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励志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的人生不妨做减法励志文章
人生要像手机那样不断增添功能吗?
某日,几位青年朋友在我家里,话题数变之后,热烈地讨论起了人生。
依他们想来,所谓积极的人生肯定应该是这样的——使人生成为不断地“增容”的过程,才算是与时俱进的,不至于虚度的。
我听了就笑,他们问:“您笑是什么意思呢?不同意我们的看法吗?”我说:“请把你们那不断地‘增容’式的人生,更明白地解释给我听来。
”
便有一人掏出手机放在桌上,指着说:“好比人生是这手机,当然功能越多越高级。
功能少,无疑是过时货,必遭淘汰。
手机必须不断更新换式,人生亦当如此。
”
我说:“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而手机没有。
一部手机,其功能多也罢,少也罢,都是由别人设定了的,自己完全做不了自己的主。
所以你举的例子并不十分恰当啊!”
他反驳道:“一切例子都是有缺陷的嘛!”另一人插话道:“那就好比人生是电脑。
你买一台电脑,是要买容量大的呢,还是容量小的呢?”我说:“你的例子和第一个例子一样不十分恰当。
”他们便七言八语“攻击”我狡辩。
我说:“我还没有谈出我对人生的看法啊,‘狡辩’罪名无法成立。
”
于是皆敦促我快快宣布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我说:“你们都知道的,我不用手机,也不上网。
但若哪一天想用手机了,也想上网了,那么我可能会买小灵通和最低档的电脑。
因为只要能通话,可以打出字来,其功能对我就足够了。
所以我认为,减法的人生,未必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
而我所谓之减法的人生,乃是不断地从自己的头脑之中删除掉某些人生‘节目’,甚至连残余的信息都不留存,而使自己的人生‘节目单’变得简而又简。
总而言之一句话,使自己的人生来一次删繁就简……”
我的话还没说完,皆大摇其头曰:“反对,反对!”
“如此简化,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面对丰富多彩、机遇频频的人生,力求简单的人生态度,纯粹是你们中老年人无奈的活法!”
我说:“我年轻时,所持的也是减法的人生态度。
何况,你们现在虽然正年轻着,但几乎一眨眼也就会成为中老年人的。
某些人之所以抱怨人生之疲惫,正是因为自己头脑里关于人生的‘容量’太大太混杂了,结果连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人生的方式也迷失了。
而所谓积极的、清醒的人生,无非就是要找到那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式。
一经找到,确定不移,心无旁骛。
而心无旁骛,则首先要从眼里删除掉某些吸引眼球的人生风景……”
对方们皆黯然,未领会我的话。
有些事不试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斤两
我只得又说:“不举例了。
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想出一个绝妙的例子将人生比喻得百分之百恰当。
我现身说法吧。
我从复旦大学毕业时,27岁,正是你们现在这种年龄。
我自己带着档案到文化部报到时,接待我的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我可以选择留在部里的。
但我选择了电影制片厂。
别人当时说我傻,认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留在部级单位里,将来的人生才更有出息。
可以科长、处长、局长地一路在仕途上‘进步’着!但我清楚我的心性太不适合所谓的‘机关工作’,所以我断然地从我的头脑中删除了仕途人生的一切‘信息’。
仕途人生对于大多数世人而言,当然意味着是颇有出息的一种人生。
但再怎么有出息,那也只不过是别人的看法。
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里,在人生的某阶段,难免会被塞入林林总总的`别人对人生的看法。
这一点确实有点儿像电脑,若是新一代产品,容量很大,又与宽带连接着,不进入某些信息是不可能的。
然而判断哪些信息才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一点却是可能的。
其实有些事不试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斤两。
比如潘石屹,在房地产业无疑是佼佼者。
在电影中演一个角色玩玩,亦人生一大趣事。
但若改行做演员,恐怕是成不了气候的。
做导演、作家,想必也很吃力。
而我若哪一天心血来潮,逮着一个仿佛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就不撒手,也不看清那机会落在自己头上的偶然性、不掂量自己与那机会之间的相克因素,于是一头往房地产业钻去的话,那结果八成是会令自己也令别人后悔晚矣的。
说到导演,也多次有投资人来动员我改行当导演的。
他们认为观众一定会觉得新奇,于是有了炒作一通的那个点,会容易发行一些。
我想,导一般的小片子,比如电影频道播放的那类电视电影,我肯定是力能胜任的。
600万投资以下的电影,鼓鼓勇气也敢签约的(只敢一两次而已)。
倘言大片,那么开机不久,我也许就死在现场了。
我曾说过,当导演第一要有好身体,这是一切前提的前提。
爬格子虽然也是耗费心血之事,劳苦人生,但比起当导演,两种累法。
前一种累法我早已适应,后一种累法对我而言,是要命的累法……
年轻的客人们听了我的现身说法,一个个陷入沉思。
即使年轻,也须善于领悟减法人生的真谛
最后说:“其实上苍赋予每一个人的人生能动力是极其有限的,故人生‘节目单’的容量也肯定是有限的,无限地扩张它是很不理智的人生观。
通常我们很难确定自己究竟能胜任多少种事情,在年轻时尤其如此。
因为那时,人生的能动力还没被彻底调动起来,它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连自己不能胜任哪些事情也没个结论。
在座的哪一位能打破一项世界体育纪录呢?我们都不能。
哪一位能成为乔丹第二或姚
明第二呢?也都不能。
歌唱家呢?还不能。
获诺贝尔和平奖呢?大约同样是不能的,而且
是明摆着的无疑的结论。
那么,将诸如此类的,虽特别令人向往但与我们的具体条件相距
甚远的人生方式,统统从我们的头脑中删除掉吧!
加法的人生,即那种仿佛自己能够愉快地胜任充当一切社会角色,干成世界上的一切
事而缺少的仅仅是机遇的想法,纯粹是自欺欺人。
”
一种人生的真相是——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
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
有时,仅仅一种而已。
所以即使年轻着,也须善于领悟减法人生的真谛:
将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我们人生的“节目单”上减去、减去、再减去。
于是令我们人生的“节目单”的内容简明清晰;于是使我比较能做好的事情
凸显出来。
所谓人生的价值,只不过是要认认真真、无怨无悔地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而已。
花一生去领悟此点,代价太高了,领悟了也晚了。
花半生去领悟,那也是领悟力迟钝
的人。
现代的社会,足以使人在年轻时就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事。
只要人肯于首先向自己承认,哪些事是自己根本做不来的,也就等于告诉自己,这种
人生自己连想都不要去想。
如今“浮躁”二字已成流行语,但大多数人只不过流行地说着,并不怎么深思那浮躁的成因。
依我看来,不少的人之所以浮躁着并因浮躁而痛苦着,乃因
不肯首先自己向自己承认——哪些事情是自己根本做不来的,所以也就无法使自己比较能
做好的事情在自己人生的“节目单”上简明清晰地凸显出来,却还在一味地往“节目单”
上增加种种注定与自己人生无缘的内容……
中国的面向大多数人的文化在此点上扮演着很劣的角色——不厌其烦地暗示着每一个
人似乎都可以凭着锲而不舍做成功一切事情;却很少传达这样的一种人生思想——更多的
时候锲而不舍是没有用的,倒莫如从自己人生的“节目单”上减去某些心所向往的内容,
这更能体现人生的理智,因为那些内容明摆着是不适合某些人的人生状况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