运动干预来转变高中生不良的应考状态。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文/樊治东
摘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长远目标之一。
高中生的课业比较繁重,时间也比较紧迫,体育课不仅想为了锻炼身体,还为了缓解思想压力。
因此,特此建议设置一些符合高中生身体机能而又趣味放松的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主学习
22--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04理论创新
中职学校存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那么为什么要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用?是否有必要在中职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里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能有更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什么是心理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一直以来也没有统一的认知,不过就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
相对于人的生理健康有具体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似乎并不明确,其实不然,心理健康也是有其自身的评断标准的,只是这个标准并不像是人的生理健康标准那么具体而已。
关于这个标准,外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如,麦灵格尔的观点是“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对于环境和相互之间拥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有效率,也不只是有满足感,更不只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要三者皆备。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情绪的平静、职能的敏锐、适于社会环境的欣慰和愉快的气质。
”了解心理健康,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助于人们根据自身的状态进行比对,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来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即使无法自行解决问题,也可以据此到相关的心理咨询部门寻求帮助。
二、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我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经调查显示,我国的中职院校中,有近半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问题。
其中包括自私、说谎、厌学、偷窃、承受能力差、焦虑等等一系列显现于外和隐于内心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制造了麻烦,学校的教学教育无法正常的展开,学生也为心理上的问题而影响了身体上的健康。
而在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时,学生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正常的而不去在意;教师会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家长则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错过了对学生了解的机会。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来自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与困扰,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拥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为了让学生在自身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地预防问题的再一次出现。
三、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于如何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的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何而生的,只有找到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1)来自社会的影响,网络的发达以及中职学生复杂的人际关系,使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思想时刻影响着尚不能正确判断是非的学生。
(2)来自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和家里的家庭环境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尤其是有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是非打即骂,让学生即使遇到问题也不敢向家人寻求帮助。
(3)来自学校的影响,学校过于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时刻以学习的好坏来衡量学生,在教学上以理论为主,在学生的管理上又过于严苛,以至于学生不但对学习没有信心,更是对学校充满了反感和厌恶。
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中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与平时的教学联系起来,时刻在教学活动中传播相关的知识,而且在开展心理教育时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也参与到这种教育中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一个上级指标或是形象工程,而是必须落到实处的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更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
浅析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文/程建云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根本则是人,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则是他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康。
学生生理上的健康自不需学校去考虑,但是学生心理上的健康学校就有必要重视起来了。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高度对提高高中阶段体育锻炼和要求的探索与总结。
概而述之,高中阶段的体育运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为了放松学业压力而搞成哈哈秀,我们一定要秉承“体育运动,从我做起,终身受益”的理念和原则,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认知情感的训练项目来明确运动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潘建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蒋惠忠.浅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魅力中国,2010(23).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永坪高级中学)
23--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