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育的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采取的一种新形式。

在我国,它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和点缀,很多人并未充分认识到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很多研究者都曾对混龄教育的概念进行过阐述。

目前我们一般把混龄教育定义为:混龄教育就是将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生活,让他们彼此合作和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它是针对同龄教育提出的,打破了过去以幼儿的年龄为界限的组织形式。

近年来,随着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在我国形成强大影响力,人们开始认识到混龄教育的优势,引发了一些对混龄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混龄教育,开设了混龄班。

那么,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影响的分析:
幼儿园混龄教育现已成为研究不同年龄幼儿在同一环境下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特别是提供更多的情感学习和体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意义。

(一)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有利影响
1.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从80年代初开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独生子女由于享受着较为丰裕的物质生活以及父母、长辈过多的关爱,滋生了诸如“骄娇二气”、“孤独症”等有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因素。

而混龄教育使一个班里既有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也有做小弟弟小妹妹的。

大哥哥大姐姐在生活和活动中照顾、帮助小弟弟小妹妹,时时处处做他们的榜样;小弟弟小妹妹在关怀、友爱中学习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

在这样的班级里,孩子们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充分享受着做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乐趣,抵制着“一孩”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弥补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的不足,更多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要,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里愉快地
生活和学习。

(2)发展亲社会性行为,学会与人共处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利他行为等。

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幼儿与人共处的品质是幼儿在实际生活情境的熏陶下,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与积累中逐渐发展的。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及由此而受到的鼓励,就会逐渐形成一些与人共处的社会品质。

2.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作用,源自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同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幼儿,并内化为新经验。

假如班级里有两个儿童为完成同一任务而合作,其中一个理解力强,另一个理解力弱。

他们之间出现争辩时,理解力差的儿童就有可能从理解力强的儿童那里得到启发。

混龄教育使儿童接触到不同年龄、经验和个性的同伴,这些儿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起作用,从而促进了彼此的认知发展。

3.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
如前所述,混龄教育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同在一起教育,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令每一个孩子在这个群体中拥有了区别于以往的角色,不得不面对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同时又由于混龄教育群体的动态变化,这些角色又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幼儿从小组成长到大组之间纵向身份的变化。

这个新的、运动变化着的角色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这是单一年龄组所缺少的。

例如在单一班中,幼儿的角色相对单一,一般地他只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同龄伙伴;而在混龄班中,他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

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他的感受远比在同一年龄复杂,他既可能从年长者那里得到关怀,又可能受到压抑;既可能从年幼者那里得到钦佩,又可能得到妒忌怀疑等等,他本身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体会到年幼、年长者所有的感受。

这个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的情感体验机会大大增
多。

(2)混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混龄教育对情感交流能力发展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它为幼儿构造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班级里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情感交流不是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

如某一幼儿,不仅要与同一年龄面上的幼儿交流,还要与其他不同的两个年龄层面的幼儿交流,三个年龄层面幼儿的能力、经验、情感体验都因年龄的差异而明显不同,因此他的交流方式与难易程度将明显不同于只与同一年龄层面幼儿的交流。

例如,青州市直机关幼儿园普通班的一个小朋友从同龄中班转到混龄班中,刚到混龄班时,不善言谈的他只与几个同龄人玩得较好,而较少与年长、年幼者交往,但由于他们又同处于一个集体,不可避免地在活动中发生联系。

因此在最初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发生情感上的交流,这样逐渐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在交流中促使幼儿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理解别人,并以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别人或从别人处获得精神鼓励,从而为集体意识的建立与发展打下基础。

(3)混龄教育能提高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利于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混龄教育能给幼儿带来与不同年龄层次的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小年龄幼儿而言,大年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

而对大年龄幼儿而言,由于面对小年龄幼儿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

这种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而对自己的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

这样通过赋予孩子新的身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令他们在以这些身份进行情感交流时限制了他们任性的范围,同时又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情感调控。

(二)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
如前所述,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混龄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研究实践方面有所欠缺,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混龄教育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龄活动开展不当容易影响幼儿发展
混龄班内的儿童年龄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大年龄的幼儿能很快掌握,而小年龄幼儿还需更多的时间才能掌握,这样就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例如,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而在混龄班的分组活动中,却需用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组织不好很容易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另外,混龄活动也易使小年龄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受挫。

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某些年龄大的、表现欲望强的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总是特别积极,而年龄小的孩子由于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某些东西理解不了,看着其他孩子都想出来了,自己却不会,而使其自信心受挫,对某些孩子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老师须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

2.师资问题
由于在混龄教育中年龄的差异以及个体差异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年龄组合在不同的活动中,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因此,对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高水平的教育艺术等,对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而混龄教育在我国还是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能胜任混龄教育模式的老师还很缺乏,教师水平如果达不到,对混龄教育活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极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师资问题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受欺负问题
年龄大的孩子如果要谦让,感觉有点“不公平”,而年龄小的孩子如果吃了亏,就更觉得接受不了。

另外,有些个别刚到混龄班的小朋友,原本是很活跃、大胆的,但由于集体中有了比自己大、更厉害的小朋友,以至于显得有点胆小、畏惧、不敢表现。

再如:日常生活中老师一般较多的关心和帮助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以至于一时之间他们成为大家的关注对象。

一段时间后,有些小朋友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告知:“班上有位大姐姐时常欺负他,还说不喜欢他。

”老师和那位小朋友交谈后,了解到,由于大家注意力太集中在某位小朋友身上时,会让个别孩子感觉自己好像被忽视,而对那位小朋友产生距离感甚至嫉妒的情感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利影响。

混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
其最大特点就是“儿童教育儿童”。

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它给了我们全新的探索及发展空间。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混龄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发掘出更多混龄教育的价值,积极探索实践混龄教育的经验。

(董萌萌宝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型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2]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3]余红梅.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与所面临的挑战.咸宁学院学报,2007,10
[4]林泳海,刘名卓.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王春燕.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研究与探索,2005,7,8
[6]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2
[7]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
[8]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第4期
[9]王滨.对混龄教育的几点认识[J].幼儿教育,2004,12
[10]刘永明.幼儿混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安师范大学,2002,9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